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新姚明,新麦蒂,新阿泰斯特,新化学反应——火箭的新可能性
[打印本頁]
作者:
ttb007
時間:
2008-9-11 10:09 AM
標題:
新姚明,新麦蒂,新阿泰斯特,新化学反应——火箭的新可能性
1 可能性
每一年的每一队,与前都有不同。新人成长或凋零,老将衰迈或发胖。极少数的怪物可以十年如一日状态巅峰,但即便如此,1997年的卡尔·马龙和1994年的卡尔·马龙,在战术意义上来说,还是截然不同。
有些变化只是简单的磨钝了换刀。对佛拉特洛来说,换一个外围只是换一个防守者+定点射手;对埃弗里·约翰逊来说,换一个外围只是换一个挡拆切入手。枪规格不变,子弹换了几枚。但对阿德尔曼这级别的战术编制师来说,一个球员的改变也许意义巨大。唱小生的如果嗓子倒仓了,也许就可以去搭花脸走旗子。
复杂并不一定好。2006年的小牛战术简单,一路横扫西部,靠的是人力雄厚、战术苍劲。搞点技术含量,许多时候是无奈之举,有时是为了顺平人心——比如禅师诱乔丹接受三角战术;有时是为了弥补弱点。如众所知,2006年的小牛优点并不多,但缺点却是全西部最少的,而且人多势众,缺点也自然被补过。
而火箭是这样一支球队——这点气质与马刺相似——拆开看,也许除了那两个之外,都不是什么伟大球员,但却能够组合成很好的战术部件。而且,在战术体系磨合圆熟之后,部件本身的变化,就可以创造战术的新可能性。
比如,姚明受伤时12连胜的火箭,22连胜的火箭,经历过2008年夏天的姚明,新加入的人群——每个点都可能制造一场新的蝴蝶效应。一堆试剂搁空气里氧化久了,重新放试管里,创造出的东西,也许就与前不同。
2 完整状态的进攻
2007-08季,最后一次完整状态的火箭出现于2月24日,22连胜的第12战。
那时的火箭,已经经历过了11月的战术磨合、麦蒂间歇发作的伤势、姚明被定位到高位这一系列变化。1月底开始,姚明对勇士的36分屠杀开始宣布他回到低位。
那段时间的火箭,落位有范甘迪时期的风格:姚明低位,队友四散,INSIDE-OUT。
但在实际运转时,姚明并不像范时代那样努力卡位、拉式单打、抛出分球;或是上提掩护,迅速快下以求挡拆。他和麦蒂很多时候处于强弱两侧。他的对球掩护并不多,在他向低位找位置时,拉链战术(雄鹿也常见)的纵向交叉掩护很多。而火箭向上线空切的(经常是阿尔斯通)也并不是像里德般简单利用掩护出手,而是会选择向弱侧转移。
如果需要总结,即是,在姚明与麦蒂波澜壮阔的12连胜中,火箭做出了类似湖人三角进攻的强弱侧转移,姚明更多担任一个低位压缩对手进攻的点,增加了许多掩护、策应和牵制的任务,而麦蒂的能力使他在另一侧(通常是空间广阔的弱侧)成为一个有威胁的点。
这种进攻所以不可破解,是源于以下几点:姚明的低位威胁,麦蒂的无球移动和接球瞬间对对方防守的破坏力(他的进攻和传球),火箭分布在上线的火力点。姚麦连线至此甚至失去必要:他们在两端可以大幅度拉开对手的防守空间。
如果说,2005年无解的姚麦挡拆(2007年春天也出现过类似的套路,只是变成姚明提高位为麦蒂的无球卷切做掩护)是双剑合体,纵插对手严阵以待的阵型,那么2008年初的这个套路,更像是一对宣华板斧两边摆开,你挡左我砍右,你挡右我砍左,而且还免了范时代姚明磨斧头的功夫,和阿德尔曼时代初期拿姚明做高位策应,挂斧头撒图钉的招数。
3 姚明的变化与可能
奥运会上,姚明值得激赏的变化是:高位策应以及稍后的走位,接球后投篮动作的连贯圆熟,非常好的无球掩护能力。
虽然,奥运会第八与历代最好的中国男篮战绩,让姚明的人生轨迹仍沿上扬之势行走,但28岁与不断的脚伤(也许只有体育总局领导相信他真的恢复到足以复出了),显然他不大适合作为一个强攻机器使用。中国队的历程之中,姚明的转型也多少是个信号:作为战术的驱动者来制造活动空间,比做战术的执行者有更大的意义。
保罗·加索尔对湖人的激活是一个好例子:一个巨人,并不需要大量持球或主动进攻,便可以让一支球队的进攻脱胎换骨。奥运会的姚明至少在前三场是中国唯一的组织者,而后三场,孙悦参与到了组织者的角色中——当然,他的组织也依赖着姚明无时不刻的高位掩护。
是这样:以往的概念总是,一个巨人的策应需要离开篮下,牺牲篮下进攻威胁,而且更考验巨人的远程投篮威胁。但湖人的加索尔和奥运会的姚明——也包括常规赛的加内特和邓肯——却证明,他们可以单纯依靠不断的掩护和移动,来保持外围球员的活动自如。就是说,姚明不必如传统普林斯顿里的韦伯一样,做一个一击必杀的传球手。他可以单纯的加入到火箭罚球线以上的穿插环绕工作,他的掩护后向下切入,随时可以成为进攻威胁以及牵制信号。
奥运会上的姚明演绎了这样一种理想角色:他甚至可以手不摸球,仅依靠身体掩护、脚步移动就让对手阵型错动,而且他的每一次掩护伴随着射手的空切,都是一种威胁。拿FIBA套在NBA之上当然很不谨慎,但,他表现出的变化,对他执行火箭队的战术——假设继续着他受伤前那所向无敌风格的话——是非常有益的。
——当然,减少要位、强打、对球掩护之后的加速奔跑,对他的脚更有益。
4 麦蒂:“继续”助燃姚?
