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電/近日有媒體援引古代氣象志為霧霾尋找歷史依據,認為可以追溯到元代。
. W/ G5 Z1 u% Owww2.tvboxnow.com1 H! I: d F) p& j
南方都市報報道,近日封鎖北京上空的霧霾天氣,讓眾多當地網友陷入對生存環境的憂慮之中,紛紛為自己的健康尋找解決途徑———口罩和空氣淨化器。這更激發了不少人的創作熱情,成為互聯網攝影師和打油詩的題材。
. }2 ~- \5 `8 Y* Z# G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t4 d; t0 s) B3 f; d6 i
為此,人們都在期待著一場猛烈的風降臨京城,終結霧霾的影響。而在這樣一場有關空氣質量的討論中,有媒體援引古代氣象志為霧霾尋找歷史依據,認為“自古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而到了明代“每隔幾年便會光臨京城一次”。這篇文章給不少網友造成一種印象,即是對人類活動影響的“開脫”。
7 N/ D; g6 f- c3 ?( xwww2.tvboxnow.com
% ~; z) `- o7 i 對此,記者採訪到的氣象專家認為,現代的灰霾和古代有關霾的記載不是一回事,需要作概念區分。
: u/ j+ R( D7 Y; q& L/ c+ t& f; H# I, }
" H) D2 U0 X0 I公仔箱論壇 媒體:古代霾已多,有些還沒記錄
+ u6 z: d- v$ wtvb now,tvbnow,bttvb- c7 E' [6 V. B% C
根據爭議文章提供的說法,霧霾產生的原理很複雜,但與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北京地處北方,氣候乾燥,距沙漠較近,從歷史上看,霾災比較頻繁,最早的記錄可溯至元代。文章援引《元史》的記載稱,1329年陰歷三月,由於前年冬天沒下雪,春天又乏雨水,導致“雨土,霾”。 ( n+ D6 N R# t1 D) {7 v3 W
$ d. ~6 X9 R( B# U6 n
文章提及明代相關的記載更多,其中在1481年,由於降雨少,“連日狂風大作,塵霾蔽空”。1485年,旱荒使近京饑民擁入京城求食,城內經常狂風大作,史書上稱“風霾累日”。1493年,“京師雨霾”,1497年,“京師去冬恒燠無雪,今春狂風陰霾”。1498年,“四月丁亥,京師風霾連日不止”。1504年,通州區出現了“春二月,常風霾蔽日”。1506年,通州城“十月,霾霧四塞”。1510年,北京城“今春以來,風霾屢作”。1516年,海淀區“冬無瑞雪,春有風霾”。1548年,“正月,京師大風霾”……
3 x7 n2 E9 U* F! t1 R6 N1 S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H: v. }" ~6 z3 i) R- \' F
文章的作者還提醒,古人相關記載並不全面,由於缺乏科學的觀測手段,所以對霾的大小、濃度等只能憑感覺,且古人只記錄成災的,對沒有造成災害的霧霾往往忽略。
. |. q! a0 g; E3 k6 u. H: o" Q% Y1 s, z- m# _
作者認為,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為元代以前北京地處邊關,所以氣候、環境、商業等細節,史書往往闕載;其次,元代以前北京城市規模較小,隨著城市不斷擴展,建築物增加,空氣流動速度下降,霧霾發生的幾率相應提高;最後,明代後期正逢小冰河期,北方氣候變冷,降水減少,利於霧霾天氣形成。
% [6 h+ n$ @$ o( `) m3 Qtvb now,tvbnow,bttvbwww2.tvboxnow.com, j! D5 m! v; N" T
這篇文章傳開後,結合一些網站在轉載時製作了類似“北京元代就有霧霾,明代已嚴重到每隔幾年就發作一次”的標題,被網友認為有給人造成錯覺之嫌,即今日霧霾天“自古有之”。
+ ~; R9 n* M4 @
/ f8 Z1 F8 C% I, b2 X5 s# { 有網友對此調侃,“這跟今天的霧霾真是一回事嗎?我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
