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健康資訊]
血管造影術測再中風機會
[打印本頁]
作者:
d82622
時間:
2011-9-1 05:25 AM
標題:
血管造影術測再中風機會
本港每年約有一萬八千宗中風個案,患者於首兩個月內再度中風的機會達兩成半,可致嚴重殘障甚至死亡,但部分人事前全無徵兆,可謂防不勝防。中文大學醫學院獲研究資助局撥款,透過觀察患者動脈的斑塊形態,可推斷再度中風機會,期望兩年後可發展出篩查方法,讓醫生可及早處方預防藥物。
: [" s) d/ w, D6 o
25%病者兩個月內復發
2 r$ M% N* D: |6 [8 T( Jtvb now,tvbnow,bttvb
威爾斯親王醫院腦血管治療中心主任梁慧康表示,他與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的研究團隊,早前獲研究資助局資助,發現亞洲人中風病例中,有三分之一至五成均由於顱內動脈硬化,與白種人中風患者絕大多數因頸動脈硬化有明顯差別。他現正籌備下一步研究,希望找出篩查高危患者的方法。
tvb now,tvbnow,bttvb- Z4 a) x# {& N
. K/ ^8 f) t' ?9 S, v7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顱內動脈硬化是導致亞洲人中風的主因,圖中所示為一名因左腦血管閉塞引致右半身癱瘓病人的腦掃描影像。
$ G/ J' W+ @- Y$ awww2.tvboxnow.com
中風後病人活動能力大減,需要物理治療等協助,重新學習走路。
2 \, U( g" R: _% qwww2.tvboxnow.com
放大圖片
( n6 \* U. I' T8 F9 J) s7 Htvb now,tvbnow,bttvb
[tr][/tr]
% J) g' V4 d+ d9 H( M) k( _) X7 F
他解釋,首次中風患者,首十七天是再中風的高危期,約兩成半人會在一至兩個月內再度中風,處方雙重抗血小板藥物有助降低風險,但藥物或會導致腸道出血等副作用,故不建議「大包圍」處方予所有患者。由於中風是由斑塊阻塞血管引起,研究團隊應用「三維數碼減影血管造影」(DSA)技術,觀察患者的斑塊形態,初步發現若屬於「潰瘍性斑塊」,即形狀像凸起的小山峰、持續發炎及斜度較大,會明顯增加再次中風機會,「由於斜度高,喺血流撞擊下,呢種斑塊更易斷裂,亦更易吸引血小板黏附,當血塊脫落流向腦血管,就會中風。」
' ~+ }/ _* l Z \2 T4 Kwww2.tvboxnow.com
www2.tvboxnow.com! } g3 y, y2 t7 p
未中風人士可用作預防
' f: l9 z/ m' ~/ T9 J% g% etvb now,tvbnow,bttvb
研究人員又利用顱內超聲波,監察病人血流內的「微栓子」,即斑塊脫落的碎屑微粒,換言之微栓子流量愈高,顯示斑塊再次斷裂的機會愈大,「好似監測火山咁,喺真正噴發前,可能已經有啲火山灰飄咗去遠方,係評估再中風風險嘅重要指標。」
tvb now,tvbnow,bttvb7 u: {) Z: ?% ^# b/ Z$ {" K
" o( m* [4 t2 ~1 {6 M+ g; V% Ctvb now,tvbnow,bttvb
梁慧康指,明年初會開展下一步研究,招募六十名首次中風入院病人及六十名對照組病人,希望進一步證實潰瘍性斑塊及微栓子流量與再次中風的關連,預計需時兩年,期望發展出可於臨床應用的篩查方法,讓醫護人員在病人首次中風的兩星期內,判斷其再度中風風險,及早調整藥物處方。即使是從未中風人士,理論上也可透過上述方法偵測高危斑塊,甚至可在未病發前便採取預防措施,例如服用藥物及改善飲食習慣等。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2.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