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其它]
【世衞癌症系列●皮膚癌】惡性皮膚癌會轉移上腦 亞洲人病變位置多在腳底手掌
[打印本頁]
作者:
itsctsu
時間:
2019-5-19 09:35 AM
標題:
【世衞癌症系列●皮膚癌】惡性皮膚癌會轉移上腦 亞洲人病變位置多在腳底手掌
! ^' H ]! H% u; \7 _4 otvb now,tvbnow,bttvb
4 ?( j* i( Q# m( b5 `/ O+ `/ }tvb now,tvbnow,bttvb
, S/ H6 t! P" _* C- J9 Q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數據顯示,皮膚癌是全球第五常見的癌症,主要分為兩大類,當中比較「惡」的黑色素瘤皮膚癌,死亡率逾五成。本港有醫生指出,不同種族人士腫瘤會出現在不同身體部份,亞洲人患者常見於腳板底、手掌和甲床等較難察覺的位置,他又提醒,防曬習慣應該從小開始,也不應曬太陽燈,以免增加患癌風險。
* b4 k2 Q+ c$ n9 v4 z4 Q5 @公仔箱論壇
記者︰吳希雯 盧淑欣
www2.tvboxnow.com, q) W+ E1 @" Y4 M8 K
www2.tvboxnow.com) H+ w2 |) v/ U" b( G
皮膚是身體最大的器官,可分為最外層的表皮、深層的真皮和皮下組織三層,而皮膚癌可分為兩大類,分別是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及黑色素瘤皮膚癌,前者的死亡率約為2.3%,而後者的死亡率約為54%,即有超過一半風險會致命。
( W9 L# e2 D( U( C$ H$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 now,tvbnow,bttvb! Z6 p# ?* F, e6 q4 g* }
香港防癌會癌症預防、早期探測小組委員會主席應志浩指出,兩種皮膚癌的病徵、治療方法也不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病徵似是潰爛的狀況,「皮膚有一點損了,有一個傷口,這個傷口不會隨時間癒合,反而潰爛的範圍擴大」,癌細胞會往下方或附近侵蝕,不會大規模擴散。
2 Q7 \: O' g; w6 z3 `! Mwww2.tvboxnow.com
P: n \) j7 P0 w/ [+ [
而黑色素瘤皮膚癌病發於表皮的黑色素細胞,例如一顆完整的痣,出現不規則或顏色上的改變,之後慢慢增大,應志浩指,黑色素瘤皮膚癌特別危險,「如遲了發現,便很容易轉移、走散,可以是淋巴轉移、甚至是遠程轉移,如擴散到去肝、骨、腦等等,所以死亡率高。」
, V+ c4 {+ E: v' J% Q+ i7 t
1 J0 ~ o9 b2 d0 o" O; owww2.tvboxnow.com
不同種族人士常見的皮膚癌類型都有不同,有六成非黑色素、基層細胞癌的華人患者,腫瘤顏色都是黑色的,「他們身上有黑色腫瘤出現潰爛,則可以是黑色的基層細胞癌,也可能是更加惡的黑色素皮膚癌,必須小心判斷。」應志浩指出,此與西方白人患者的數據有很大分別。另外,不同種族人士腫瘤的位置也有明顯不同,白種人的黑色素瘤皮膚癌患者,多數會病發在腿部或身軀,而亞洲人則常見於足底、手掌、甲床或黏膜等較隱蔽的位置,應志浩表示目前仍未清楚為何不同種族患者會有這個區別。
" S" D: S) E: L% a: k8 p i F
公仔箱論壇* N; ]2 h9 @ [( ^! s1 `
應志浩強調,分辨兩種皮膚癌非常重要,針對非黑色素皮膚癌的治療,主要是手術及放射治療;而針對黑色素皮膚癌,則主要靠手術治療。但近年醫學界積極發展免疫治療,以靜脈注射的方式,用藥物重啓病人自身的免疫功能,讓體內的免疫系統細胞可偵察並對抗癌細胞,為不少病人帶來曙光。「大概五年前,免疫治療開始面世、批准用於人類治療腫瘤時,第一個項目就是用於黑色素皮膚癌。」
' s8 [- L, H! v% ywww2.tvboxnow.com
3 Y6 {5 G4 G6 i5 J" h, R1 t- ltvb now,tvbnow,bttvb
