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日韓武術] 剑道知识 [打印本頁]

作者: 10606    時間: 2007-10-10 02:49 AM     標題: 剑道知识

「剑道」简介

一、起源
发源於中国的剑术,在隋、唐时期传入日本,再经日本人的研习修改,扬长补短,形成独特的刀法技术,古代用来保家卫国,防御外敌的侵犯及维护社会秩序与和平。直到十九世纪末科技日益发达後,才渐渐成为一项武术运动,改用竹刀、穿著护具的对打演变成为现今的「剑道」运动。目前,在日本及韩国剑道已是警察的必修训练课程,法国、巴西的警界也极为重视,除此也普及於世界各地约有四十馀国,台湾的技术水准约排二、三名内。

二、需要的配备
现代的剑道运动,是使用竹刀、穿著护具进行真实的各项招式的格斗。所以,在器材上也有特别的研究;竹刀是用四片竹板外加刀尖皮及握柄皮组合而成。护套有面具、护胸、腰垂、手套及穿著棉质衣裤。场地通常在木制弹性地板上,赤脚对打。因而,保护措施做得很完善,所以,比其他武术运动所发生的伤害率较低。

三、训练的方式
剑道是属於武术的运动,初学时较需要使用体力来施展剑技,当技术成熟後,则较多以智能谋略取胜,所以教学时需因人而异,给予适合的练习时间与次数。但是,学习的态度必须严格认真,才能得到实质的效果。
训练的方式,对初学者,应先以分解动作开始,再由单击动作做到连击动作,然後,逐渐进入连锁式的练习,再转入密集型的冲击训练。训练间倘若发现个人有不易学习的动作时,再给予个别指导。如此演进到全盘性的练习,并且将反击动作巧妙地合并应用在练习当中,再扩展成互相对峙到心对心的攻守对抗。

四、有效打击的部位与判决认定
剑道的有效打击部位为面部(包括正面、左右面)剌喉部、腹部(左右腹)手部(左右手腕)以上均为身体的要害部位。判决认定:所谓有效打击的认定,要依打击时的气势、间距、机会、打击位置、打击力量等条件的符合,来认定是否为有效打击。

五、学习的功效
剑道具有运动和武术的本质,长期修习,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精神活力外,同时能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力、专注力和果敢进取的性格,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冷静自信的态度,这些优点不只用於武术,对各人处事的理法或事业的经营都助益良多。所以习之不辍,终身受益。

六、如何去欣赏和观看剑道
事实上剑技只是一种手段,双方出手前的对峙;则是心对心的交战,因此,欣赏和观看剑道可从外在的技术和内在的心理两方面来看。就技术方面,动作俐落姿势优美,气势及精神饱满,显现强而有活力的表现。就心理方面而言,观看其临场情绪表现是冷静或浮燥,交战中是否能有敏锐正确的判断力,如何采取妥适的因应对策,如「先发制人」、「以逸待劳」或「反击致胜」的战术运用等,便可看出习剑者的智慧与修练。

  剑道的特性

一、现代的剑道是藉由竹刀及穿著护套,进行真实的击、打、刺、避、挡等各项招式的格斗,由於须穿著防身护具,保护措施较为完善,所以,较一般以身体直接碰触的运动,所发生的运动伤害为低。

二、剑道具有运动和武道的本质,初学者较需要用体能来施展剑技,当技术成熟後,则多以智能运用策略取胜;通常年轻时较易用体能,以快速与密集攻击为主的技法,年长後即可利用冷静稳健的智力,参插适时的攻、守技法来克敌制胜,因此,是不受年龄的限制,男、女、老、少皆可,只要手能持刀即可学习。

三、剑道是一种自律自主的活动,格斗时必需专注、认真的应付,更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来抗衡对方的攻击,以期能在逆境中磨练成长。并且,练习时常有孤注一掷,舍身攻向对方的动作,因此,不仅能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力,也能培育出专注、果敢的性格,以及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

四、心灵的锻炼,一般都认为「剑道」只是外表的手脚功夫,事实上剑技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已。其实,行为的动机,起源于内心意念的决定,而对方出手前的对峙即成为心与心的交战。因此,仔细观察对方的心态和培养敏锐正确的判断是很重要的。所以为怯除内心的惊惧与杂念,须训练培养自我於应战时,始终能保持镇定的心灵与冷静自信,始能达到知己知彼的优势。况且,剑道是实际真实的格斗训练,经过长期的锻炼后,容易培育出敏锐透视对方的心理,采取因应对策,如「先发制人」、「以逸待劳」或「反击致胜」等,这些方法不只适用于武术,也可应用于处事的理法及事业经营的谋略。

  剑道与品德的陶铸

许多的技能,只要能够透彻理解,融汇贯彻後,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内在人格及德性的提升将有一定的助益。就剑道而言亦然,在练习过程中,除了剑技的精进,同时也能培养出各种涵养与品德。兹将长期薰陶後所陶铸出的高尚品德略述如下:

一、礼节涵养
在现代社会里,个人务必要与各类型的人发生接触,至於如何应对彼此的关系,就视个人表现而有差异,所以能保持优良的人际关系,首先必须尊重他人,以诚恳、礼让的态度善待别人,而剑道是心对心、体对体搏鬥的武术运动,因此更须要互相尊重,彼此以礼节来克服粗暴的行为,否则将演变成搏斗般的意气之争,因此学习剑道应心存感激,感谢当下的人、事、物给予良好的学习机会,以礼开始,以礼为止。
剑道在师长的薰陶,学生确实的遵守,长期修练的结果,在潜意识中,礼节与尊敬的观念自会油然而生,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再经过长久苦练後,纵然技术面已凌驾师长,但在道德面上,仍应尊师重道,继续修练自我,并应铭记「教导」一词,其最终目的为「育成」,更应该明白此为一项长年辛劳的教导与培育的伟大结果。

二、信义相待
在合群的社会里,彼此为共同推行和谐的生活,必须相互尊重,尤其是文明社会的构成乃基於彼此信赖的基础上,因此一旦与他人有约在先,则务必履行,不论其牺牲多大,届时都应该信守承诺,以维护个人的信誉。
然而,遵守信誉、讲求义气,并不意味牺牲个人权益,也不是为讨好某人,而是每一位文明人皆应具备的本份,同样地在剑道社会里,人人彼此亦依信义互相对待,并尊敬彼此的人格,进而依据公平的比赛规则做好公正的竞赛,也是责无旁贷的任务。

三、廉耻之心
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即是能自省又能悔改,一旦发生过错时,应深悟反省,改过自新,不断的修正改进自己,并把自己一生所学贡献社会,如此,才能符合一个人生存於社会上的价值与意义。
就以剑道训练而言,每次练习後,除检讨自己的技术外,尚须反省在对打过程中的一举一动,是否光明磊落,如有投机取巧或不光明正大的行为时,必须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不然在剑道社会里,将难获得认同与支持。

四、沛然勇气
为了理想能付诸实现,面对的危机与阻碍,必须以大无畏的精神与勇气克服困难坚持到底,此种无畏的精神与勇气,却是透过剑道在长年的坚毅苦练中所逐渐培养出来的。例如在对峙之际,能够敏捷的把握瞬间发生的机会,断然处理,鼓足勇气采取猛烈的攻势,如此反覆不断地训练自己,就能逐渐培养出沛然勇气,个人扩及於整个社会,即为达成大众之利益,能做到「牺牲小我,成全大局」,这就是大无畏的精神与勇气。

