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成桌上鮮 漁獲還須化驗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8 k" _; _# _2 u
) X) Y0 j7 s+ G8 J( M: N: @- e; U/ O3 y5 s/ D; d' c% r8 G
) _8 W3 d* x9 m6 z/ gtvb now,tvbnow,bttvb隨着維港水質日漸改善,加上近年在本港水域禁止拖網捕魚,釣魚界人士指維港的魚類數量和種類均有所增加,但究竟市民未來在中環海濱釣得的魚,是否適宜食用?為釋除疑慮,釣魚運動聯會已要求康文署聯絡相關部門,未來需要一直監測中環海濱釣魚區一帶的水質,倘若確定漁獲不宜食用,應鼓勵市民放生,保護海洋資源。
9 c6 `/ M, P2 |9 t5 ~tvb now,tvbnow,bttvb! T* y% Q/ {% R- {9 f0 Z3 Z
楊偉志指出,雖然維港的部分魚類是「土生土長」,但絕大多數也是游經性質,近年禁止在本港水域拖網捕魚後,讓較為細小的「魚苗」不被拖走,保持生態食物鏈,加上在淨化海港計畫實施後,維港水質顯著改善,令有幸進入維港並生存的魚類數目和種類均有所增加;冬季可多見鱸魚、黑鯊和石九公,到了夏季更有機會釣得黃腳立、細鱗、紅鮪等魚類。$ ?7 \" g2 r. I( ]+ N6 P
' ?8 j4 o6 E2 ~: m6 T; e: `tvb now,tvbnow,bttvb他認為,不少在維港釣得的魚也是外貌端好,但其實需要經驗化驗才知道是否適宜食用。因應當局計畫在中環海濱設置的釣魚區,釣魚運動聯會早前會見康文署時,已要求署方聯絡相關部門,未來密切監測釣魚區附近水質,讓市民判斷所釣得的魚是否適宜食用,「很多時會看見一家大小將釣得的魚儲在容器帶返家,但若是確定不宜進食,反而應把魚放生,學習享受過程,並尊重海洋生態。」
, }! l1 r" ~1 ytvb now,tvbnow,bttvb tvb now,tvbnow,bttvb: i6 H: ?1 p' C' w0 }, O1 f, U
揮桿安全惹關注
, L& Y- Z. M' W4 Y公仔箱論壇
4 Q; Y0 }& J4 K8 C N Z外界也一直有聲音關注,中環海濱闢設釣魚區後,釣魚人士的揮捍動作容易引致安全問題。曾實地視察場地的簡澤勳指,由於魚桿可以長達五米,即使站在釣魚人士的後方,其實也有可能被鈎中,由於需要預留位置予緊急通道,釣魚區難以再擴大範圍,但相信建議興建的一些棚架,可限制釣魚人士的揮桿高度,與後方的行人形成一定「阻隔」。
/ z2 k6 {; w# xwww2.tvboxnow.com
: s* u# B' }4 A2 a* x* @公仔箱論壇他認為,釣魚運動安全與否,很多時與釣魚人士的態度有關,聯會未來可以協助制定一些安全指引供市民參考,提升他們顧及其他參與者的意識。他舉例指:「作為管理方法,倘若日後意外增加,甚至可考慮要求市民上課,清楚安全指引後,方能進入釣魚,但釣魚區設立初期,不宜作出太大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