所以現時醫學界已逐漸開始使用此方法,治療中後期、已轉移的黑色素皮膚癌,「大概30%的病人用藥後,腫瘤有機會縮細,另外大概有20%的病人腫瘤沒有縮細,但能夠維持穩定、沒有增大,但也對50%病人的腫瘤沒有幫助」,應志浩指出,即使只達到大約半成效用,免疫治療相對的副作用較少,在某程度上是比起化療為佳的選項。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正正是研究利用免疫治療,醫治皮膚癌的學者。他們是分別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免疫學家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本庶佑。
2 L6 S! J4 u7 q3 q
tvb now,tvbnow,bttvb; r) _9 x5 U: Z
至於預防方法方面,醫學界的數據指,只要連續暴曬3次並形成水泡,日後出現可致命黑素瘤皮膚癌的相對風險為3.8倍,做足防曬措施,可減低8成患皮膚癌的風險。應志浩又提醒,研究指有80%由陽光導致的皮膚損傷在18歲前已形成,因此防曬的習慣應從小開始,一歲以下嬰兒更不應直接曝露在陽光之下。
- y. t8 C0 { F3 P1 Gwww2.tvboxnow.com
H+ _' {" k7 v5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醫生準確辨認出皮膚癌十分重要,有研究嘗試用人工智能(AI)系統檢測皮膚癌,發現準確度相當高,令人鼓舞,醫學界雖然認為目前的AI技術仍未成熟,仍需要更多研究才可實際應用,但相信日後可以輔助皮膚科醫生,成為醫生的好幫手。
tvb now,tvbnow,bttvb! w) v) S9 {# i' W0 Y/ v; Z
$ b7 f s& j; Z" d: H1 r9 J4 u* Q公仔箱論壇
醫學界對於AI檢測皮膚癌的功效有不同意見,去年底在《腫瘤學年鑑》(Annals of Oncology)發表的一項研究指,AI的表現比幾名擁有不同經驗水平的皮膚科醫生更加優異。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研究人員發現,一個AI學習軟件能夠在最早期就檢測出黑色素瘤皮膚癌,指出這個方法可以用於臨床決策,而且是「非常強大」的支援工具。
2 w: ~* I6 b( d
3 e/ j& c8 N8 A9 G) c
不過,今年3月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皮膚病學會年會中,紐約大學蘭貢醫療中心(NYU Langone Health)助理教授何醫生(Roger S. Ho)就對AI技術仍有保留,他發聲明指:「用於檢測皮膚癌的AI系統仍處於初期階段,目前不是百分之百明確。」
" B! Y( V4 ~0 f; L
7 d( A J6 |% T2 S. J
要以AI檢測皮膚癌,研究員先收集數以百計照片,當中包括確診為良性及惡性的皮膚病變,再讓AI學習及辨認皮膚癌。何醫生指AI技術仍然有很多局限,例如系統所學習的照片,全部都是在最佳環境下拍攝的,「僅因為電腦以接近100%的準確度讀取這些經過驗證的數據,並不代表它們可以讀取任何圖像,每個人都用不同的手機、有不同的光線和背景」。
+ M# F9 N. P6 d, Ltvb now,tvbnow,bttvb
3 Q5 j% ^9 x% R& [: T) }5 W
德州奧斯汀戴爾醫學院(UT Austin Dell Medical School)皮膚科助理教授亞當森(Adewole Adamson)亦指出AI檢測法另一個缺點,就是照片樣本幾乎只用了淺膚色的病人,在種族和年齡層方面都不夠廣泛,而且照片中亦未包括手部和腳部的病變組織。亞當森和何醫生都認為AI不能取代醫生,因為合資格的皮膚科醫生有多年訓練和經驗,判斷勝於任何一種演算法,而且醫生不似AI只會專注在一粒痣,而是會全面審視其他因素,包括病人身上其他痣、皮膚上任何可疑的變化、病史及防曬習慣等等。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2.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