4 c( m9 W o) s# A/ i6 G. N5 t) w( ~; S: {$ N# p* `
專家:今霾含更多人類活動排放物 0 } Z. R* K3 P; {
9 o$ ]6 s/ }. F2 b'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對於這一問題,暨南大學大氣環境安全與污染控制研究所二級教授吳兌認為,這裡面有個常識性的問題要進行區分,即“霧”和“霾”並不是一回事,它們是兩種不同的天氣現象。“霧”是水汽飽和之後凝結形成的,是由水汽或冰晶組成的;“霾”則是由氣溶膠粒子形成的,這種氣溶膠粒子可能來自於自然界的沙塵等,也可能由人類活動所排放,構成較為複雜。這與前述文章作者的觀點相同。 www2.tvboxnow.com9 o7 q5 t1 _. i1 C( {6 B
! Y ~" ^( @" }! T& B0 @# @6 L 吳兌認為,早期的霾是一種自然現象。今天的霾則是“灰霾”。他將史籍中有關於霾的記載,比前述文章的作者更向前追溯了兩三千年。他說,《詩經·邶風·終風》裡就有“終風且暴”、“終風且霾”等詩句,這裡說的是“大風吹起了塵土”,而“霾”字的古義就是塵。
% t* a: ~/ p% \" D# M) ztvb now,tvbnow,bttvb
+ ~6 f) [1 o' x: s& |#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b: g2 e% I9 Q" u當時,這一現象在陝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區並不少見,均為現代天氣現象“霾”的前身。 1 B7 t( ^! Y% j( A"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k V# B( Z+ M( n# R
不過吳兌認為,近幾年頻繁現身的霾則是“灰霾”,較古時的霾含有更多的人類活動排放物,如硫酸鹽、硝酸鹽、有機化合物等。吳兌介紹,比如在2013年1月,北京有27天都是灰霾天氣。在這27天裡,只有兩個半小時存在過霧。可見我們平常所說的“霧霾”天氣,實際上大多時候都是灰霾天氣。 tvb now,tvbnow,bttvb; N# O0 a: S3 d" J
www2.tvboxnow.com3 p+ L' J5 @1 W. i9 q& J
事實上,現在的灰霾天氣越來越頻繁地與人類工業化活動分不開。吳兌1951年出生於北京,他記憶中的北京並無現在這樣的空氣污染狀況。
4 m8 |) d; q! e/ M2 Z8 |( G3 Rtvb now,tvbnow,bttvb
8 [+ t7 M" q9 Q( s @ “戴口罩不能起很大作用”
8 f, i0 A1 R5 _. Y) I$ Z3 Rwww2.tvboxnow.comtvb now,tvbnow,bttvb. e# _ t2 W: `/ t2 ]2 f
北京市民白先生記憶中的北京較早時也是藍天白雲,“大概在2012年左右,感覺到不一樣了,總能看到樓道裡彌漫著灰蒙蒙的煙”。 |3 R5 c5 E% b$ S! v0 H) G( x, q9 o
/ z9 X# R+ j ~' m3 M8 `
白先生現在居住和工作都在京郊,去公司的路上基本不堵車,但10月8日那天因為灰霾天,很多同事和領導都因堵車遲到。白先生現供職於一家大型製造業工廠,他說,因治理灰霾,他們公司已接到上級通知,要求減產。此外,周圍還有很多廠都已停止生產。 4 t: k- |0 V) Z) U: k
www2.tvboxnow.com; t& C% S. c1 q) J( M/ r
一名在北京灰霾中穿行的人向記者描述灰霾天稱,滿大街的人都戴著厚厚的口罩,“就像帶著一個豬鼻子似的,很搞笑。”吳兌上周去北京開會時也碰上了灰霾天,這並沒有給他帶來過多的憂慮。吳稱,灰霾天確實會給人的呼吸道帶來一定影響,但是人體自身也有防護功能。他說,在灰霾天中戴口罩還是會吸入大量微小顆粒,不能起到很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