作者: 10606    時間: 2007-10-10 02:56 AM

















  剑道的起源与发展

一、剑道的开端
日本自古就有刀剑使用,有许多武器之中,刀剑因有其两种意义,而被特别重视,其一是刀剑本身为武器中的灵魂,不论作为防御或攻击 ,刀剑都是必要的用具。由于是战斗不可或缺的东西,其使用方法自古以来就有各种研究。随着使用方法的变化,刀剑的制作也随之改变,从刀剑的历史来看是显著的事实。刀剑另一种意义是如同祈祷、祭祀、神佑等的象征性效用。研究古代神话和传说就不难了解。作为三种神器(帝位的象征,历代日本皇帝继承的三种宝物)之一,如有祈愿或还愿及奉献刀剑于神前,以及将军的任命也赐予宝剑等等来看都是这种意义的确证。
日本刀演变成近代的型态之前,古代日本大都使用中国式刀剑。公元第十世纪,日本历史是贵族中心的政治。政治纷乱,于是地方土豪为了保护土地不得不聚众习武,武士于焉诞生。武士遂致力于刀法、剑法的改进,由于中国式剑法改变为日本式剑法。安平时代中期至末期的前九年、后三年之役,以及保元平治之乱,增加实战经验之后,形成了日本独有的剑法。即今天日本剑道的基础。
这些历史也影响刀剑的制作,先前的平造形、直刀形中国式刀剑,由于有棱线或带弯曲的日本式刀剑取代。到平安时代中期以后已成为纯粹的日本刀。
古代刀剑的称谓大和时代称为<多知加伎>或<多知宇知>。奈良时代采用击剑的字眼,但发音仍为<多知宇知>或称做<平法>。在安平时代则称为<太刀打>。

二、剑道的发展
将剑道的历史粗略加以区分,可分做:自刀剑开始带有意义的时期至明治初期;自废刀令实施的明治时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后迄至大战后的现在三期。
由于武士的出现自中世<间仓时代>以后,在武士阶级支配之下形成了新的社会。迄至为止,武士是社会活动的主角。自源赖朝以勤俭尚武为指导精神施政以后,其政策成功造成刀法盛行,而其教习法也逐渐统一起来。由于相继发生战乱,大家都认识刀剑操作和训练的重要性,于是实际反复其练习。
室町中期以后,也是战乱的时代,不单是武士,一般老百姓也都竞相习武,有的是要自卫,有的要做仕途高升的垫脚石,于是剑道风气越来越盛。所谓剑道师范者也产生,剑法也被整顿统一起来。自此出现明确的流派名称,甚至也有分派产生,当时的剑道诸流派之中,作为始祖而具有代表性的有神道(当)流、影流、中条流等。
当时的剑道练习方法,因为还没有防具和竹剑,以无任何保护物的面和手用木刀练习自无法自由地打击。各流只做形的反复练习,进击至靠近对方面前即停止,不再继续打下去。由于经验的累积,能击至愈近皮肤其技术就愈优秀。室町时代以(兵法)称呼剑道。
早就有(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等书流入日本,而古代有(平法学)这个词,可能这些是造成称呼(兵法)的原因。但兵法这个词,包括行政法和作战方法,不是单指一比一的剑术而已。宫本武藏(1584-1645)把包括行政的叫做(大兵法)光指剑术的叫做(小兵法)以示区别,这样可能比较容易明了。
自江户时代前期至中期,整顿封建制度之后,确立了阶级制度。此时,剑道成为武士们必备的技艺,成为武士阶级的代表物而遂其特殊的发展。随之,也促进了其教习方法的形式变成相当整齐。此时其的剑道,同时也深深的受了儒家和禅宗的影响,增加武士所必须具有的精神和生活态度等道德上的要素,剑道即变成为技术的磨练和训练武士的手段。这样可以说,把文武两道论所支持的剑道精神视为人格完成的方法了。
江户时代中期(1710-1770)年,由直心影流的长沼四郎左卫门和一刀流的中西忠藏等的考察,出现头盔、手套、护心等剑道防具和竹剑。于是取代了使用木刀形式的练习方法。出现了着防具用竹剑做实际击刺的练习方法,此一方法不久即风行全日本。与当今剑道练习法已经很接近。那时正是各流派分庭亢礼的高潮期,据说共达200余流派。在江户时代末期与国外接触的机会增多,政治制度、阶级制度激变国事又动乱起来。于是脱离实战而逐渐竞技化的剑道再度成为有实战意义的武术。原来只为武士独占的剑道,现在商人和农人也竞相加入练习行列,学剑的风气空前盛行。德川幕府也为维持治安而设置讲武所(武术养成所)从事武士的再训练,此时对外流派的比赛也放宽,云游的修练者增多,各流派的接触逐渐频繁。把竹剑长度定为与现在相同的三尺八寸。这是在安政三年为了戒除好胜的风气由讲武所定的。在各剑道场受训练的剑士,有的投靠幕府军和官军,有的只因意见不和到处剑斗。在这混乱的时代中,有政治上大有成就的剑士,也有南征北战大展其剑术的剑士,也有一刀不拔的剑士。在近代史上有相当正确的记录可稽。于修练气道上可予我们以精神上的暗示。

三、明治时代以后的剑道
进入明治时代,随着欧美文化之传入而从扬风气鼎盛,日本传统文化逐渐恢复,剑道风气也逐渐衰落。武士阶级废止后剑士即不复存在。尤其在明治九年废刀令实施以后,剑道的重要性几乎全失。为要复兴衰颓的剑道,救济剑士的生活,神原健吉作击剑公演。其它也有许多人效法他,但都无法长久继续。虽然是短暂的作为,能使剑道融合于大众生活中,对于挽救剑道的衰颓不无功劳。但后事有人指责这是把剑道当作娱乐,造成夸大比赛的风气,降低剑士的品格,精神上、技术上都与剑道本质脱离。
站在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们的动机可能是因剑法的本质未被大众所理解,把比赛分段落,藉此使观众容易体会剑道,而期能将剑法传给后世。
明治十年发生的西南战争促进剑道的复兴。因在战场上,示现流训练出来的萨摩军把官军杀得大败。明治12年的警视局(后来改称为警视厅)正式采用剑道,地方警察也跟进,于是剑道风气逐渐复兴。警视厅聚集全国一流剑道专家于一堂,综合各流派的优点,给予现代剑道的发展很大的影响。现在的剑道可分作警察、学校、一班社会三大集团。自明治初期至现在,警察剑道所对技术上的发展功绩不泯没。
明治28年武道综合统辖团体成立大日本武德会,藉此与全国各地各流派联络,全国剑道呈现统一之象。而且创设范士、教士的制度而致力于指导者的养成,于是日本剑道步入急遽发展的大道。
与警察、一般人士的剑道发展同一时期,学校也采用剑道。这对剑道之普及即形成一股莫大的力量。剑道人口的增加,若把学校剑道除外,是无法想象的。自明治12年至明治15年只有几个学校采用剑道教学,以后逐渐有许多学校仿效。经过几次议会审议结果,于明治44年,决定用为中学校、师范学校的正课。从前只为武士中心的剑,或是部份贵族人士的剑道今天超越身分与地域,透过学校的传授广为普及,而产生剑道教育或学校剑道的范畴出来。
大正元年日本200余剑道流派整理统一,制定大日本帝国剑道型(亦即今之日本剑道型),于是分成许多各种不同流派的日本剑道归而为一,所谓“他流比试”逐渐称做普通的剑道比赛。
自大正至昭和前期的剑有两大特征。学校间成立学生剑道联盟,时常举办全国性剑道大会,区域地方大会以及学校对抗比赛。比赛人数增加为其特征之一。
再一个特征是向军国主义低头而变成战技之一。迨至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此一倾向急遽扩大。其实是任何活动都向国民士气的高扬和战斗力的增强看齐的时代。历史上只为个人休养修练的剑道,变成国家的剑道,亦即教育剑道变成战斗剑道。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联军司令部以(武道被超国家思想和军国主义所鼓舞利用,被视为军事训练之一环)为理由,命令剑道、柔道、弓道以及薙刀等各种武道全部自学校体育的教材中完全删除,当时一般人士的武道活动也全面禁止。
翌年1946,从事武道研究和普及发展达48年之久的大日本武德会解散,其财产被没收,剑道似乎完全消失。
四、剑道的复活
1950年全日本竹剑比赛联盟成立。战后终断的剑道在纯粹体育活动的竹剑比赛名义下再度复活。1952年中学、高中、大学也都采用竹剑比赛为学校体育的比赛教材,学习剑道始见曙光。稍后,日本剑道联盟创立,作为体育活动的剑道再度起步,迨至1953年剑道被采用为学校体育教材,更加促进其发展趋势。翌年解散竹剑比赛联盟,统一为全国日本剑道联盟加入日本体育协会。自1955年起也以正式项目参加国民体育大会。
在战败后的禁止至复兴的过程中,当然有许多热心支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今天的盛况。现在修练剑道的人应该感谢他们所作努力之外,自己也要努力,透过剑道来锻炼身体,把剑道发展为优秀体育的一环。无论任何情况下都不该使剑道沦为被禁止的剑道。应该将使其成为能与"人生的目标"相关连的,能被大众普遍接受的剑道,将其流传下去。

