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夏日炎炎 小心菌從口入

天氣熱,食物中毒案件比例也增加,民眾可要多加留意食物不潔、病從口入問題!衛生署公佈國內歷年食品中毒通報統計,今年1~6月已經發生133件食品中毒案件,以餐廳供應膳食引起的中毒案件最多,中毒原因細菌引起比例最高,尤其暑假到來,闔家出遊外食比例增加、在食物的選擇種類上,天氣熱又喜歡選擇生冷飲食,例如冰品、生魚片等,細菌毒物吞下肚的機率,也大幅增加。
3 d* W) e! t% ]公仔箱論壇5 z7 j5 W6 M( B: `# [
食品衛生處副處長謝定宏表示,食品帶菌引發中毒的排行榜中「前四強」,包括有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沙門氏菌和仙人掌桿菌勝出,腸炎弧菌會躲在水產品、魚貝類當中,如果生食或輕度加工,就容易吞下肚,而熟食便當,如果儲藏不當或廚師料理有傷口帶菌感染,則可能暗藏金黃葡萄球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m2 E9 U$ i) U% z" {
公仔箱論壇- s8 f  p; {( R% o& {
此外,謝定宏提醒,生米的保存也要特別注意,濕熱的環境會助長仙人掌桿菌滋生,當米粒帶有仙人掌桿菌的芽胞,芽胞耐熱、肉眼看不太出來,煮熟也不容易殺死的,食用後可能出現腹痛、嘔吐等症狀,生米的保存方式,建議將生米冰進冰箱,或是將米缸、米桶放置在乾燥陰涼處,尤其夏天颱風常帶來豪雨,導致淹水,生米要避免接觸到濕氣水份而滋生仙人掌桿菌,最好在沒淹水前,就要將米桶架高,避免緊貼潮濕的牆壁。www2.tvboxnow.com% c2 `9 f) W+ H

" H5 m+ ~" N/ r! \0 [www2.tvboxnow.com而即使將食物冰進冰箱,也要注意儲存不當,「冰箱性腹瀉」問題,一項針對全台北中南約六百名的上班族、家庭主婦進行的「國人食物保鮮認知與行為」電訪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超過六成民眾認為塑膠袋或保鮮膜就可以達到食物保鮮的效果,生鮮食物買回家後,不將食物處理就直接整袋塞進冰箱裡,保存期限可放多久也不清楚,還有近兩成的民眾將食物放在冰箱超過3天以上,有一成家庭中的生鮮食物放超過七天。
- w7 V. ~9 a%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Q4 P) k& }5 K7 \. {2 g北醫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生鮮食物從市場、超市買回前,處理不一定乾淨,如果買回家沒有加以清洗,可能有病源菌暗藏其中,如果儲存不妥,久放冰箱,食物中的細菌量增生達到一定程度,就算只是切掉或煮熟,還是可能引發腸胃問題,冰箱裡生熟食也可能有交叉污染問題,有些甚至高溫也無法去除,導致「冰箱性腹瀉」食物中毒,引起噁心嘔吐與腹瀉等。www2.tvboxnow.com3 c6 Z9 B7 [+ i5 j0 V0 Z
www2.tvboxnow.com. e+ I' I# d' v5 i5 l! Q. _
要保存好食物,冰箱並非一勞永逸的萬能工具,營養師呼籲,生鮮食物買回家應該就要先妥善清潔處理,放進保鮮盒中密封好再冰進冰箱,熟的飯菜和魚類海產冷藏不要超過兩天、雞肉與鴨肉和水果不要超過三天,蔬菜不超過四天,果汁和牛肉豬肉則不要超過六天,把握保鮮賞味期,先買的食物先食用,才能吃的更健康。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d- V) K; g) ?& F4 @; y: E  Y. A
tvb now,tvbnow,bttvb  h, Q# u+ W9 m3 C. t& C) o7 O  z
食物要抗菌保健康,謝定宏也呼籲,要注意清潔,手部有傷口應避免料理食物,以免細菌污染食物引起中毒,生食熟食則應該分開處理,而大部分的細菌不耐熱,加熱到72度以上,大部分的細菌都會死亡,盡量熟食會比生食好,此外,冷藏也能夠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所以應該即時將需要冷藏的食物放進冰箱,冷藏溫度要在七度以下,冷凍溫度要在-18度,容易腐敗的食物不要在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室溫超過32度則不可超過1小時,調味用的醬汁,應該放在冰箱,也不要重複使用。, h; I& g( W3 P! H1 B3 W

  v! M  H1 C7 G' Y9 E2 U食品衛生處提醒,生食料理所接觸的調理檯面和廚師的手,應該每處理幾份食物後,就要重複清洗,再繼續料理,以免交互污染,外食族則要慎選餐飲店家,也可上衛生署網站參考HACCP輔導證明的全國衛生優良餐廳資訊,夏天飲食衛生多注意,才能吃的更安心健康。
学习了
% E6 m) A4 ~  z* {! h9 S& p公仔箱論壇谢谢分享# {  p+ c- k# i2 j2 i% o3 g

, B9 U, S( i. R, e. `' E. ^www2.tvboxnow.com大家都要小心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