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世道人生:愛自由(李怡) - 李怡 [打印本頁]

作者: itsctsu    時間: 2019-2-1 02:11 PM     標題: 世道人生:愛自由(李怡) - 李怡


' r* d9 t) m+ t9 R
7 d5 N  u" Y7 p1 F5 C/ u2 c$ B公仔箱論壇今年是六四30周年,想起「民主歌聲獻中華」裏群星與市民齊聲唱的《為自由》:「騰騰昂懷存大志,凜凜正氣滿心間,……愛自由,為自由,你我齊奮鬥進取,手牽手。」8 U3 f; J# `3 [/ A

! N, ?9 K, a4 Z' x9 L$ C法治下的自由,曾經是香港人最珍視的價值,是香港過去成功的根本原因。香港的成功不是甚麼人的勤勞、奮鬥、機智,而是英國殖民地給香港人提供的法治下的自由環境。www2.tvboxnow.com) Y" i: p. n* V$ H! j
tvb now,tvbnow,bttvb- u& q% N- m3 U2 v
香港人的「愛自由」本無可置疑。講民主,未必人人認同,講自由,則幾乎沒有異議。2003年50萬人上街,主要是擔憂23條立法會損及香港人的自由。
4 Z4 R; W+ u) g& K# H$ F
" b* s* W+ U4 }& ], U30年前,香港人聲援中國民運人士爭民主,以為中國的民主可以帶來自由,以及可以使97後的香港繼續享有自由。
' y& Z. `( l$ b1 H4 q1 P
0 C+ o' K8 F4 c; A30年過去,中國富起來強起來了,中國人至少中產階級是否享有自由呢?也許物質生活不再拮据,可以自由享樂,但陳寅恪在將近100年前提出要絕對堅持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仍然是空谷跫音。獨立之精神不用說,社會流漫的都是依附精神;而自由思想,大陸一般人也沒有興趣。中國有自由主義者,也有反自由主義者,但更多的是旁觀者,多數人甚至對為他們爭自由而受到壓迫的事件連旁觀的興趣都缺缺,他們感興趣的是賺錢、買樓、買車,過自己的小日子。這樣的人和他們的價值觀,恐怕是中國的主流價值觀。
, ~5 i0 ^0 h$ A! ~; \# v* ]- Q9 m8 @# j+ a& h4 ^
思想自由對中國人來說不是日用品,也不是奢侈品,而是廢品或危險品。這主要不是長期洗腦的效果,而是基於古訓與現實。禍從口出這成語,既反映從秦始皇焚書坑儒以來,兩千多年的專制主義對言論和思想的殘酷鎮壓,也反映現實中動輒對異議人士以「尋釁滋事」罪名逮捕所造成的人民對思想言論自由的恐懼。www2.tvboxnow.com0 M1 Q5 ^% B+ F' `1 C

( l. b( k, k" Y! ^6 C另外,習慣於在絕對權力統治下做奴隸的人,對於事事要自己作主的自由,也不願承擔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風險。就像籠裏的鳥一旦飛到天空就會要自己覓食和躲避襲擊一樣。中國人不願意思考複雜事物,喜歡線性的、一元的和善惡對立的簡單事物。思想自由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使中國人感覺進退失據。強大的統治力量似是他們的救生圈。德國政治哲學家韋伯(Max Weber)百年前就說過,中國人需要群居,並要有領袖,他們才安心。即使這救生圈是腐敗的、破損的、滿是毒菌的,也總要抓住,而不願放棄救生圈讓自己在大海泅泳。
; n  G1 V) N$ \' }3 rwww2.tvboxnow.com
# q! S8 F$ A9 G, u; x# r% ?4 K5 }" _$ fwww2.tvboxnow.com有自由思想,自由言論,才有獨創性,才有獨立的個體存在,社會才有活力,年輕人才有明天。30年前,思想自由的香港人希望喚醒不自由的大陸人;30年後,對思想自由謝之不敏的中國人,壓倒了香港人的自由意識。如果連在球場觀眾席中發出甚麼聲音都會被治罪,如果在象徵罪惡政權的歌聲中都無法表現自己的自由意志,那麼香港人遲早會變得像大陸作家王朔所說那樣:民主不能當飯吃,所以不重要。自由不能當飯吃,所以不重要。原則不能當飯吃,所以不重要。我們信奉了豬的生活原則,於是乎我們也得到了豬的命運——遲早給別人當飯吃。tvb now,tvbnow,bttvb+ |8 n, T: g$ C9 c8 J% O0 p

3 k' G6 T* f; p3 s" I! [5 a" Qwww2.tvboxnow.com李怡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2.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