一个关于麦蒂的趋势:上季他的受助攻率为45%。而他到火箭的前三季则是39%、39%和42%。
(与此相比照:2004-05季科比包揽全队各项任务时受助攻率34%,此后则稳步于40%以上。此期间湖人的战绩不必详述)
2005年,姚麦合力的方式是挡拆;2006年,姚麦合力的方式是INSIDE-OUT;2007年,姚麦合力的方式是姚高位掩护让麦来做他的空切和弧顶分球。2008年,他们俩连成一气的场合反而少了。而在失去姚明后,麦蒂领导着火箭继续连胜了10场。
和2007年春天一样:当不必为姚明特意跑一套战术时,麦蒂和阿尔斯通是非常合格的战术指挥。他们随时能随机应变,甚至变换角色。姚明受伤后麦蒂场均 6.4次助攻,比此前并未有大幅度变化,但他的组织一如姚明的策应,必须看场面才能明白:他的远距离交叉掩护和恰到好处的分球,并不一定能分出得分机会,但总是分到更广阔的空间里。也因此,火箭的球转移行云流水,很少停顿。
麦蒂如今的持球进攻,也许并不比2004-05季强。但在火箭这样一支缺乏空切能手的队伍,他和阿尔斯通的上线移动,是火箭进攻的活力所在。比起魔术时期或到火箭初期,如今他利用掩护和跑位来摆脱防守的能力有了更多表现。之所以2007年春和2008年2、3月他无法被限制,便是因为他的绕桩和捉迷藏已经炉火纯青。
姚明受伤之后,他表现出的能力包括利用跑动和传球(而非持球)来调动全队的高位移动。凯尔特人所以能够击败火箭,原理与他们击败湖人相同:兼有惊人的对球防守能力,又能够利用快速移动制造对无球空切的压迫。
新的可能性就是:在姚明受伤前的很长时间,麦蒂只被作为一个弱侧威胁存在——用以为姚明拉开空间,并在对手一起围堵姚明后在弱侧打二人转。如果姚明减少持球——如前所述,那并不一定会减少他对球队的影响——那么麦蒂也许可以更多担任起组织者的角色。他是联盟锋卫中屈指可数的弱侧转移分球手。
如果阿德尔曼可以设计出针对麦蒂之外另一个进攻强点(以前是姚,现在多了阿泰斯特)的弱侧进攻战术,而让麦蒂继续保有2、3月他的组织权限和姚明受伤前的套路,也许2008年底,火箭又会出现一个新的麦蒂。
5 阿泰斯特
以前已经说过:定点三分能力,联盟罕见的低位能力,上季43%的时间打大前锋——而且打得不错,独往独来的单打能力(上季37%的受助攻率)。阿泰斯特在进攻端的价值。
但是,在战术价值上,他和麦蒂、姚明不等价。
姚明有其掩护、策应和在低位威胁压缩对方阵线的能力,麦蒂是杰出的组织者。他们俩是进攻的驱动和决策人。而阿泰斯特,更适合(或者说,只适合)做一个先锋打手,是前排和人顶牛的劲卒。他甚至还不像斯科拉,可以用掩护、走位为翼侧的麦蒂制造空间,他就是一个终结器,球到他手里,最好的结果就是干脆出手,或者最后一传。
火箭常规套路里的球员,很大程度上分为以下两种:制造机会者,把握机会者。妙在麦蒂和阿尔斯通的简单交叉空切,即是随时制造机会,又可以随时转化成把握机会。只是,在这个体系里,要成为把握机会操刀手,一般只能充当射手,或是有很好的篮下空切和把握机会能力。阿泰斯特充当定位射手或低位威胁,都可以作为拉空间的利器,但也许在初期,他只能当架子上的炮火存在。
但如果让他迅速熟练一套行之有效的二人攻击套路,或者使他与替补团迅速融合,则他可以成为常规套路里的弱侧杀手,或是板凳匪徒营长。即是说,通过磨合与训练,他是一个很好的得分威胁,因其威胁而可以成长为“双板斧轮流式进攻”里的一个空间制造点,以及乱战中的一个好棋子。
也许他会无意间成为火箭进攻的一个改良器具,但他的能力,并不足以使阿德尔曼单为了他,便把火箭的进攻体系(已经开始品尝胜利滋味了)推倒重来。
6 小个阵容?
