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 古今風雲人物 - (023)列寧(三) 09-10-2010
, 描述: 【節目主持】:張偉國、麥勁生、曾卓然
本帖最後由 shingtinchi 於 2011-5-25 04:07 PM 編輯
【節目主持】:張偉國、麥勁生、曾卓然
【檔案格式】:mp3, lrc
【檔案數目】:2
【下載方式】:直接下載
【檔案容量】:21.18 MB
【下載連結】:
列寧(三)
俄國的社會主義民主工黨於1898年成立,成員背景各式各樣,矛盾極多,全因因時制宜而整合而成,不和是可以想像的。1903年7月30日,該黨在布魯塞爾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列寧和馬爾托夫針鋒相對,爭拗點之一是雙方對黨的功用有極大分歧。列寧視黨為領導和完成革命的工具,並強調非常嚴密的組黨方法,以達到集中制的效果,但他的對頭人卻視黨為宣傳社會主義的工具,只有從屬的地位。角力過後,列寧派佔優,從此,列寧只稱自己和他的支持者為多數派,俄文是布爾什維克,而稱對頭人為少數派,孟什維克。
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交界,俄羅斯社會正面臨極大的改變。工業化的跡象開始出現,工人階級逐步在大城市出現,社會主義者預言的社會兩極化似乎慢慢成形。俄國社會主義工人黨負擔起領導革命的工作,但黨內派系林立,各種類別的民粹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在改革和革命之間徘徊,對於如何組織革命更是茫無頭緒。結果,太多太多的時間和人力,花在沒有結果的爭論上。革命祖師爺馬克思不算是積極的革命策劃者.著作中也沒有太多的智慧留下,列寧的作品《怎麼辦?》為組織革命的方法和手段作了重要的補充。
《怎麼辦?》一書在一九零二年三月由德國史特加的一個出版社出版,全書一百四十四頁,顯露著列寧精簡、激烈和帶有煸動性的筆鋒,作品中批評了群眾面對剝削時,被動和缺乏長遠目標的態度,也批評只求滿足工人一時需要的工會運動。在列寧眼中,專業、秘密行事、受過專門訓練的革命組織才是帶領革命的主力,尤其在專制、秘密警察處處的俄羅斯,只有他們才能有效連結各方力量,另外,文學宣傳也是獲取大眾支持的主要手段。《怎麼辦?》一書啟迪了之後無數的社會主義者。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使用 Megaupload時,會出現空白頁問題: 只要在空白處點選滑鼠右鍵; 編碼>>其它>>Unicode(UTF-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