五、剑道之普及与国际化
现在的剑道无论在学校、警察或一般社会都比战前兴盛。尤其青少年的爱好者急遽增加。中小学生全国剑道大会也已举办。另外在战前几乎无法见到的女子剑道也很盛行。可惜尽管女子剑道人口增加,迄今女性指导者尚未出现。
日本剑道的隆盛也影响到国外,每年日本有许多指导者出国担任指导和普及的工作。国外也有许多人来参加讲习,有的人长期留在练习场。1970年成立国际剑道联盟(IKF),每年举办国际比赛,努力于国际性的普及和发展。剑道已普及到世界各国的现在,对各种不同的人种、历史、风土的民族应该如何教导,如何普及,成为新的课题。
1979年4月起变更剑道比赛规则、裁判规则,这是剑道复兴20余年之后的重要改革。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除了应注意其实行之外,也要更加努力,把剑道发展成辉煌的剑道。
 
作者: 10606    時間: 2007-10-10 02:57 AM

  关于剑道的目的和效果剑道的目的

首先应认识为什么要练习剑道和练习剑道会产生什么效果。以下叙述是为一般人想达到的目的提供参考1976年全日本剑道联盟发表一段声明:“剑道就是凭借修炼剑的理法(包括有形无形的正确法则)来形成人格之道(研究个人天赋的优秀品质,一心一意努力修习....)”。
剑道的效果
这里所说的效果是指继续练习剑道所造成的影响而言,如果可能因人而异,因他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所师事的指导者而有不同的成就。所以作重要的是彻底正确而认真的学习,不要考虑会有何效果,只一心一意学习剑道即可。
剑道的练习以集体练习的机会为多,所以会受其练习的惯例和比赛的规则所影响,练习场里有伙伴,有指导者,其中有灵巧的人,也有笨拙的人,在这纷杂的情况下,练习剑道当然会有许多不同的影响和效果,现在将其分为身体上 ,精神上和社会上的三方面来加以研究。

一、身体上的效果
1.培养敏捷性和灵巧性
剑道的练习是击,刺,闪等运动的连续,这些是技术的重点。以敏锐的注意力,无限制地将这些运动反复练习,自然而然身体的反应变得敏捷而产生灵巧的动作。
2.培养瞬间反应力
无论何时都以反应行动为目的而做练习,所以逐渐习惯在瞬间的行动,任何时候都能反应任何行动的身体状态,即为剑道的姿势。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紧急状况时,能在瞬间采取适应变化的行动。
3.培养持久力
剑道能提高肌肉和呼吸系统的持久力,不是出大力的肌肉会发达,而是促进肌肉的能力持久地进行细微的工作。
4.姿势
如果说“剑道即姿势”并不太过分,剑道对姿势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良好的姿势”在生理学上,力学上都是正确的姿势,同时也有美感,姿势是剑道的基础技术。剑道所要求的姿势,在医学上也证明为正确的姿势,有人虽然练习剑道多年,但其姿势仍然不佳, 那是因为修炼的态度有所缺陷所至,因此不能正确地学习剑道。

二、精神上的效果
1.养成努力的习惯和耐性
剑道不仅重视理论,而且更重实际。只有不断练习的累积,才能有技术的进步,在其努力积累的过程中,经常会伴随着辛,苦,热,痛,冷的痛苦,忍耐这些痛苦才可说是剑道的练习,有恒心的忍耐与努力必定产生良好的效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成为即将来临的更大考验挑战的力量,这样反复下去,就能在技术和精神上精进。所以,不要以体力不济或运动神经笨拙为借口而中断,无论如何,长久练习方为上策,在经过3年、5年、10年、20年、之后,你会发现小时的自卑感竟然消失,而会产生了许多的自信。据一些已成为优秀指导者的经验之谈中可知,有很多笨拙的人竟也能成为优秀的剑道家这一事实,证明这就忍耐和努力的效果。换句话说,无论你的能力(体力、速度、运动神经等)如何优秀,只因你缺少忍耐和努力,剑道就无法进步了。
2.养气
如果在这里太详细地说“气”,反而令人难懂,所以我们只作简单的叙述。请想一想这个“气”字的用法,就不难想像其意义,天气、气度、气氛、气质、气体、志气、意气、勇气、生气、气功、扬眉吐气、英雄气概等,只由这些文字中就不能领悟“气”所包含的广泛意义,它多用于表现宇宙、灵魂、心情等现象,特别是属于精神上的作为,如市面上就有许多有关“气”的专门研究的书籍,有兴趣的人不妨再进一步研究。
3.培养集中力和果断力
剑道常与孤独相伴,一个人可信赖的往往只有自己,经常都无法借助他人,即使身陷重围也必须以一己之力解危,危急时有助于解危的是平时所修炼出来的敏锐观察力、判断力、以及实行力,所以在练习时应将精神集中,锻炼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
在历史上剑道与宗教有密切的关联,尤其与佛中的禅宗有深厚的渊源,这可能是因“禅”也是以独立修行为主,与剑道有相通之处。如果从这个观点学习剑道,虽然可磨练独立性,但其独立性却不是完美的,而且会被外界人士批评为自私自利的剑士,所以学剑道的人应以此为戒,须时加反省,不断追求真正的立。

三、社会上的效果
1.培养责任感与合群性
前面已叙述到剑道时孤独与斗争的,到如果恣意而为,即会影响合群性的培养。剑道虽然对自己很重要,但必须与人共处练习,决不能专断,随自己的喜好做事。既要维护自己的自由,但又不得妨碍他人的自由。换言之,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即独立性与合群性的关系。实际上练习剑道时,不单是技术上和精神上的问题,就是社会上的行动规范也要努力加以体会,当你遵守规矩和与伙伴共同练习时,可以养成比技术更重要的社会性,请再读一读前述剑道的目的,如果不为培养人格而努力,学习剑道即失去意义。彼此间要互相照顾,共同协力来练习剑道,这样做了就能自然而然地养成在社会中的良好处世态度和养。
2.培养尊重对方,重视礼仪的风度
剑道是由格斗的技术发展而来的,现在也仍采取格斗的形式,所以容易产生为只求胜负而付诸武力的现象,这样一来剑道培养高尚人格的目的就丧失殆了。剑道是许多有高远目标的前人经过长久的时间,从格斗的方式中创造出能培养高尚人格的运动项目。因此,我们不能做出辱没前人努力的行为!以教育为目的的剑道是由尊重对方,尽礼节,请求对手指教开始,如果只以打胜对方为目的,那么与原始格斗又有什么不同呢?当然也不能算是进步的剑道。只有尊重对方,祈求彼此的共同成长,才是现代的剑道。应慎勿做出野蛮的行为,如此努力之后,即可节制本能的冲动。

  有人说剑道是“始于礼,终于礼”。这样说当然不错,但不能做得过分,礼节是油然而生的尊重之心,但只以礼仪为目的的剑道也不是真正的剑道,学习剑道的人要寻求真正的礼节,培养本身的实实在在的品德。
3.培养健康和安全的正确态度
本项详细内容可在预防危险项中叙述,这里只做简单的说明。剑道实在双方都安全的前提下所进行的能够增进健康的体育活动,同时,它又是在危险的边缘进行练习,必须克服危机确保安全,进而培养勇往直前的量。学习剑道的动机是为保护自己,所以学习剑道的人,可说是健康安全的形象。日常生活中,对安全的直觉反应,对提高剑道技术也有帮助,但不能集中注意力,遇到危急时身体的反应也更灵活。学习剑道的同伴之中,若有人由于疏忽而受伤,就会被人看作为“修炼不足”,因此要向连这些小的错误也能避免的目标继续努力。



