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電/6月14日,中科院對外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 f6 E4 i( N3 w* k; n-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www2.tvboxnow.com* W3 d; R! |# } R1 x9 Q4 l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告》負責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員張文忠介紹,他的研究團隊選取了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和少數公認宜居城市等40個案例城市,開展了新一輪全國宜居城市問卷調查,重點分析了中國宜居城市指數綜合評價結果和分維度評價結果。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8 g. g+ [$ }, o
www2.tvboxnow.com/ v; S* P' n/ g0 C1 Q) S& d, `& Z: y
結果顯示,中國城市宜居指數整體不高。40個代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最高水準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數平均值僅為59.92分,中位數為59.83分,均低於60分的居民基本認可值,反映出中國和諧宜居城市建設道路還很漫長。
+ s5 o' e) N2 W, X* N8 M公仔箱論壇
) u$ F* P ~% [9 K( E9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報告》指出,中國宜居城市建設的主要短板為城市安全性、環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
2 c9 Z. T" [. W% p1 i$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 o% s* u! T8 C# k
從宜居城市評價要素來看,城市安全性評價得分最低,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約最為明顯;環境健康性評價得分次低,為58.23分,並以霧霾污染要素評價最低,僅為56.4分;交通便捷性評價也相對較低,為58.59分,停車便利性和交通運行通暢性是居民不滿意的症結所在。
1 H3 M( N: M. e/ j( G5 d+ `5 j& M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4 H2 g- ?8 ^, S; D
青島得分最高、北京最低
% ]" j# c! g: u* N. C公仔箱論壇
/ ?4 e8 K5 j" B0 B8 ^公仔箱論壇 《報告》提出了宜居城市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務設施方便性、自然環境宜人性、社會人文環境舒適性、交通便捷性和環境健康性等6大維度和29個具體評價指標。
/ z6 c2 ^; B8 R. p5 b# }8 z7 T, @8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u% C& B5 |$ t0 v1 }' N張文忠介紹,其團隊在過去十年,曾經先後於2005年、2009年、2013年和2015年對北京的宜居城市指數進行四次調查。結果發現,從2005到2014年環境健康性是北京宜居城市建設中唯一出現負增長的維度。
% v- \: V1 Z- D0 G+ w1 owww2.tvboxnow.com2 c$ |2 G$ k6 s7 S8 V$ Y
《報告》顯示,2009年、2013年和2015年三次調查結果顯示,環境健康性要素評價得分在宜居城市評價指標中均為最低,得分分別於70.01分,58.7分和45.52分,其中後兩次調查的環境健康性評價得分低於60分的基本認可度,表明環境健康性已成為近期北京城市居民公認的短板。
4 A7 I* u7 {/ H0 ?5 {( B4 y* D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7 c% j8 t" \5 P( L
與全國40個被調查城市橫向比較,2015年北京環境健康性評價得分比平均低12.71分,排名倒數第一,霧霾污染評價得分最低,僅為31.68分。
3 Y: t$ D, d/ e. l1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www2.tvboxnow.com9 ?0 _6 g0 s/ F2 g r$ x6 \4 X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國平強調,這種評價結果對北京會形成一定的壓力。“北京未來建設宜居城市,應該朝著多中心、網絡化的方向發展。”
# H# n2 c+ N* l/ K5 p0 T" a
8 x9 K" b+ _/ j! Z. x( P- gwww2.tvboxnow.com 不過,《報告》也強調,不能因為上述因素抹煞北京宜居城市建設的成效。在宜居城市要素評價方面,與2005年相比,2014年城市安全性增幅最大,增加了1.557倍;社會人文環境舒適性和交通便捷性增速也較快,增長比例分別達到63.3%、61.6%;自然環境宜人性和公共服務設施方便性增幅卻相對較少,增加比例分別為31.13%、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