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面子文化vs恥感文化 (李怡) - 李怡 [打印本頁]

作者: aau004    時間: 2018-10-15 02:23 PM     標題: 面子文化vs恥感文化 (李怡) - 李怡

30多年前,一位台灣旅美作家在大陸生活了幾年後,跟我談到中國人的民族性格:「見不得人家比自己好」,「見不得人家比自己差」,也「見不得人家跟自己一樣」。換句話說,就是永遠在同別人比較中「自我感覺良好」。www2.tvboxnow.com0 _. \3 `1 i- u0 |# u- F# w& m
最近中共官媒的兩篇文章〈日本諾獎「井噴」背後潛藏危機〉、〈股市重挫暴露美國隱憂〉,盡顯這種性格。中美貿易戰,中國經濟不停下滑,美國卻一直向好,突然有一天股市大跌,於是中國忙不迭幸災樂禍:「你也有今天」。
$ ~* W) o: {5 p* I$ [) B. Z; U" I% T% xtvb now,tvbnow,bttvb「井噴」原指開採油井突然爆噴石油,中國大陸把它用在形容某種「量」的突然激增。在講日本諾獎那篇酸葡萄文章中,把日本長期持續在科研上的努力,形容為「井噴」般突然,把從2000年以來日本連年獲獎,說成不是反映今天而是反映30年前的科研成就,那時日本經濟如日中天。又把日本人對近年科研水平下跌的自省,說成是因為缺錢。於是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最近十幾年大舉投入科研經費,「未來中國應該也會湧現一些諾獎得主」。
7 m7 c' g4 C7 v% ]; s" C2 N- Awww2.tvboxnow.com對中國和日本的社會、學術環境稍有了解的人,是不是覺得很可笑?中國假博士、假論文氾濫,科研經費60%用於開會、出差(趁機旅遊)。若政治體制不改變,科研水平莫說幾十年,怕100年都追不上日本。公仔箱論壇9 K/ o  z+ ?6 f: w; a- Q# T
日本作為一個1.26億人的島國,在18年間拿下18個諾貝爾獎,僅次於美國。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一些諾獎得主是外國到美國的移民。日本並非移民國家。因此,日本是真正本土科學家得到的諾獎。
% Y' u3 u: v' E' J" X( e% y日本獨特的精神文化,來自傳統並已經內化成日本民族性格的「菊與刀」。恬淡靜美的「菊」是日本萬世一系的皇室家徽,兇狠決絕的「刀」是武士道文化象徵。這種民族性格的內在對立性,具有由情感因素所促成的自反而轉化的動力,就是日本獨特的「恥感文化」。
0 O; m/ I: j, u5 B公仔箱論壇「恥感文化」使日本人愛作自我反省。在上世紀日本經濟如日中天的80年代,哈佛教授Ezra Vogel 1979年出版一本書《日本第一》,轟動西方,但日本官方民間並沒有沾沾自喜,反而引來警覺和自省。日本影視界和出版界接連推出了一批憂患反省之作:《日本沉沒》、《日本即將崩潰》、《日本的危機》、《日本的劣勢》等等。
' P$ X' N+ b" C# Q) j! ^" x) y到19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爆破,出現大倒退,進入了平成大蕭條時期。國際媒體這20多年一直報道日本經濟不振,中國輿論反復說日本失去20多年,對於國際輿論「唱衰」日本,日本人極少反駁,社會也沒有因為經濟長期走不出蕭條而恐慌,相反日本人也應聲附和,自己唱衰自己。日本的「恥感文化」,認為沒有做好一件事,是自己的羞恥,與他人無關,唱是唱不衰一個國家的。2 o, y+ g. r3 ?& T
受經濟低迷刺激,日本經恥感自反而轉化為「刀」,即投入最大資源於科學研究,磨練現代的刀──科學的利器。
# q& d+ V6 b5 S( p0 N$ J. V與恥感文化相對的,是中國人的面子文化。日本18年出了18位諾獎得主,原因很多,若從民族性來看就是恥感文化的動力;而中國酸葡萄的文章,引用日本的自反論述,來講日本的「潛藏危機」,就是面子文化的表現。恥感文化帶來動力,面子文化就為國民製造自慰器。
. A: W" U1 T7 O$ ~8 g! A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
5 a! Z$ M+ U' _8 X+ ?公仔箱論壇
, F: ?% @2 J" X$ N3 N; m% s; kwww2.tvboxnow.co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b, F( H) [& V
李怡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2.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