  剑道的流派の一

一、日本剑道流派众多,有案可查的剑法中,最古老的是名叫中条一刀流的流派
  由中条兵库头长秀(?—1348)创建,所以,中条长秀应算是最早创立流派的剑术家。之后沿着中条一刀流的剑术主张,产生了富田流、一刀流、北辰一刀流、无刀流等流派。
  中条一刀流为开端的派系出现后,过了一个多世纪,即15世纪前半叶,剑士饭条长威(1387—1488)创立了神道流,全然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从此发展出卜传流、萨摩示源流、心形刀流等。
  大约又过了半个世纪,阴流在剑术师爱洲移香斋(1452—1538)的手中降生了。(这时已进入战国时代,有一种说法,阴流是天上的神(指鹈户明神)为这个血腥的时代而教给世人的珍贵杀人技。)众所周知,这以后很快便产生出新阴流、柳生新阴流、、直心影流等许许多多的“新阴流”,而形成一个庞大的派系。
  注意一下这三大派系的时代背景,不难看出剑法流派的诞生、发展和成熟,正是从南北朝到战国时代的乱世。在战乱中,“活下来”比任何严酷的修行都还要有效地刺激武士们大幅度提升实力。因此,剑法的飞速进化是很自然的。
  初期剑术的核心,便是“一击必杀”。在战场上,斩杀或被斩杀都是在一瞬间便会决定,所以,最初的一击通常也是最后一击。而在“一击决胜负”的思想下,就要求剑士必须做到能迅速集中精神,准确的对敌手的破绽进行会心一击。以后的300年间,基于以上理论而总结出的“在被斩前斩杀对手”这句话,成为所有流派的座右铭,书写出血腥的剑士历史。

二、前大江户剑术时代
一之太刀-鹿岛新当流
新当流的开山祖师是冢原卜传(1489—1571),他将冢原家家传的太刀术与长威斋的神道流融合而创鹿岛新当流。
流派的特征很单纯,是讲究纯粹的“一击必杀”的刀法。卜传一生与人真剑决胜负19次,上阵39次,从未有过败绩,并担任当时的大将军足利义辉的剑术老师。

小太刀之利-富田流
富田流是由出身自中条流的富田九郎左卫门长家所创的剑术,流派的名人有富田势源(1519—?)及势源弟弟的女婿越后守重政等。
富田流是使用小太刀的流派,小太刀的规格比正式的长刀要短近一半,但正是因为它的“短”在战斗中可以发挥出灵活、快捷的优势。

史上最大的派系-新阴流
著名的新阴流,是从移香斋的阴流发展而来的,故此得名。同时“新”字的发音(日文中“新”字与中文读法相同),尚有“心”、“神”、“真”等同音字,因此也有“真心新阴流”的说法。
开山祖师上泉伊势守信纲(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曾是上杉谦信家著名枪术师,上杉灭亡后终生不仕,武田信玄曾邀请他亦被拒绝,在以后的生涯中,他研究剑法,开创了新阴流。
新阴流在剑术历史上,应该说是有着积极作用的,首先是它采用竹刀作对战练习,这在当时是空前的,到少在安全系数上,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伤害。
另外,新阴流最初确定了实力的等级方式“初级→上级→免许皆传”,用竹刀练习提高实力,再逐步传授更高的技巧,……等等,完成了沿用至今的一整套剑术修业系统。
“怎样避免被斩而斩掉对手?”信纲的回答是:“合理的锻炼便是全部。”
在这种合理化、普及化的制度和方法确立后,新阴流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也出现了许多青出于蓝的分支。
在这里,不可不提的至少有两个重要人物,他们是柳生石舟斋与神谷传信斋。
柳生石舟斋(1527—1606),曾在三好长庆及织田信长手下仕官,后托病引退,得到了信纲的传授,并融合新当流与一刀流,创立名叫“柳生新阴流”的技法。其真髓在手于空手制住对主的利剑的“无刀取”。石舟斋之后,他的第五子但马守宗钜(柳生十兵卫之父,1571—1606)及长子的儿子兵库助利严(1579—1650)两人各自作为江户柳生与尾张柳生辅佐德川幕府,并在以后几世纪间,保持着受人敬重、维护太平盛世的剑士一族的形象。
神谷传信斋(1582—1668),年轻时名丈左卫门,武艺得自信纲的徒孙小笠原源信斋,并且是将“真心阴流”确立的重要人物。但他的光辉一直被繁荣的柳生一族所掩盖,直到两个半世纪后,当日本再次发生动荡,从真心阴流开始不断出现强悍的超剑士,这是后语了。

人类的剑术-一刀流
源于名叫伊藤一刀斋的男子,详情不明,年轻时名叫伊藤景久。师傅是富田流的****,名叫钟卷自斋。
与其他众多名剑士相比,这位一刀斋有很多特别之处。他曾在醉卧时被仇人偷去爱刀而袭击,在拼命逃跑时仍多次尝试将刀夺回来。据记载,伊藤一刀斋对酒的嗜好多次使他处于险境。总之,这是一位很有漫画色彩的角色。
由伊藤一刀流,发展出许多一刀流派,有小野派一刀流、古藤田流、水户一刀流及沟口一刀流等。

作者: 10606    時間: 2007-10-10 03:01 AM

  三、 后大江户剑术时代
最强无敌-萨摩示源流
这是东西方历史上以前都不曾存在过的特异剑法流派,开创者是神道流出身的东乡肥前守重位(1561—1643)。
萨摩示源流的战法,是与敌人交手时,先将剑高举在自己的右肩上方,再向左下猛烈挥动劈,对手如何攻击完全不与理会;若对攻,示源流占有压倒性的力量与速度;若架隔,示源流会一气将对方的武器击下!实际上,幕末时期萨摩与幕府军的战斗中幕府的兵士有很多都是因挡架不住,自己的刀被对方的攻击反弹向头部而败北的。
所以,萨摩示源流可以看作一种猪突猛进、无法抵挡的剑法。

新思想-林崎流拔刀术与田宫流居合术
林崎流,全名林崎明神梦想流拔刀术,开创者林崎甚助(1547—161?),他是既无道场也没有妻儿,终生流浪、修行的迷之剑士。
林崎甚助使用柄部及刀刃较普通尺寸长的多的大刀,其有利点是在斩出一剑做圆形运动时,因长度增加,剑尖部分的速度及攻击力也会相当惊人。但是,使用时对于体力的消耗及种种不便也应运而生,因此,产生了拔刀与攻击一体的技巧,这就是拔刀术。
林崎甚助以他独特的理论,强悍的实力而名气大噪,****也遍及全国,其中名剑士大量涌现,田宫平兵卫便是代表性的杰出人物之一。
田宫平兵卫(生卒年不详),生活在战国末期,将迎来太平之世的岁月,而为实战服务的拔刀术,也有必要进行变为和平时期剑术的蜕变。平兵卫经过反复探索,总结出了发源于拔刀术,但一对一较量时会更有效的居合术。

有名之无名-二天一流与严流
不用介绍,后到标题便可想到这是那时代两大剑豪:宫本武藏(1584—1654)与佐佐木小次郎(15??—1612)各自创立的流派,但虽然剑士很有名,流派的内容却无人知晓。,宫本武藏原名新免武藏,在二天一流兵法中的正式名称是新免武藏玄信。但宫本武藏这个名字更为人们所熟知。天正十二年(1584年),宫本武藏出生于岡山县英田郡大原町宮本。年少时跟父亲新免无二斋学习当理流兵法。从十三岁与新当流有马喜兵卫比武开始,直到二十八岁,这期间与其他流派比武六十余次,据说一次都未败过。武藏二十九岁时在严流岛跟当时名满天下的剑士佐佐木小次郎决斗,用自制的四尺二寸长的木刀将小次郎斩于剑下,一战成名。在二十余岁时,武藏便以“圆明一流”自成一派。并于庆长十年(1605年)写成剑术书《兵道镜》。但他对自己的剑术始终不满意,认为没有达到极境。三十岁后,武藏继续修业,终于在自己五十岁左右练成了使用大小两刀(即一之太刀与二之太刀)的剑术。这就是著名的“二天一流”。武藏五十七岁时,即宽永十七年(1640年),得熊本藩(今熊本县)藩主细川越中守忠利邀请,在当地正式教导剑术。在以后的岁月里,武藏写成了《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条》以及《五轮书》,合称为"兵法二天一流三兵书"。
正保二年(1645年),宫本武藏去世,终年六十二岁。二天一流中所谓“二天”就是指“二天曬日”(“曬”同“晒”,《五方之太刀道序》)之意,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即阴与阳,也就是象征对立的事物。世界一切都是由相对事物组成,由这些相对事物相互浸透而使所有事物发展统一,产生新的事物。二刀的技法简单的讲就是统一左右两手上大小二刀的动作,由此达到战胜对手这一目的。由这对立的二极升华统一而发展这个事实,不但是剑术,甚至是"世界之理"(武藏书状),因此命名为“兵法二天一流。

