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有品」的藥在那裡?
[打印本頁]
作者:
leepuyun
時間:
2009-6-19 12:45 PM
標題:
「有品」的藥在那裡?
品德、品質、品味,的確是台灣社會急切需要的,也是教育做得不夠好的部分。教育部花大錢推動「有品」教育,診斷病徵是對的方向。不過,請出總統和部長扮演列車長,找些小朋友來同樂一番,再藉由媒體廣為宣傳,如果只從這種「表演」的形式主義出發,想把人教成「有品」,恐怕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品德、品質、品味會如此匱乏,因為這些東西本來就很難教,尤其很難用台灣校園裡慣用的方式來教。「有品」,都牽涉到生命自覺的感受和素質培養,要薰陶內化,而無法化約成標準答案。不同於一般的知識和技術,品德、品質、品味不是用刻板教材教出來的,也就無法單用講課、考試的方法來訓練。 品德,是人內在的行為準則和自我約束,不是法律或校規或道德教訓的知識背誦。在台灣,能把「公民與道德」考出高分的學生太多了,但檯面上人物能稱得上「有品德」的卻很少,正足以說明向來品德教育的失敗。教育部這次推動「有品」教育,在方法和思維方面,比起過去有什麼不同嗎? 同樣地,人的品質與品味,根植於內在的感受與信念。背熟畢卡索的生平,辨識梵谷的畫作,卻如果對那些作品沒有具體的感動,品味還是無法提高,也就不可能去追求品質。人文和藝術工作者常感嘆,台灣人熟知精品,卻嚴重缺乏美學素養,也是出於同樣的問題。 換句話說,大家認知「沒品」的病,但有效的藥卻沒那麼容易找到。「有品」要如何在教育中落實?台灣的老師,對於「沒有標準答案,無法考試」的教學,可能不太擅長。過去轟轟烈烈推動過「誠實教育」,方案不出作文比賽、演講比賽、典禮上的反覆訓話,這些傳統手段早已證明無效,而且產生了形式主義的反面作用。 教育部推動「有品」教育,在邀請藝術家進駐校園之前,恐怕藝術家得先進到教育部,對決策官員灌輸一下什麼是美學品味吧!教育部用心良苦,但要找對「有品」教育的藥方,不要把錢花在口號宣傳和形式主義上面。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2.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