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YM会防守挡拆吗?从YM被对手大个子投死说开去
[打印本頁]
作者:
sylk
時間:
2008-12-13 05:45 PM
標題:
YM会防守挡拆吗?从YM被对手大个子投死说开去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标题来自某个自认为很NB的湖蜜的一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很脑残,但是我们很多HOOP上的球迷都有这样的疑问,而CCTV的大牌主持人们在每次转播火箭的比赛的时候几乎都会喋喋不休的说道这个问题,似乎不如此就不能表明他们公正客观的立场。
其次要说明的是,这个问题并不是个新问题,在HOOP的不少技术帖子里都有对这个问题的详细阐述和回复,然则那些技术含量很高的帖子和回复通常会被不少人忽略和过滤,剩下的都是亮晶晶的口水。
那么关于YM防守挡拆的正确观点是什么?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1)
防守挡拆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项团队工作。
2)
防守挡拆的策略对防守挡拆效果的影响非常大。
TEAMWORK
这就是为什么“YM会防守挡拆吗?”这个问题相当脑残的原因。防守挡拆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挡拆本身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种二人转,而是已经被发展成为一项发动团队攻势的战术体系。Side Screen和Mid Screen都已经是一整套的体系,有着非常多的变化和延续(Continuity),比如pick & roll, pick & pop, pick & slip,等等,内线队员在挡拆后的Post up和后卫的drive and kick 都是挡拆的变种战术,至于在强侧挡拆,弱测跑位战术更是多如牛毛。
相应的,防守挡拆也是只能是一个团队工程,在一只球队被挡拆打爆的时候,简单的指责某个队员是非常不合适的。在SPINNING的帖子
【楼工团】防守持球掩护(On Ball Screens)的6种方法(理论篇)
中给出了六种防守挡拆的方法,这六种方法有两个共同点:第一,都是针对对手参与挡拆的队员的特点制定的相应防守策略;第二,都是团队防守,而绝非只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的个人区域防守。
比如我们来看看TRAP这种防守策略:
Phase 1: Trap
Phase 2: Defending against the Roll
Phase 3: Matching Up
这是在JvG时代火箭大量使用的一种防守策略。大家可以看到在第二个阶段中在1号位和5号位去包夹(Trap)对手的1号位的时候,对手的4号位会向蓝下拆去,这时候火箭的4号位就会离开自己防守的对象,去补防,从而启动轮换防守(rotation defense),而火箭的三号位则会靠近对手的4号位,同时紧盯对手的3号位。
这时候假如对手的1号位能够将球传到强边,那么火箭的3号和4号将面对2人防守三人的状况,但是在YM如此高大的身躯和RA的快手快脚的包夹下还能将球传到强边的后卫在NBA少只有少,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对手的1号位会把球传给自己的2号位,这时候进入防守的第三阶段:火箭的2号位和对手的2号位对位,而火箭其余队员回头去找到自己的防守队员,重新确立相应的防守态势。
这个防守策略说明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防守挡拆委实是一项团队工程。在对手以挡拆发起的团队战术体系面前,将防守挡拆时候出现的漏洞推给某个个人(比如YM)实在是很无聊的说法。
看防守挡拆的效果,不在于看某个位置是否被对手打死,而是要看整体防守的效果,看看是不是选择了对自己伤害最少的防守策略,比如火箭在防守NASH的时候会采取让NASH投篮的防守策略(shadow),看上去很傻,因为NASH是NBA最好的射手之一,但是如果能将NASH的助攻控制住,从而限制太阳的整体外线发挥,那么就是一种成功的防守。
那么我们回头再看这个问题:YM会防守挡拆吗?会也不会。
YM一个人当然不会防守挡拆,但是YM在正确的防守策略下是一个不错的防守挡拆的队员(尽管不是DPOY,但是绝非很多人想象的防守端的liability)。
同样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问湖蜜:KOBE会防守挡拆吗?当湖人F4被活塞的挡拆玩死的时候,KOBE能说会防守挡拆吗?
防守策略对防守效果影响极大。
有六种防守挡拆的策略绝非多余,完全是根据对手的人员特点和自己队员的特点来制定的。比如我们看YM的个人特点:在防守挡拆来说,YM的最大弱点就是脚步移动慢,这个是没人可以否认的,但是YM也有自己的优势,身材宽厚且高大,在蓝下具有很强的威摄力。那么该怎样扬长避短呢?
从YM的特点来看,确实在防守挡拆的时候有较少的选择,比如Jump & Switch,Show & Recover 这些防守策略由于对防守队员的脚步移动速度有比较高的要求,确实不是YM应该使用的防守策略。那么可以发挥YM优势的策略是什么?