小次郎是由钟卷自斋处学习富田流剑术而出身.佐佐木严流创始人。
与出身于并不富裕的家庭的武藏相比,小次郎则是在拥护和赞扬的光环的环绕中成长起来的。但是,跟那些平庸的纨绔子弟不同,小次郎绝对是一个剑术奇材。虽然曾经跟随钟卷自斋学习过富田流的小太刀技法,但小次郎自己所创立的严流,使用的却是比小太刀长得多的太刀。小次郎的爱刀“长光”便是长达三尺二寸的长刀,而小次郎的绝技“燕返”,更是能够将长刀之利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招式。可是,即使是这样的小次郎,却连“燕返”都没有使出就败在了宫本武藏的剑下。跟武藏决斗时的小次郎,无法发挥自己刀长的优势,因为武藏在决斗之前,特意制作了一把木刀,刀的长度是四尺二寸,比小次郎的“长光”长了整整一尺。
因为小次郎在决斗之前并未将绝技“燕返”传给****,这一招便从此失传。或许从《侍魂》里右京的必杀技之一“秘剑?燕返”中,可以领略到一点小次郎“燕返”的风采(不知道是否真的能划出一只火鸟来……)。所以加入大部分自己的思想而构成严流剑术的。其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作“燕返”的技巧,但亦没有流传下来。

恐怖的同归于尽思想-无住心剑流
在小说和剧作中出现得不多,但其实是不逊于萨摩示源流的凌厉剑法。
开山祖名叫针谷夕云(1592—1662),是上野国人,俗名五郎右卫门。他是学习新阴流而出生的,师傅是著名的小笠原源信斋。
无住心剑流又有“夕云流”及“破想流”的别名。
夕云流的理论,并不是简单的“战平”或“同归于尽”,而是指“在对手强得无法命中时”,为了流派的骄傲,对其它任何流派都至少要同归于尽,而绝不能败北。或者同归于尽,或者胜利,在两者中二选一,绝没有失败一途。但这种思想除了在江户时代,是没有大市场的。
无住心剑流,是为江户时代而生的,空前绝后的流派。

流派的总合-井蛙流平法
不言而喻,“井蛙”这一名称有着“井底之蛙无从知晓大海”的意思。而这一流派,正是抱着这一思想去最大限度吸收别派精义而诞生的。
其代表性的创始人,是深尾角马道义(1631—1682),他从父亲那一代学到丹石流剑法,并加入了新当流、富田流、新阴流的技巧,再综合修习松本流、去水流、东军流、体舍流、念阿弥流、岩流各派技法并发扬光大。
与之相匹敌的,可以说是三浦源右卫门政为(1645—1709)的无眼流(其人得到一刀、卜传、富田、新阴、吉冈等十八个流派的免许皆传的评价,也是一位不世出的习剑天才)。

惊人的剑流-二阶堂平法
在本文中介绍的流程中,这是最最特别的一种。不过,称之为剑法恐怕不大合适。
正式完成这种“术”的人,是著名的松山主水大吉(?—1635),他曾一生四次试图狙杀宫本武藏未果,但本人亦是相当了不起的忍法剑士。
主水大吉的祖父,是竹中半兵卫的异父同母兄弟,而松山一族过去曾追随加藤清正,到主水这一代清正投入细川家,松山主水大吉亦出仕在细川家。
松山家代代相传的“二阶堂之兵法”,是由二阶堂氏首创的,它与剑术祖师级的中条流也有关系,有一种说法这是中条兵库头与僧侣慈彦共同开发的,已进入传说的领域。
二阶堂平法,其实是以牵制和束缚对方为主的技巧,尤其它修炼到最高境界时能使用的“心之一法”,更是一种让人骇异的技法。
在记载中,细川忠利出府时,刚刚登上江户城头,城门前已有各地诸侯杀到,而这时松山主水站到细川家的行列最前,不知用什么方法,瞬间“以目光”令各队伍中为首的武士失去战意,而细川的军旅,安然通过庞大的封锁……
以上是加入了传奇色彩的记录。但主水在武士对决中确实曾应用使对手无法行动的能力,就算拔出刀也没法发出杀招的威力。抑制对手力量的主水,便在这时散发出凌厉的杀气,压倒的姿态斩掉对手。
主水以后,继承二阶堂平法的人名叫村上吉之丞,再往下到了儿子那一代便失传了。但这门诡异的、糅合催眠术、忍术与刀术的武艺,在小说、GAME等领域一再被重视。

复仇的剑术-荒木流
日本三大复仇者之一,荒木又右卫门(1598—1638)的独创流派。
荒木流来历不详,一说荒木曾在柳生十兵卫处学习剑技。
结束“36人斩”而完成复仇的又右卫门,本应作为一大流派的宗主而活跃,但很可惜,之后不久便病亡了(虽有传说五年后仍有人见过他)。因此,荒木流也是绝传的流派,其真正的精义也成了一个谜。

剑士一族-心形刀流
最古老剑派的一支,香取神道流中诞生的新流派,创始人是伊庭水轩秀明(1649—1713)。
“心”字的含义,代表这是一个典型的自修剑法流派。在这一流派中,于动乱的幕末期,产生众多著名剑士。其中有被称为天才的独臂剑士“小天狗”伊庭八郎(1843—1869),及中兴心形刀流的军兵卫秀业(1810—1858),以及在海军学校任剑道教官的军兵卫秀俊(1813—1886)等。伊庭一族在历史上,是可与柳生并列为剑士代表的名门。

新古典派-神道无念流
那是在1707年富士山喷火后诞生的,由原一远流,亦称无念流的****福井兵卫门嘉平创立。
因为福井得到了谜之老人传授的秘剑“饭钢”,故将老人尊为神而改名神道无念流。在江户后期,被称为“最古老而又最新的剑法”。

四、血肉与硝烟的幕末时代
“技”之北辰一刀流
由千叶周作(1794—1855)创立的流派。与剑圣上泉伊势守相似,改良了竹刀及防具,并使练习方式更加合理化。说创始了近代剑法也并不过份。在这一族中,相继涌现优秀的人才。周作的次子荣二郎、有“小千叶”之称的弟弟定吉、及其子重太郎均是佼佼者。而重太郎的妹夫,著名的志士坂本龙马(1825—1867)更是北辰一刀流的杰出代表人物。以他为首,新撰组的军师清河入郎正明(1830—1867)、伊藤甲子太郎武明(1835—1867),还有将西乡与胜会谈后从江户战火中救出的剑圣山冈铁舟(1836—1888)等,均是超一流的北辰派剑士。



  剑道用语中日对照

道具方面:

竹刀 (shinai) 竹刀           しない
木刀 (bokutou) 木刀          ぼくとう
刀 (katana) 刀             かたな
竹刀各部位名称:
剑尖的先革皮 先皮(sakigawa)      さきがわ
中结皮     中結い (nakayui)     なかゆい
剑弦      弦 (tsuru)        つる
刀锷      鍔 (tsuba)        つば
锷止      鍔止め (tsubadome)    つばどめ
刀柄      柄 (tsuka)         つか

剑道服和防具的各部分名称:

剣道衣 (kendougi) 剑道衣         けんどうぎ
袴(hakama) 剑道裙            はかま
面 (men) 面罩              めん
手拭い (tenugui) 头巾           てぬぐい
垂 (tare) 腰垂              たれ
胴 (dou) 护胸             どう
篭手 (kote) 护手

行礼方面:

着座 (chakuza) 落座            ちゃくざ
黙想 (mokusou) 默想           もくそう
先生方に礼(senseikata ni rei) 向老师行礼   せんせいかたに れい
上席に礼 (jyouseki ni rei) 向神座行礼     じょうせきに  れい
お互いに礼 (otagai ni rei) 相互行礼      おたがいに  れい

练习方面:

