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抗日老兵遭冷遇,折射兩岸史觀誤區 [打印本頁]

作者: hajid77    時間: 2015-5-12 08:50 AM     標題: 抗日老兵遭冷遇,折射兩岸史觀誤區

歐美國家最近紀念二次大戰歐戰勝利七十周年,美國民間收藏的各式戰時軍機編隊飛越華府上空,創下九一一事件以來的紀錄。在莫斯科,普亭總統在紅場閱兵,紀念「偉大愛國戰爭」勝利;但因烏克蘭事件導致西歐領袖集體缺席杯葛,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則全力相挺,甚至派出解放軍助陣。在歷史事件的紀念場上,嗅得到國際政治的角力捭闔。在納粹敗亡的「VE Day」(歐戰勝利日)後,下一波歷史高潮是日本投降的「VJ Day」。海峽兩岸雖各自推出各類慶典,但彼此都存在一些歷史誤區:大陸同仇敵愾反日,但昔日「抗戰老兵」卻長期遭到冷遇;中華民國贏得抗日戰爭,今天許多民眾卻因反中而轉趨媚日。中國大陸堪稱當今全球反日情緒最高張的地方,書報、廣告上隨處可見「奪回釣魚島」、「踏平東京」之類的聳動標題;電視上永遠有抗日劇,以及痛批安倍政府的名嘴,「九一八」反日風潮不時演成暴動。「小日本」儼然取代「反革命」,成為大陸民眾心目中「壞人」的代表。去年底中共解放軍在西太平洋完成「機動六號」操演後,艦隊刻意穿越宗谷海峽與對馬海峽,繞行日本四島一周才返國,毫不掩飾示威之意。在此氛圍下,北京當局高調紀念抗戰,自屬尋常。但中日自一九七二年建交以來,並非一路劍拔弩張,也曾經歷關係良好的蜜月期。一九九○年代中期之後,大陸經濟逐漸茁壯,不再仰賴日方經援,面對日本右翼人士的挑釁也就愈趨強硬。日軍當年在中國的暴行,和日本政府對侵略罪責的閃躲,皆成為中共宣傳的重點。中共著意強調抗擊外侮的榮耀,不過,當年參與抗戰的老兵卻長年側身在悲慘的幽暗角落。當年抗戰,中華民國國軍承受日本鐵騎絕大多數的衝擊,包括敵後抗日的游擊戰,也絕非共黨專利。但一九四九年後,許多滯陸國軍官兵卻被中共打為反動派,他們當年為國出生入死,只換來後半輩子飽遭摧折羞辱,直到近年才稍獲平反。北京不斷歌頌反侵略榮光,「聖戰」的參與者卻淪為貧病孤苦的「賤民」,實是一大諷刺。在台灣,抗戰老兵是一九四九年遷台數十萬軍人的一部分。由於各項退輔措施,老兵們即使生活不富足,基本衣食無憂,雖比不上西方國家對退伍軍人的尊崇,至少比留在大陸的同袍慘遭「牛鬼蛇神」下場要強過太多。事實上,在兩岸融冰後,如果國民黨積極一些,主動關注滯陸老兵待遇,也許有助協助他們早日平反,或至少洗除汙名。遺憾的是,兩岸在這方面都做得太少。更諷刺的是,台灣近年在反中論述與不滿經濟停滯的社會情緒掛勾下,有些民眾因反中而對日本統治產生反常的吹捧與美化。除若干老人家重現皇民情結,有些年輕世代也追隨媚日流行,使用「終戰」、「大東亞戰爭」、「支那」之類的名詞,甚至有人哀悼日本戰敗、「譴責盟軍空襲台灣罪行」的事例。這類意識形態,不僅在全球都是駭人聽聞,即在日本國內也只有少數狂熱極右派信奉。對於這股逆流,馬政府必須負相當責任。由於政治手腕與溝通能力的僵化,又常在國家定位、歷史詮釋等爭議上刻意討好反對勢力,使得國民黨所代表的符號和意識形態一再遭到汙名化,從而導致史觀的偏差。馬英九贏得兩次大選,卻未能扭轉李、扁以來的反中仇中趨勢,更未能為中華民國的存在正當性建立起有力的論述。中心思想空洞,自然缺乏召喚民眾的力量。國民黨必須認清抗戰是連結「中華民國」與「台灣」的紐帶,若不能在「故土」與「本土」間找到平衡,而棄絕一九四九年前的歷史遺產,一味服膺獨派對「愛台灣」的詮釋,急於根據對手主張的規則去比賽「愛台灣」,結果必然一敗塗地。對中共而言,必須體認到中華民國是連結「中國」與「台灣」的關鍵,若一味打壓中華民國的空間,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只會使台灣更加離心離德。中共只有尊重歷史、承認歷史,給予抗戰英雄真正的尊重,方能展現泱泱大國的風範。# Z2 ?% i5 z; S! b# s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2.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