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中國傳統婚禮習俗 [打印本頁]

作者: nt1972    時間: 2016-1-5 01:53 PM     標題: 中國傳統婚禮習俗

換庚譜
就是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換家譜,作為定親的憑據。媒人提親後,如男女的時晨八字沒有相沖,雙方就會換庚譜。

過文定
男家會選擇一個吉日,帶著一些禮品到女家,禮品一般都是三牲,酒禮等,並正式奉上聘書。

安床
選定吉日後,於婚前幾天由「一世好運的男士」把新床移到適當的位置。位置要依男女雙方的八字以及神位等決定,而安床的住置亦不可與桌櫃、方櫥的尖角相對。
然後,再由一位「兒孫滿堂的女士」負責鋪床,并擺上各式喜果、荔枝乾、紅綠豆及利是。
安床後,安床之後,禁讓自己或其他成年人坐臥,寡婦、失婚者尤忌;但可先讓嬰孩在床上玩耍,寓意添丁發財。

嫁妝
嫁妝最遲需於結婚前一天送到男家。嫁妝的多少象征女家的身份與財富。除了珠寶手飾外,嫁妝主要都是富有吉祥寓意的東西:
蝴蝶雙飛﹕剪刀
甜甜蜜蜜﹕片糖
花開富貴﹕花瓶
豐衣足食﹕七十二套衣服

哭嫁
據《禮記》記載「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哭嫁在今天可能會是一些很難理解的事;但在古時,因為交通沒有現代的方便,女兒出嫁後,就很難有機會可以見到家人。
而事實上,出嫁後的女子也不是可以像今天一樣,隨時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準。
此外也有以下的說法:說哭嫁是源自古時婦女不能擁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們會用哭嫁的歌聲,來控訴古時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上頭
古代時,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己成年。而女子十四歲成年行「及笄禮」。標示已到婚嫁年齡。因此成年禮與婚與婚禮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許嫁之後,女子需要改梳髮式,以表示她不再是姑娘,而是待嫁新娘了。「上頭」不只是皆梳髮挽髻,而是指整個頭部打扮,還要開臉畫眉,涂脂搽粉等。

「開臉」是指用細絨絞去新娘臉上的汗毛,使面部更為光洁。

「上頭」是一個非常講究的儀式。梳頭要用新梳子,助「上頭」的人必須是「全福之人」(俗稱「好命佬」及「好命婆」),即這人是六親皆全,兒女滿堂之人。

此外,娘家還會設宴請客,「上頭」的隆重性在此也可見一斑。

「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郎新娘梳頭,一面梳,一面說:
一梳梳到尾,
二梳梳到白髮齊眉,
三梳梳到兒孫滿地,
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


蓋頭
新娘子通常會以一邊長三尺的正方形紅圍巾蒙在頭上,這紅色的圍巾稱為叫「蓋巾」,俗稱蓋頭。

對於蓋頭這種婚俗,一般有兩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說蓋頭是為了遮羞;而另一種說法是說源自於古代的掠奪婚,表示新娘子蒙上蓋頭後就永遠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作者: nt1972    時間: 2016-1-5 01:54 PM

迎親
古代婚配時,男方必須去迎親。「親迎」是六禮中最隆重的禮節。沒有迎親的新郎,就沒有出嫁的新娘。古代親迎,有徒步的,也有用車的,比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轎去迎親。

抬轎的人必須身體強壯,遇上別人家的花轎,絕對不可以與他們碰頭,必須繞著走。迎親回來時,還要最一條路回去,以取不會走回頭路之意。如果途中經過廟,祠,墳,井、河等處,必須由男方娶親的人手張紅氈子將花轎遮著,作為「避邪」的意思。

如果在途中遇見出殯的隊伍,迎親的人會說「今天吉祥,遇上寶財!」究竟為何會這樣呢,遇到出殯的隊伍會是財寶嗎?其實這是因為棺材的諧音為「觀財」,亦即看到財寶的意思,這樣說主要是為了圖個吉利。


拜堂
「拜堂」,又稱為「拜天地」,是婚禮中一個很重要的儀式。有趣的是,「拜堂」是不屬於古代「三書六禮」之中的禮儀的。

「拜堂」這一婚俗於宋代以後非常流行,經過「拜堂」後,女方就正式成為男家的一員。

「拜堂」時,主持婚禮的司儀會大聲的說﹕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齊入洞房。」

其實,拜天地代表著對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對孝道的體現;至於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賓。某程度上,夫妻交拜是在古代少數可以讓女性跟男性同一品位的時候。


三朝回門
三朝回門,即歸寧,三朝是指婚後的第三天,新抱由丈夫的陪同下,帶備燒豬及禮品回娘家祭祖,然後再隨丈夫回到夫家;相傳在先秦時已有這樣的習俗。

歸寧,就是回娘高向父母報平安的意思。在古時,交通沒有現代的方便,如果女子要夫家是離娘家後遠的話,所謂出嫁從夫,女子到夫家後就可能沒有機會再回到娘家了。

所以回門可能是女子踏足娘家的最後一次機會。亦因為如此,人們十分重視歸寧這一個婚禮習俗,回門時,男家需要預備:
    燒豬一隻 (以示新娘的貞潔)
    西餅兩盒
    酒一對
    竹庶兩支 (步步高陞)
    雞一對
    生菜 (風生水起)
    生果兩籃
    荵 (鬆鬆動動)
    伊麵兩盒
    雞仔燈籠金
    豬肚及豬肉各兩斤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2.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