構え (kama e) 架式            かまえ
中段 (chyu dan) 中段           ちゅだん
素振り (suburi) 摆振/素振          すぶり
左右面 (sayuu men) 左右面         さゆうめん
面打ち (men uchi) 击面           めんうち
篭手打ち (kote uchi) 击手          こてうち
胴打ち (dou uchi) 击腹            どううち
切返し (kirikaeshi) 切返            きりかえし
篭手面 (kote men) 击手击面         こてめん
突き(tsuki) 刺击               つき
残心 (zanshin) 残心             ざんしん

作者: 10606    時間: 2007-10-10 03:03 AM

  剑道步法

1.Ayumi-Ashi(步足)—与平常走路一样,注意身体保持直立,竹刀不可左右摇晃。



2.Suri-Ashi(摺足)—像滑行一般的走路,脚不抬起。



3.Okuri-Ashi(送足)—这是剑道的基本步法。它也是像滑行一般的走路。
与“摺足不同的地方是"後脚的脚趾"不超过"前脚的脚跟"。
(送足)前进时左右"不"交替。(摺足)前进时左右"有"交替。



4.Tsugi-Ashi(继足)—偷"间距"的步法。後脚先踏进到与前脚平行,前脚再踏出攻击。因後脚先踏进时上身不动,对方不会知道你增加了你的"攻击距离",因为"间距"的计算通常以後脚的方位为根,而不是上半身的位置。



5.Hiraki-Ashi(开足)—向左右踏步以闪开对方的攻击线。
要点是踏在以对方为中心所画的圆周以维持"间距"。自己的攻击线也不能偏离对方的中心点。



中段:
   中段架势又称“三眼架势”“星眼架势”。是剑道的架势中看起来最平常但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架势。其攻中寓守.守中寓攻,攻而易取.守而难陷。
   1.持刀方法:左手小指.无名指握住刀柄末端,右手握在捎离剑锷处的刀柄上,左右手的虎口与刀保持直线,拇指朝下。握刀的力量主要在左手,右手只需象握鸡蛋般的扶住刀柄即可。刀尖的延长线对准对方的咽喉部位。
  2.脚步的位置:两脚脚板平行向前,右脚在前.左脚在後,左脚脚尖与右脚脚跟在平行的横线上,两脚之间相隔一个脚板或一个拳头的宽度,略为抬起左脚跟到可一刚好塞进一张纸的间隔,身体的重心平均落在两脚上。两膝放松微弯,上身保持挺直。
  3.眼睛:象在看远处的山一般把对手的全身网在视野里。
  4.距离:保持一足一刀的距离,前进一步能有效的攻击到对方,后退一步能避开对方。


作者: 10606    時間: 2007-10-10 03:05 AM


  剑道——剑之道

一、剑道的胜负
剑道是以争胜负为前提。是用认真的态度去竞争胜负,故才有它的意义存在。从其中,亦能发现其修养的价值。那不是动物的互斗,而是人格与人格的争斗,进而言之,就是常言的君子之剑。
剑道不许有不正及不合理,从於理、顺於道。专心而斗,贡献全部而无懊悔的热诚,并能统一身心的力量,使其达于最高层次,是除了胜负以外,所难以获得的体验的。
一旦参与比赛,就要希望获得胜利,可是比赛是有对手的,因而胜败无法预断,如果自己胜了,就要考虑到输了的人,胜利固然可喜,但能使对方输得心服口服的胜利,才是完美的胜利。
不管是胜是败,胜也要胜得完美,输也要输得乾净俐落,甚者,也要让观看的群众,心存顺服的心理才对。因为群众往往对败得漂亮的比赛者,不忘献上由衷的掌声,而对赢得不乾净的选手是不屑一顾的。 又临场比赛时希望能有让自己、对方、观众都满意的比赛态度。
在比赛场合里,知道自己为胜者,但宁可视自己为败者的,这种人才算是正道的男子汉。
「一个剑道之士,当时时有承认自己为非,自认其错的勇气」这是小泉信叁先生的名言。无论是谁,都希望自己是个不败且永无过失的人,但如果犯了错误或失败了,就应该坦白承认,同时也需采取必要的负责行动。而此种行为需要有相当的勇气,故在剑道里听见不愿承认错误而大相辩解的声音,实在是非常难看的。
英国人对所谓的运动家的定义是:「倾力而斗,但输得光明磊落者。」孔子亦言:「过则勿惮改」,这些言论无非是剑道家最应参考的言辞。
胜败是兵家常事,自己未必能够常胜,自然有落败的时候,是故,一个比赛者所要做的,就是充份的准备以及修养躯体参加比赛,这个道理不但可用於剑道比赛,对於生存斗争的人生而言,同属有效。故而,因惧怕而回避事实挑战的人,无外就是世上的战败者。
在面对剑道胜负的关键时,不可有稍许的踌躇,该进就进,需出就出,表现出胜负之战的毅然态度,至於成功或不成功是次要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当犹豫不决时,就会失去胜机。

二、剑道要点
剑道漫长修练的路上唯赖不懈地锻练, 加上良好的指导及适切的反省, 可以进步快速, 及早登于堂澳.   
现列出几个题目, 请大家一起反省:
「基本构形六问?」: 能有什么样的准备, 才能打出什么样的剑。
两手是否正确地以小指、无名指著力为主, 掌心空 (即食指、中指根部内的手掌部份) 地来活用「手的灵活性」?
左手与肚子之间是否留有伸缩的「腹地纵深」?
两足是否太开以致难以跳击?
後足是否有著力感?
前足是否灵活?
是否後足及丹田没有用力来站立导致感觉上的竹刀那么沉重?
剑尖是否有指向中心线 (对立两人之间的中心面)以守住「生命线」?
是否维持腹式呼吸的顺畅以避免紧张时无意识之下的呼吸停止, 导致头脑呆滞了?
反之若用胸式呼吸则肩膊上下起伏, 一吸一呼当中的变换瞬间会是一个显露于对手眼前的无法反抗的致命空隙?
面对身长较高的对手是否太仰头, 以致自己身体僵硬起来?
要保持视线的水平, 以馀光监视对手全身细微的动作为要。
完美的基本构形即自然产生一种天衣无缝的架式. 「基本心构六问?」:
有了基本身体构形而无坚强的心构仍是无生命力的空壳。
是否体会「以意导气」?--感应从脚、丹田、左手一连贯传来的气力是否充满并以之延伸到剑尖上来!
是否有把「静坐」(剑道里的静坐默想)在宁静及无念的意境延伸来站中段?
是否不够把眼光延伸至贯穿过对手的胸膛背後,而只是目光停留在对手胸前的手或剑尖?导致太短视以致易受骗?把目光的焦点设定在对手胸膛的正背面并与剑尖的延长线交会,可以构成具有魄力的中段构形。
是否有提起充盈之气,发出裂帛之声,以威胁对手?
是否下定决心,抓住对手随时会出现空隙的第一时间,舍身打击,并把决心表示出来?随後并「残心」准备。 必备的信念是否充实?
「信心」是从充份的锻练而来;是否以「平时当战时」的积极心态来迎探接每次的练习。
是否违忘了「一期一会」的教导?
▲:优秀的心构,无异使自己产生一层无形的保护罩保护自己,同时使自己的攻击也如排山倒海,气力万钧!
「距离」: 从远的间隔(注:两方剑尖尚未相碰的距离)开始做〝攻-SE ME〞;而後因应著对手空隙的出现在「一刀一足间距」或更近的距离来打击,是理想的模式,练习也应在平时从这样练起。练到能把握住〝多一寸即生,少一寸即死」的感觉,才属上乘。「攻」(SE ME): 双对的两方竹剑将近的当下,以「试探」、「压迫」争夺气势、夺争生命线,随之距离的破坏,忍耐不露形色等作为,虽然看不出刀剑的挥砍,但激烈地拼出火花来的,就是「攻」!「攻」是入虎穴,抓虎子,故要有胆识,更要有万全的准备。大概剑士们拼了一辈子所追求而又难以完全的就是「攻」。
实做练习法是有:
「气攻」: --企图心声、势、肢体语言。
「体攻」: --已准备好随时可跳进打击的优势。
「剑尖攻」:--占领生命线的当下为生,失去中心线的当下为死,逼入对方产生
「四戒」:的空隙,随之予以打击得分是谓之「死之後打」,可得完美的一分。
「三先」:先、先之先,相对之先,後之先,此是以动作先後来分别,但心态上则完全以先、先之先来觉悟的。
「尊敬对手」:竹刀剑道是藉著持剑的对方来修练的,是故对手是砥砺(磨刀石),对手是吾师,交剑知爱。
「守礼克己」:剑道即做人,谨守以礼待人,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共同携手修入人间圆满的境地。

