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場過後,我們檢視一下佔領運動造成的後果,究竟讓香港失去什麼,已可初見端倪,這里不妨梳理一下。
損害經濟摧毀法治
一、佔領運動損害香港經濟。由於相關地區交通幹道受阻,酒店、零售、飲食業、運輸業等首當其沖;澳洲、日本、意大利和新加坡等國先後發出針對香港的旅遊警示,內地客減少,訂房大跌三成,信用卡簽帳額下挫二成。美銀美林在最新預測中稱,非法「佔中」每天令香港零售業「蒸發」約1.1億港元;港大發表香港經濟預測報告,將今年香港全年經濟增速預期由原來的3.4%大幅下調至2.2%,等等,損失都是擺在齘面的數據。不容易估算的,除了要靜待經濟周期的滯後效應,還包括個別外資對短期到香港投資態度轉為觀望;若情況惡化將影響本港信用評級;關乎香港金融市場未來發展的滬港通宣告無限期擱置。這些冰冷數字和現實背後,關乎的是港人生計,所有的損失並非示威者說句「對不起,請大家體諒」就可以挽回,最終買單的是全體無辜市民,而不會只是「佔中」人士,他們也賠不起。
二、佔領運動摧毀香港法治。在自我感覺良好的「佔中」人士眼中,支持佔領已成「唯我正確」,在「公民抗命」的藉口之下,根本不用顧及他人感受,保持公開違法抗法的姿態,甚至面對禁制令,都可以視為一紙空文,拒不理會和執行,更有某些法律界人士助紂為虐,為佔領者違反禁制令的行為保駕護航,公然藐視、貶損司法機構權威,其害尤甚。正因佔領人士的種種非法行為至今沒有得到法律的嚴懲,無疑給社會帶來示範,以後只要打響旗號,多糾集人,違法也不會被追究,法庭判決也可無視,反正「法不責眾」,何況連過去對不遵守法庭判決零容忍的部分律師,都可以公然鼓吹和認同集體違反禁制令了,懂法的人都敢公然玩法,還有什麼法律禁止的事不能幹的?悲哉!香港法治百年建設,卻遭如此侵蝕,面臨一朝崩潰之局,過後想再怎麼彌補,終歸是破壞容易建設難。
傷害兩地關系撕裂社會
三、佔領運動傷害兩地關系,撕裂社會。前特首董建華有句話說得貼切,「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兩地是命運共同體,誰也離不開誰。不過,一些隔閡仍未消除,兩地融合仍任重道遠,而佔領運動則加劇隔閡情況。在內地看來,「佔中」不尊重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決定,是不把「一國」放在眼里,「佔中」的最大目標,絕不是為了爭取「真普選」,反是西方代理人欲借香港顏色革命奪權,讓香港成為對付中國的一張牌,從而達到遏制中國的圖謀。從網絡上可見,百分之八、九十的內地民眾對「佔中」是持反對態度,對「佔中」打的「民主」旗號更是嗤之以鼻,這和反對派長期與外部勢力牽扯甚深不無關系,如此「食碗面反碗底」行為,又如何能說服和得到內地的認同與支持?疑慮重重倒是真!而在本港,佔領與民為敵,民怨沸騰,反佔領人士和佔領人士的對抗日趨激烈,支持「佔中」或支持「反佔中」的分歧也日益升溫,連正常人倫關系亦遭殃,出現所謂「un-friend潮」,親友反目,朋輩絕交,社會嚴重撕裂。
四、佔領運動令香港邊緣化。「佔中」及不合作運動,可以肯定會把香港帶進「自殘」的局面,因為已經沒人關心發展經濟,照顧民生。在這種情況下,想將香港的前途和競爭力,僅僅放在中央對港的支持和優惠政策上,絕無可能。尊重是互相的,香港必須能打造和發揚出自身獨特的價值,讓內地有借助之力,才能令中央願意給支持、給政策。可是看看違法「佔中」,令香港的法治基石遭到踐踏和動搖,過去香港長期作為內地法治建設的楷模和參考,如今可有臉面再談?香港本應作為中國推進民主改革的試驗田,「佔中」反民主亂象一出,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正是劣質民主的集中體現,又讓人怎敢借鑒?至於經濟,說起來令人唏噓,17年前,香港的本地GDP佔中國的16%,但目前只佔3%,香港早就不是內地不可取代的對外窗口。佔領運動令香港法治、民主、經濟三個方面全線倒退,試問,在中國發展的大局中,香港還有什麼價值可佔一席之地?
失去這麼多,難怪有人要香港自求多福。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2.tvboxno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