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千奇百怪] 山西人祖廟發現6200年前“媧皇”遺骨?(圖)


山西省吉縣人祖廟



山西省吉縣人祖廟女媧像下發現成人骨骸,經專家鑒定,可能是6200年前“三皇時代”的“媧皇”遺骨。可能屬於傳說中史前“三皇時代”的“媧皇”遺骨。這是近日中國大陸23位考古、歷史專家考察人祖山後形成的共識。

人祖山位於黃河中游,主峰位於吉縣城東北30公里處,海拔1742.4公尺,主峰頂端的人祖廟佔地面積1400平方公尺。人祖廟建有“媧皇宮”和“伏羲皇帝正廟”。

1984年,媧皇宮因文化大革命遭人破壞,考古工作者上山考察,就在女媧塑像下發現遺骨,包以黃綾,盛於木函。木函墨書寫道:“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燒了金山寺,皇帝遺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樑立木。…皇帝遺骨先人流下。”

明代人的墨書記載把該人骨稱為“皇帝遺骨”,因當時條件所限,未能深入研究,僅記下木函上的文字,將遺骨放還原處。後來,媧皇宮被幾經盜掘,遺骨失散。

2011年8月至10月,考古工作者對人祖廟遺迹進行“搶救性”清理,發現戰國、漢唐、宋元、明清到民國的遺物291件,並在媧皇宮積土中找到人頭骨、木函殘片和許多動物骨頭,經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碳14(C14)同位素測年,人頭骨距今6200年,動物骨頭距今2100到900年。

專家認為,在漫長的母系社會中,女媧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號,同時也成為氏族首領的名字,不會只是一個女媧,會有一代又一代的女媧產生。木函題記中“皇帝” 之說,可能是某代或最後一代女媧,是後人對母系社會首領女媧崇高地位的追稱。因此,這個遺骨無疑是明朝人認為的“媧皇”遺骨。
1

評分次數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