很久以来,我们呼唤“姚明的替补”。但同样,长久以来,我们指望喊出一个美人,但掀帘子的总是大叔。
——“一开始你恨他,后来你爱他,后来你离不了他,这就是体制化”。
——当然我们都不恨大叔。只是人们很容易觉得,一个多西是不够的。
但在此之前,想一个问题:
我们要中锋干什么呢?
在火箭的体系里,理想中锋需要干的活是这些:
进攻端:策应掩护移动迅速,能分球能一直挡人到三分线,能干脆利落投中球能把握住空位,如果还能抓点前场篮板就更好了。
防守端:防守篮板,协防补防,对位拖住对手内线,挡拆时换防迅速以免被人偷射(凤凰城人的美好记忆)。
哪位说:我们白送2006-07季埃迪·库里一个,每场19.5分7篮板8个罚球,好一个禁区小霸王啊!
这时我就得说了:这么好的东西咱用不了,给我1995-96季场均14.5分8篮板的萨博尼斯用用就够了……
说这话,不为了矫情着说我们不用胖子敬重老将。从实用角度说,库里的优点——极好的篮下背身攻击——在火箭没大用武之地。以此延伸,华丽单打步伐、疯狂封盖能力这些给薪水加分的东西,对火箭替补中锋来说是奢侈品。
多了固然好,少了也不可惜。
临到最后,你会发现,基本这些功能,斯科拉全有。当然,您说,斯科拉瘦,扛巨人中锋差点。只是,如今联盟有几个巨人中锋呢?联盟扛巨人中锋有名的,黑有夸梅·布朗,白有杰森·科林斯。二位现在正干什么,大家也清楚。
(当然前个月阿里纳斯说夸梅·布朗下赛季要统治东部内线了。我听着还是很害怕的……)
火箭队上季不用姚及大叔的场上五人:
斯科拉、海耶斯内线——125分钟净胜14分。
兰德里、斯科拉内线——40分钟净胜6分。
兰德里、海耶斯内线——30分钟净胜21分。
大中锋对现在的火箭来说,其实并不是必需品。我们只需要一些附带功能:保护禁区,顶防——而不需要一个姚或穆托姆博的完全复制品。
而且,现在可选搭配里还多了一个阿泰斯特。
7 防守端
重新回味一下22连胜的终结,即74比94败北凯尔特人之战:
总决赛MVP皮尔斯15投7中,其中至少三球是在快攻或机遇战场合趁乱搅进;波士顿全队三分球12投3中,皮尔斯独中两个——起手时那四平方米地站了四到五个人。
简单来说吧,皮尔斯投中的第一个三分是左侧持球向弧顶走,KG和帕金斯分别掩护拉扯住巴蒂尔,第一位补防的被KG挡住,场面酷似晁盖等劝王伦与林冲“头领切勿火并”。皮尔斯穿了两重掩护找到起手机会嗖的远射得分。
即便败北20分,火箭的阵地战防守依然没丢脸。败中的关键是波士顿的10记抢断以及大量反守为攻。休斯顿上季场均只被人投中5.3记三分联盟第四少,前三位活塞小牛马刺是什么成色众人皆知。
姚明的存在对阵地战期间火箭禁区的影响,只有姚黑可以视而不见。而他的存在,也是火箭外围极好的屏障。巴蒂尔对外围的意义则在于:他有联盟顶级的跟随能力,利用掩护和无球跑摆脱他必经千难万险。企图用战术纪律和配合击败他难如登天。
而他的弱项,只需去查一下湖人与火箭对阵史的科比得分即可。
所以,阿泰斯特和巴蒂尔,在防守端是不能划等号的。
阿泰斯特是用一对一的顶防、强力压迫、抢断来挑衅对手,而巴蒂尔则是跟随、穿绕、精确站位来限制对手。一个是狂朝姑娘砸玫瑰花,一个是下班后不出声跟着姑娘下地铁上花园。如果忘掉进攻端的贡献,则巴蒂尔的防守可以作为常规消耗式武器,而阿泰斯特则是尖兵团专用重机枪。
很大程度上,对他们的取舍是阿德尔曼对整体防守风格的取舍,而决定他们俩防守端地位的,其实也许是覆盖禁区为二人后盾的姚明。
作者:
hoe1212
時間:
2008-9-11 10:16 AM
thanks for sharing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2.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