天界寺
醉仙岩改為佛教道場,始于清乾隆四十二年(一七七七年),時有岩僧月松和尚,募資營建梵宇殿堂,奉釋迦如來。因每天拂曉要敲鐘一百零八響,聲浪遠播,扣人心弦,人稱「天界曉鐘」,故寺亦名「天界寺」。天界寺
一九五八年,寺院為部隊借作營房。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部隊撤離,岩寺仍由傳聲法師任住持。一九八五年,由地方政府撥款和海內外緇素人士捐獻巨資,對寺宇殿堂進行全面翻修擴建。大雄寶殿改建為歇山式琉璃瓦的雙層殿閣,殿左新建地藏殿,與右側新修醉仙岩相對稱。東西側擴建淩峰樓和望海樓。此外,山門、圍墻、庭院以至上下山石徑、圍欄、公路等設施,均重新營造。寺中大小佛像以及鐘、鼓等法器也一一添置、刷新,內外煥然一新,莊嚴、宏偉、壯麗,成為廈門島上較具規模的佛教寺院之一。天界寺
天界寺原有「醴泉洞」、「長嘯洞」、「黃亭」、「曠怡臺」等景觀。醴泉洞洞中有一口水井,人稱「仙井」。黃亭在天界寺後,是清初天界寺住持月松和尚為紀念曾在這裏讀書的名士黃日紀所建。長嘯洞,為臨近絕頂的一個天然岩洞,站在洞口高聲一呼,山鳴谷應,余音不絕。洞壁鐫明萬歷年間平倭諸將題詩,其一曰:「偏師春盡渡澎湖,聖主初分海外符。鼙鼓數聲雷乍發,舳艫百尺浪平鋪。爭傳日下妖氛惡,那管天邊逆旅孤。為道凱歌宜早唱,江南五月有莼鱸。」係江蘇太倉人施德政所作,為明朝抗禦外侮的珍貴史料。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2.tvboxno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