  三、习剑要诀
1. 初学者动作要大,练习时间不要过长,但要认真尽力地练习。
2. 姿势要求正确,态度宜端正。
3. 剑道的姿势非常重要。
4. 初学者主要练习面部与手部之打击就可,至於刺喉及打击腹,自然能体会而得心应手。
5. 持中段架势时,右脚尖宜向正前方,不可脚尖朝外,如是者,无论如何练习皆徒劳无功。
6. 握剑时的左手姆指宜指向正下方。
7. 持中段架势时,左手略与脐高,而稍为向前伸出约一拳之隔,右手添握其上不宜用力,只在打击刹那用力,打後随即松弛,左手任何时刻不能放松,尤其小指与无名指。而打击面部後不要将竹剑斜持推撞对方,宜回中段作「残心」之表示。如果右手始终紧握竹剑,则不能击出良好的打击。
8. 有些人在开始一站起就要向右边移动,这是最要不得的,要有!就是要向前迫进的气势及心态,即使一个姆指的距离也好。(不然剑尖无力)
9. 前脚前进後脚要随即跟进,後脚退则前脚随即跟着收回。
10. 不宜在近距离作互相对打练习,要尽量从远距离作打击练习为要。
11. 宜先迫攻以气胜之而打之,不要以打来求胜。
12. 须出右脚打击面部,此时右脚不可定住为要。
13. 前脚踏出时,不宜提得太高,要以擦地似地滑过为要。
14. 要将对方之剑尖弄开,再作打击为要。
15. 除对方前进或後退外无打击良机。(出端击手虽轻亦算有效)
16. 练习进展到某种程度时,宜研究运足方法,前脚进则後脚一定要即时跟进。
17. 对方有隙可乘时,速将剑尖下移,迫攻其右拳,使对方一愕之间同时作击刺之动作。
18. 以剑尖下移作迫攻时,不能同时弯腰,要有乘机进半步也可之心态迫进,敌退随即击面。(迫攻,自右拳刺出)
19. 切返是为欲除去肩部多馀的力气,故须放松肩部,不能耸肩,两手举剑至头上时,要在两腕之间能看见对方为度,再从其处向对方头部两角劈下,是在护具头盔之第叁根面铁处,从上斜劈下来,此时竹剑不宜作水平式的旋回打击;又将竹剑举到剑尖碰到背脊之举法,可说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者也。又守方受击时,要能将对方之力量引导出来,从上而下以拉引似地化解来剑接招,绝不要以反弹式地接法,并要尽量使对方作前进打击,即使对方退击时也可, 过去接招,使对方能继续作前进之打击,在打到精疲力尽剩一口气时,做好一刀一足之距离,给予最後一支面之打击。此时,换一口气再打也无妨,主要是要能在精疲力竭时,再击出一支面,如此在比赛时方能击出面来。
20. 练习时要有失手即会被对方打到,刺到之心态练习为要。
21. 练习时要注意彼此之距离,必须以制先机之气出击。有机会时虽无法打到,或会成为不充分之打击也无妨,要能即时出击之练习为要。
22. 对方的起动要尽量以小动作出击之。
23. 想要打而打出时已经迟了,要在想打时已经打出去了为要。
24. 打击时右手像要推出去似的,同时,腕、脚、腹各部的动作要充分一致的打击为要。
25. 以身体碰撞对方时,宜欲将对方之手腕向上推似地碰撞之。
26. 把剑尖、眼、手达成叁角形之中段架势时,利用对方前进时打击之。又无论如何艰苦时,皆要以「先先之先」的气势坚持保持架势为要。如此就算对方打过来也不能充分,而成为无效打击。
27. 对方打过来时无动於衷,架势不变,敢向前进一步则本身的剑尖会抵住对方中心,就算被打到也不会产生完全被打到之感觉。
28. 打击面部後,双手不要举到头上,必须作好「残心」之表示(保持击面时之姿势)。
29. 对方打来时,不要向横拂剑,要向上擦击。
30. 作退击面时,不要打後随即双手高举头上为要。
31. 打击手部时,身体不要向左边弯曲来打击,宜身体挺直打击。
32. 对方向右手打来时以竹剑刺击部(中结皮至剑尖)、击左手时以竹剑中段、对面部则直上以镐部(竹剑两边)凌擦之,不可向 拂开打击。
33. 边退而打击对方手部,如腹部无力而打出的话,不会成为有效的一支打击。
34. 对方要刺来时,不要退而要向前迎击。
35. 击出右腹,必须要有「残心」之表示,且要注视对方。
36. 以剑尖压制对方之剑尖而无反应时,要随即出击,如对方反压过来则顺势从反面出击之。
37. 对方打面过来,要能耐到对方之剑尖将至头发,且其双手伸直时,作应付的返击腹部动作,又返击手部也以同样要领为之。
38. 从双方剑尖仅可交接之距离欲打击对方面部时,先将剑尖轻压对方,使其剑尖略由中心线移开,随即不必高举,进身作小动作之面部打击。
39. 不可将对方之竹剑从内侧强力拨动,宜从外侧轻压使自己的剑尖不致偏离对方之中心线为要。所谓刀剑之外侧(表)、内侧(里),乃指刀剑插在腰间时,靠身体的一边叫插里SA SI U YA,拔出後剑尖向前时其右边为(里),即内侧;而左边叫插表SA SI O MO DE为(表),即为外侧。
40. 迫攻对方时,将竹剑自对方竹剑下方 过,缠压敌剑,进击面部,如对方打我手部,可将双手向前直伸。(其击手不能充分)
41. 持举上段架势时,持剑手指不宜紧握,待击出刹那紧缩为要。
42. 对方持上段架势,我持中段时,要以刀剑围护右手部,而左手则以剑锷承接之心情,向前迈进一步,则不致被打到。
43. 从上段打来时,若手部上抬会被打到,故须以剑尖围护右手不为所动为要。
44. 举上段架势时,若退後或成为守势,则已经输了。
45. 互相上段架势对峙,而对方向我手部打过来时,上身不宜後仰或将双手後收,应以步法的移动闪身,使来剑落空顺势进一步打击之。
46. 精疲力尽时,不宜以口作呼吸,如此会使腹中积蓄之力气散尽,必须闭口以鼻子呼吸为要
47. 不要光想要自己作得意轻松之事,错误了也得给对方有作得意轻松之事的心态来练习。
48. 看!有看与观二种,看是以肉眼看物,观乃以心眼观察。看乃小而多误,观(以心观察)则作用大,而能洞察对方之动静於未发,这在现实社会上之活动,也非常有效果之事,实有其伟大之价值,而观看一致,在剑道上亦有非常大之作用。竹剑初用较为长者(四尺五寸)而後为锻练丹田而使用短的,如山冈铁舟先生(明治初期剑圣)等初期也使用过四尺五寸之竹剑,而後渐渐改短,最後悟道而提倡无刀流。


作者: 10606    時間: 2007-10-10 03:06 AM

  立会(演练礼法)

1. 演练前之礼法
(1)守方先持双刀,其持法以右手拇指与食指持小刀,其馀叁指握持大刀,双刀宜作平行持握。
●演练之前将刀(真刀、模拟刀或木刀 ) 提於右手。
●在下座
(2)距离叁步相对以正坐坐下。下座之位置虽无特别规定,但以中央为宜,对於攻方、守方之位置,不必限定攻方在面向上座(正面)之右边。
(3)左足约退半步,以左膝、右膝之顺序跪坐之。
●把刀放置右边,使刀刃向内,刀锷与膝盖线齐。小刀宜置於大刀之内侧,为慎重起见可添付左手持放。
●放好後,互相行座礼。行座礼时,双手要同时着下。
●接着以右手将刀之刀刃向上,刀柄在前而刀尖向後下方,下垂提着,在长官观览时,须先将刀柄置於後方,刀尖在前下垂,右手握栗形(系刀带处)提着。
●向立会(演练)位置前进,其相对位置之距离 约为九步。a.演练时放置小刀之位置,自守方站立位置之右(左)後方约五步之处,刃部向内与演武者作平行放好。 b.跪靠下座一方之膝盖放刀。 c.从座礼之位置走向立会(演练)位置时,攻方须边观察守方之动作,配合行进速度作加减之动作,使同时到演练之位置为宜。(演完回位时亦同)。

