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表是一種古董,令人懷念那個年代的工藝;懷表也是一種永恒的時尚,成為收藏者的懷中尤物! 
收藏逾300懷表 
自懷表被手表取代後,懷表只能成為追憶,加上時代的邁進,或許沒有多少人還記得懷表。 
不過,他卻收藏逾300個懷表,即使年代已久,這些懷表同樣彌足珍貴,且還有跳動的“生命”,滴答聲依然清脆響亮,秒針仿佛永不止息。 
潘志偉是一名懷舊者,他欣賞懷表外觀精致的設計,仿如一個藝術品,也驚嘆內部機械精密的運作,散發工藝師的精神與耐力。 
幼時觀看《上海灘》,在那個民國年間的上海背景,每當劇中人物看時間,都從懷中掏出懷表,令他對懷表傾心不己。 
垃圾堆撿來首個收藏品 
某次路經垃圾堆時,竟然發現一個懷表,雖已面目全非,他卻仿佛如獲至寶,還帶回家清理,成為其首個收藏品。 
懷表源自古董鐘 
潘志偉表示,懷表的研發來源自古董鐘,兩者工藝大同小異,只是外觀由大變小,方便攜帶,并添加手工及美感。 
他指出,隨着工藝進展,懷表的內部越來越精致,從基本的時針與分針,增加至秒針、日期、月份、早晚時分等資訊,仿如時下的電子表。 
“此外,其功能也變得多樣化,從每日上鏈拉長至每八日,甚至還附加鬧鐘、計算機、游戲機等,外觀也逐漸多姿多彩。” 
每個懷表獨一無二 
他透露,懷表工藝是以人工制造,因此每個懷表皆是獨一無二,電子時代的鐘表則失去此特征。人工制表的好處為耐用,只有沒有受損,懷表的運作可過百年,缺點則是日久欠準確。 
由于懷表已過時,一旦故障後則無法使用,不過他依然不捨得丟棄,并將它當作藝術品,至少也可充作後備零件。 
他認為懷表除了具有收藏價值,也讓現代人回顧制表師的工藝,感受他們的獨創精神與耐心。 
他說,製造一個普通型懷表,需要一至兩個月時間,若是多功能的懷表,則花上半年至一年時間。 
機芯運作非常精密 
“懷表機芯的運作非常精密,製作者必須擁有細膩的工藝,及高度的耐心,現代人恐怕無法勝任。” 
他表示,現代商品講究售後服務,不過在懷表通行的年代,制表師已推出此概念,以顯現他們對作品的負責。 
“每個懷表都附上出處號碼,記載着相關懷表的特征,若產品出現問題,用戶只需顯示該號碼,工藝師即可解決問題。” 
另一方面,潘志偉也是吉打古董車協會成員,他表示,日前計劃與協會舉辦古典手表義賣會,以捐助予四川地震的難民。 
痴情男簡介 
姓名﹕潘志偉 
年齡﹕37歲 
職業﹕導游 
痴情對象:懷表 
痴情原因:欣賞懷表的工藝及藝術感 
痴情程度:收藏逾300個懷表,即使有的損壞也不愿丟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