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拓展署2010年耗資1億元,在大澳永安街與稠密的棚屋群之間建造河堤及相關附屬工程,以改善沿永安街至太平街共13處水浸問題,然而今次風暴中仍水浸嚴重,棚屋樁腳被淹沒;年長村民要由消防員救離,突顯當年的改善工程成效低。有關注團體指大澳今次水浸情況與2008年颱風黑格比吹襲時相若,質疑耗資億元卻成效不彰,浪費公帑。tvb now,tvbnow,bttvb/ C3 w. G! {2 d }6 E
6 l- h, @4 c'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大澳屬低窪地區,而永安街和太平街沿路地面低於大澳涌漲潮水平。由於地勢低加上氣象因素影響,區內常水浸,尤其大潮時為甚。政府當年表示,預計改善工程完成後,永安街和太平街以南一帶地區在一般氣象情況下,因漲潮而引致的水浸問題將會得以紓緩。
) F0 j# P0 N$ y0 a& v
t7 a$ B" k X. u9 d" R4 Y公仔箱論壇居民代表促當局徹查
# b3 t% W* }) E8 R- s& D% A; f; a$ @8 g
大澳永續發展教育工作室執行幹事謝世傑昨日稱,該河堤只有220米,根本只能減慢永安街一段路的水浸,無助解決大澳水浸。今次風暴潮海水從四方八面湧入,水浸問題仍未能徹底解決。另河堤的設計欠佳,海水倒灌加上明渠泵房失效,致大澳其他地方水位上升,幾小時也未水退,當局應徹查原因,向居民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