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烏干達北部古盧區(Gulu)農村的一個小院裡,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在陽光下嬉戲玩耍。芒果樹下,坐著一位滿臉皺紋、身體硬朗的老奶奶,神態安詳,調皮的孩子不時圍到她身旁嘰嘰喳喳……
老奶奶名叫瑪麗亞姆.阿利加,已經101歲高齡,不過孩子們卻稱她為“媽媽”。正是這位“媽媽”收留了這些在戰爭中失去親人和家園的孩子,給了他們一個可以棲身的家。
一位應該需要別人照顧的百歲老人如何撫養一群無家可歸的孤兒?在驅車前來古盧的路上,記者一直在思忖。
古盧區距烏干達首都坎帕拉(Kampala)以北300多公里。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反政府武裝“聖靈抵抗軍”不斷在這個地區製造戰亂,導致數以千計的平民死亡,約30萬人逃離家園,成千上萬的兒童成為孤兒。於是,從20年前開始,已經80歲的阿利加當起了戰爭孤兒們的“媽媽”。
“戰爭時,這裡的情況令人震驚。村子裡有很多死屍,孩子四處逃跑。我照顧的一個孩子就是在當時被打傷了腿,”阿利加用當地方言對記者說,中間數次停下來照顧玩鬧的孩子。
阿利加回憶說,在“聖靈抵抗軍”活躍的20多年裡,很多孩子從村子裡逃到附近的鎮上,以避免被迫加入“聖靈抵抗軍”。20年來,阿利加先後照顧了上百名失去父母的兒童,帶給他們重生的希望。
身為普通農村婦女的阿利加靠什麼撫養孩子?阿利加和孩子們的家是一名已移民國外的前聯合國工作人員留下的房子,目前這裡是17名孤兒的快樂家園。
簡陋的屋子裡,日常生活用品隨意擺放著,肥皂、糖和食物顯然短缺。因為沒有足夠的床墊,多數孩子只能睡在草墊上……
雖然阿利加收到當地一家啤酒公司和一些個人的捐款,但她和孩子們的生活仍然非常貧困。一些大點兒的孩子會在當地做零工補貼家用。
今年15歲的凱文.拉勒姆當年因沒有學費而輟學。“那是2009年,我真的很難過,覺得生活沒有意義,後來阿利加把我接過來,生活變得慢慢好起來。”
為了減輕阿利加的負擔,拉勒姆在當地一家餐館打零工。小女孩說,雖然現在還是有點想讀書,但感覺好多了。“她就是我們的媽媽,她總是會盡力滿足我們幾乎所有的需求,比如我們需要肥皂,她會給我們錢去買。”
據阿利加透露,在她照顧的孤兒中,有的長大後找到了固定工作並成了家,有的參了軍,有的甚至成為烏干達派駐非盟駐索馬里特派團的成員。
今年32歲的丹尼斯.奧庫穆現在是一名自行車修理工,他告訴記者“媽媽”阿利加當初怎樣教他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她總是告誡我們要存一些錢,這樣才可以養活孩子。她還告訴我,如果我不能照顧自己的妻子,就不應該結婚。”
精神矍鑠、思維清晰的阿利加笑著說,自己的身體目前還不錯。雖然有好心人的施捨,但生活仍很貧困。不過她發過誓,即便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不會放棄這些孩子。
她悄悄跟記者分享了一個小計劃:她準備把自己的小院子在每個週六晚上變成一個臨時的迪斯可舞廳,“這樣就能掙到一些小錢,”不過掙到的錢要分給侄子一部份,“因為只有他才有播放機”。
適逢“三八”婦女節,記者向阿利加送上節日的問候。面對記者的很多問題,阿利加總是笑而不答。“我只是普通人,”她說。(新華社)
三聖支援及拯救隊、志願警衛團及義消隊組成的聯合隊伍,深入樟崙災區
瑪麗亞姆.阿利加(中)已經是101歲高齡,她在20年內陸續撫養照顧了百名孤兒。
瑪麗亞姆.阿利加(右)給在戰爭中失去親人和家庭的孩子一個可以棲身的家,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她“媽媽”。
瑪麗亞姆.阿利加(左)曾發誓,即便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不放棄這些孩子們。(圖: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