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玿琮/台中報導6 N4 D* E( a' e1 Z
11月7日是立冬,國人傳統上在這一天都有「補冬」的觀念,若沒有考量氣候與身體狀況,往往造成「愈補愈大洞」的後果。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江昱寬提供現代角度的立冬新觀點,他指出,度冬重點在增加免疫力,氣充足了、防禦力好了,就比較不怕寒冷與外來病毒。公仔箱論壇: z5 s u0 T9 z
通常每年的「立冬」這天開始,氣侯正式進入冬天,傳統「補冬」觀念都認為,冬天冷身體當然比較虛,要吃很多熱的食物,補身體禦寒;但是,張姓女子平日手腳冰冷,自以為體質虛寒,以為秋冬到了,應該多吃一些麻油入菜的補品,能讓身體「熱一點」,結果反而口乾舌燥、睡不著。
- p& R8 s4 z! e江昱寬醫師指出,手腳冰冷不代表體質虛寒,像張女的反應顯示,她的體質可能在那陣子偏燥,所以一吃燥性食物,不良反應更明顯,應該少吃一點這類的食物,反而要多吃滋潤的食物;像銀耳蓮子湯、花生與黑白木耳,還有深色蔬菜與桑椹這類食物,適量的黃耆可以讓身體不那麼虛,煮時加上一點桂枝、肉桂,有香氣又能活血。
: ?* s- y. o, N# L! H根據中央氣象局預估,今年大陸冷氣團偏南,乾空氣影響臺灣,這個冬天將既乾又冷。江昱寬醫師建議合適的度冬食材與中藥包括:薑、木耳、山藥、百合、黨蔘與紫蘇葉、防風等;他表示,秋冬季節最怕感冒受涼,保暖防寒是重點,建議食材以提升免疫力為主,身體有抵抗力,生病機會自然少。
6 N( H7 q! _& M' _# k/ O江醫師說,體質的分辨,簡易的判別有幾個方向,像是冬天手腳冰冷,多為表面抵抗力較不夠、氣血循環較差,如果加上感冒偏咳、痰白清稀,吃寒性食物症狀就加重,這就是屬於偏虛寒的體質。但若是感冒後發熱、發燒,身體發炎明顯並且口乾舌燥,還會頭暈、頭重,血壓高起來,那麼就屬於偏熱體質。但有很多人是屬於冷熱夾雜的體質,而且會隨著季節、身體狀況的改變而出現不同,建議由專業的醫師來判斷。
% _8 w$ w$ Y' W1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江醫師指出,木耳有豐富膠質,能潤肺,有益關節活動。山藥健脾胃可以啟動氣的運轉,提升腸胃道整體抵抗力。百合能發揮安定效果、黨蔘與防風補氣增加抵抗力。紫蘇葉則能增加表面抵抗力與身體外表氣的運行,泡茶代茶飲可提升免疫系統。
& S$ d9 n, H4 w" Y% Ttvb now,tvbnow,bttvb至於體質的分辨,簡易的判別有幾個方向,像是冬天手腳冰冷多為表面抵抗力較不夠、氣血循環較差,如果加上感冒偏咳、痰白清稀,吃寒性食物症狀就加重,這就是屬於偏虛寒的體質。但若是感冒後發熱、發燒,身體發炎明顯並且口乾舌燥,還會頭暈、頭重,血壓高起來,那麼就屬於偏熱體質。但有很多人是屬於冷熱夾雜的體質,而且會隨著季節、身體狀況的改變而出現不同,建議由專業的醫師來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