1)Trap。这种情况下,YM和自己的后卫夹击对手的PG,对手的PG无从传球(被YM的高大身躯阻断视野和传球路线),无从突破(YM不是一个人在防守,还有RA在旁边亦步亦趋)。
2)Shadow。在这种情况下,YM会盘踞内线,防止对手冲击蓝下。
那么YM到底该使用那种策略呢?必须根据对手的进攻特点来确定。
那么YM到底是使用Shadow还是Trap呢?这个就要看对手了。假如对手后卫和挡拆的大个子投射能力出色,那么用Shadow就很不妥,假如对手后卫传球和突破能力很出色,那么用Trap就很可能被对手破解掉Trap。
假如对手后卫投篮又好,传球又好,比如Nash,怎么办?那么只有Pick Your Medicine,你必须选择一种方式,当然这种方式不会尽善尽美,但是这是给你带来伤害最少的方式。
现在YM的防守挡拆的方式是什么?清一色的Shadow,这就是Challenge对手的后卫和大个子来投篮,YM离开的非常远,对手只要有投篮能力当然会投,没有投篮能力创造投篮能力也会投,而对手的后卫在绕过墙以后,YM由于是采取的Shadow的策略,离开他们也有一定距离,对手投篮好的后卫当然会出手。
使用Shadow还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在于,其余队员会从心里上倾向于不去帮助YM和自己的后卫,从而不利于轮换防守。
所以说Shadow和Trap的使用,一定要根据对手的特点,比如如果是防守LBJ,那么千万不能Trap,如果是Kidd,那么最好是Shadow,如果是Tony Parker,一定要Shadow。。。如果是Nash,两种都不是很好,但是shadow比Trap略好。
JvG时代大量使用Trap,就是很多人说的YM在追小后卫那种,但是对特别的队员使用Shadow,比如LBJ,为什么火箭打骑士经常能让LBJ吃瘪,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对付Jason Terry,火箭坚决用YM 来Trap他,他对火箭的命中率就很难看。
使用Trap还是Shadow的影响可以从一个人那里得到几好的体现,Alston。在JvG的最后一年,Alston对位防守命中率是43%,联盟排名第三,到了Adelman的第一年,一下子就窜到了47%(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4%命中率的差别简直骇人听闻,把他归结到Alston个人防守能力下降无疑是荒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不是全部)就是在JvG时代,YM大量使用Trap,而到了Aldeman时代几乎只使用Shadow。
YM之所以会经常被对手的大个子在外线投死,原因就在于Adelman给YM制定的防守策略永远是Shadow,而这个从某种角度来说并不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问题,因即便对手的大个子能够投进几个外线长射,也不能决定比赛。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使用shadow给了那些擅长投篮的后卫空位的机会,Alston的对位防守命中率上升了4%,各种原因当然很复杂,但是防守挡拆的策略的变化无疑是最重要的之一。
当然使用Trap也不就是万能大补药,根据对手的特点制定战术是最重要的,比如在JvG时代和爵士的季候赛第一场,上半场火箭使用Trap对付德隆和Boozer的挡拆,但是被OKUR屡屡投中三分,JvG下半场立刻改变防守策略,用Shadow来防守,立刻掐死了OKUR,从而获得了比赛胜利。
Artest对火箭的防守作用。
我不认为ARTEST能够对火箭的防守有很大的帮助。指望一个好的防守球员改变一只球队(无论是好的防守球队还是烂的防守球队)的防守都很不切实际,比如CAMBY无论是到了NUGGETS还是CLIPPERS都改变不了这两只球队防守很难的现象。
只有一种情况能够将一个优秀防守队员的作用体现出来:他从一只防守烂队到了另外一只防守烂队,而这只防守烂队突然优化了防守体系,提高了全队的防守意识。这种情况简直很难碰到,不过上个赛季就出现了,KG之于CELTICS。KG在木狼的对位防守命中率为48%,到了CELTICS变成了42%,这个差别,可谓神迹,用KG自身能力提高是无法解释的。
那么ARTEST怎样帮助火箭的防守呢?我认为ARTEST的到来给了火箭更多的防守选择,使得火箭的防守可以突然的有攻击性,从而在某些情况下给了火箭变化的机会。ARTEST的特点在于PRESS对手的持球队员,同时预判能力出色,抢断能力极强。那么合理使用ARTEST就有可能改变火箭的防守没有攻击性的弱点。比如我们看下面的一种场景,也许就比较适合ARTEST:
在使用Trap的时候,无论ARTEST是作为参与TRAP的队员还是轮换过来准备实施抢断的队员,ARTEST都是火箭甚至联盟当中屈指可数的好手。
但是对ARTEST的这种特点的使用有两个前提:
1)必须是在团队防守的框架下去使用,对ARTEST扑出去抢断,火箭其余队员一定要有补位的准备和方案。
2)必须根据对手的特点来使用,比如如果对付KOBE这样持球能力强大的队员,ARTEST如果贸然施压,被对手摆脱是必然的。对付湖人(KOBE)和对付热火(WADE)的效果的差别,就在于火箭针对了对手的特点作出了不同的ARTEST的防守策略。
事实上这两个前提是一切防守的前提。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2.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