2. 演练时之礼法  
(1)上座行立礼,将上身约作30度之前倾。
(2)相互之立礼,将上身约作15度之前倾,面须注目对方。
●攻方、守方皆提刀作立礼後开始。进入演练位置後,先向上座(正面)行礼,再作互相之礼。
●将刀铛插入腰带,左手添付於锷下方而把拇指扣於刀锷。拇指扣在刀锷同时以左手持刀铛(刀鞘尾端),将铛送至腹部中间,再以左手弄开腰带把刀插进去,左手顺势移至左带边,而以右手使刀锷能在脐部前面插好(小刀亦同)。 拇指扣住刀锷之要领,是要推开刀锷离开鲤口(鞘口)使易於拔刀,及不致使刀被对方所拔之心情,将左手拇指的指纹部轻轻扣押在刀锷之上,此时拇指虽扣在锷上但不切开「鲤口」。
●用木刀时,换持左手同时,将拇指扣於刀锷,将刀移置左腰 。大约在身体中央换持左手。持木刀、其柄须在自己之中心线。
●接下来,互相以右足踏出叁大步边作蹲踞,同时拔剑,使剑尖相接。攻方与守方其脚部之移动皆以擦地足之步法为之。将左足移至右足中间(脚盘不着地处)後蹲踞(右自然体)蹲踞之步法: A.不是蹲踞後才拔剑,而是边蹲踞边拔剑。 B.如作袈裟斩之要领拔剑,也不要极端地从头上高举而下。
●蹲踞时,右足略前成右自然体之程度,再起立成互相中段之架势。起立时双脚不必移动,只以左脚尖将脚踵外拨,就成为中段架式之站法。所谓中段架势乃将右脚略向前踏出,左拳离脐部前面约一拳之隔,左拳之拇指第一指关节骨与脐部同高。剑尖的高度同咽喉,而其延长线指向对方之眉间(双目之间)或左眼(小刀之中段也以此为准)。
●後把剑尖下移,互相从左足退五小步,回至原位持中段架势,以备作下一招式之架势。剑尖下移乃为解剑之动作 (以下同),剑尖下移之要领,使剑尖自然地指向对方左膝盖下方叁至六公分处,同持下段架式之程度而向右斜下方,此时之剑尖宜略为离开对方体侧,而刀刃须向左下方为要。(小刀之解剑亦准此)。
●持小刀虽准与大刀同,但作架式时,拔出剑同时将左手(13)置於左腰,剑尖下垂解剑也同时将左手放下左手放置左腰之要领,持真刀时(模拟刀亦同)并拢五指轻按刀鞘栗形部(系刀带处),持木刀则拇指在後馀四指在前,成插腰姿势。 自然下垂於体侧。

3. 演练结束之礼法  
(1)正面行礼後回到最初之下座行座礼处,互相行座礼退场
●最後之礼与最初之礼同。最後之礼,先互相行礼再向正面行礼後退场
"形"的敬礼法(台湾剑道教室)
两个人的右手持刀进入道场,双方保持约六公尺的距离(各自约三大步),对峙而正坐,然后把刀放置在右边身旁,行礼。接着把刀用右手拿起来,刀刃向上,刀柄向前,刀尖向后垂下,携刀部起来,保持约九步的间距,向正面敬礼!再互相敬礼之后,把刀插紧在左腰。
此时,左手靠握在剑鞘上,用拇指勾住剑锷。假使是使用木刀时,则左手握拿木刀,以拇指勾住剑锷,并且紧靠在腰际间。
剑道形开始时,双方均从右脚、以滑行步的方式向前滑走三大步,将上半身挺起,而后蹲下,同时拔刀,然后再站起来,保持中段的姿势和距离。其次,将刀尖下垂,改为下段姿势,再由左脚向后退五小步,回到原来的位置,再度地恢复为中段姿势而对峙着。
表演"形"的双方,分别扮演"攻方"、"守方",担任"攻方"的人,是出招时的先发动者,立场主动进取。抵挡攻势的人为"守方",立场被动,但是能予以反击。
"形"的喊声只有两种,即是"攻方"喊"呀","守方"喊"拓",双方必需精神保满,运气十足,声音宏亮。


  短刀

一.面挡滑击右面(MEN-UKENAGASHI-MIGI MEN)
"攻方"持左上段姿势,由左脚开始起动,"守方"以中段侧身的姿势则从右脚开始,互相向前跨出三步逼进,到达适当的中段距离内,"攻方"由上段姿势一边跨出右脚,一边喊"呀"!攻击"守方"的正面部。
"守方"展开脚步,侧身向右斜前方踏出闪开,右手举到头的上方,刀刃朝向着后方,用左侧的刀棱,接下攻过来的长刀使其滑落,喊一声"拓"!同时反击"攻方"的正面部。然后,由左脚向后退一步,保持右单手上段的姿势,表示残心警告之意。此时,"攻方"要以下段的姿势,稍微向左方对着"守方",再转变成中段姿势,双方剑尖交接对峙着。
最后,双方均由左脚开始起步,回到中央处。彼此解除攻势,转成下段姿势,由左脚开始向后退五步,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再改变成中段的姿势。

二.面挡滑击左面(MEN-UKENAGASHI-HIDARI MEN)
"攻方"采取下段的姿势,"守方"把短刀的刀尖稍低于中段,维持侧身的姿势。
两人均从右脚向前跨进三步,走到适当的距离对峙着,"攻方"预备由防守的姿态,转变为中段的姿势。"守方"则一边控制着"攻方"的刀尖,随即将刀内拧刀尖稍稍地放低,准备攻击。而"攻方"则以右脚向后退,转成肋腰姿势,脱离攻击距离范围。
此时,"守方"想再进逼发动进攻,"攻方"立刻从侧身的姿势,高举转变为大上段的姿势,喊一声"呀"!跨出右脚,攻击"守方"的正面部。
"守方"展张左脚向左斜前方跨出,身体也向左闪开,右手举在头的上方,刀刃部朝后,以右侧的刀棱接住对方来刀的攻击,并喊一声"拓"!反击"攻方"的面部,随即,左手压住"攻方"的右手肘关节,控制其行动。然后,右手收回腋下,并把刀尖对准"攻方"的喉咙,以示残心警告的架势。
最后,"攻方"由左脚,"守方"由右脚开始向后退,恢复中段的姿势,保持适当的间距,互相对峙,回到中央处。随即解除攻势,转变为下段姿势,双方从左脚向后退五步,回到原来的位置,再改成中段的姿势。

三.制刀法(SETOHO)
此招的主要用意是表现出杀其刀、杀其技、杀其气,达到制服攻方的刀法。
"攻方"保持中段的姿势,"守方"采取下段的姿势,双方均从右脚开始跨出前进。此时,"攻方"按照步足的走法,顺序向前跨进,随即,一边跨出右脚,一边把刀举起至上段的姿势向下挥喊"呀"!攻击"守方"的正面。
"守方"则以自己刀的左侧,将"攻方"的刀挡架,并向左下方打落。而"攻方"则立刻将左脚跨出,成为左侧身的姿势,用刀将"攻方"攻向自己身体的刀,向左侧压住,然后,将已刀滑到"攻方"的刀锷部予以锁住,喊"拓"!刀尖对着"攻方"的喉咙,再用左手压住"攻方"的右手肘关节,表示残心警告,暗示不可反抗之意。
趁着"攻方"将右脚跨向后退三步,欲化解"守方"的攻势,"守方"将左脚向前开始迅速跟进三步,然后,回到原来的中央位置上,解除姿势,退后五步回到原来的位置,改换右手持刀,行立礼完成演练退场。
以上是短刀"形"的三招,表演完毕后,应再回初进场时坐礼处相距三步,行完毕之坐礼,至此剑形全部演练完毕。

作者: 帝釋天    時間: 2008-2-7 01:47 PM

非常清楚、明白,多謝!多謝!
:onion14:
作者: fristz    時間: 2008-2-14 10:17 PM

look like very complex.... anyway reli thank you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2.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