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陳茂波的預算案淪為欺壓貧苦大眾之兇器
+ v9 z7 y/ M( P5 H基督徒陳茂波一上任財政司司長後親自操刀撰寫2018至19年度財政預算案,天主教徒特首林鄭月娥信誓旦旦保證預算案內文將體現「理財新哲學」。正所謂醜婦終須見家翁,預算案所謂「理財新哲學」只是一個赤裸裸「重中產、輕基層」的手段。一時之間,連最為親建制的政黨如民建聯、工聯會、經民聯之流紛紛加入撻伐特區政府之行列。應對著社會鋪天蓋地的咒罵聲,這位基督徒局長還膽敢擺出一副捨我其誰的姿態面向公眾,甚至以淚水搏取市民同情,作為香港基督徒的一份子,難道不應該感到面紅羞恥嗎?
8 G7 e( O& L; {- V9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 O c6 d1 I5 m8 \2 v4 L mtvb now,tvbnow,bttvb(門徒事工急需事奉人手,閱讀下文前,煩請先進入,登記您可以事奉的崗位,多謝合作!)事實上,香港基督徒應省察這份預算案由自稱信耶穌的陳茂波主理。他過往囤積土地、大攪劏房的惡事姑且不談,但他曾在立法會面對議員、全港市民搬出聖經,自言記住「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聖經多番教導信徒要行公義、好憐憫,信徒該如何看待陳茂波這份「處女作」?' {# P0 i, d( a$ r9 M3 _8 U
首先,目前輿論非常注視派錢與否,這點固然值得討論。可惜,大部人的判斷準則在於自己有否受惠。如果信徒恪守「行公義」的原則便該摒棄自己是否得益,或因此而影響裁斷預算案是否合乎公義。自從預算案公佈後,不論在網上、街頭已有很多市民指出它的不是,多半在於自己受惠不夠而忽略社會上哪些群體有極大和逼切的需要,這些都是忽略公義的眼光。另一方面,由於把討論焦點放在某一個體、某一類別人士有否得益,導致容易放過監察政府以及陳茂波是否秉行公義。公仔箱論壇7 P/ w1 Q3 \9 a* Z$ C+ t" j: n- U
「派錢」呼聲之高,根源重點在於特區政府好大喜功,枉花大量公帑興建不必要「大白象」工程例如港珠澳大橋、機場第三條跑道、廣深港高鐵等,屢屢超支成為常態。另一方面,特區政府應對著本地公屋輸候冊人數突破數十萬、醫療系統超負荷、老無所養的問題全然乏力。最明顯的例子是,社會上已有強烈呼聲要求設立「全民退休保障」令年老一族能夠老有所養,可惜特區政府仍執意置基層老人家於不顧。特區政府不去解決樓價高、物價貴、租金升的結構性問題,反之在預算案裡花招盡出以掩飾自身忽視基層的行徑,如此又豈能輕言公義。
- ]) y5 @7 V, }, uwww2.tvboxnow.com此外,要審視預算案能否回應弱者的需要,至於誰是弱者?誰的需要較重要?這當然有一番熱議。陳茂波提出了以下措施︰寬免四季差餉 (不論業主持有多少物業)、豪擲三億予海洋公園派發一萬張門票給學生。另一方面,向基層人士發放福利金「三糧」,向基層學生派發二千元等,這些款項或許能解一時燃眉之急。不過,面對著高租金、高物價的巨浪,無疑只是杯水車薪。陳茂波提出種種「關愛共享」的措施,顯然不瞭解民情或刻意罔顧民情,而偏袒中上階層。事實上,本年度政府坐擁1,380億盈餘及超過一萬億財政儲備,可謂去到一個「官富民窮」的地步,既然可以慷慨免差餉(即是鄭若驊之流,物業多得不清楚有多少空間的全年毋須上繳地稅),又何妨多援助為口奔馳,生活朝不保夕的貧苦大眾?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T. Z; `1 q- t8 R, c
聖經的教導非常清楚,耶穌指出門徒不該為婦人用盡真哪噠香膏膏抹耶穌而感到可惜,因為窮人常在他們中間。若然一個人真的有心賙濟窮人隨時都可以(馬可福音14︰7)。香港的貧民也常在社區之中,政府官員如果要真心關懷他們根本不愁機會,除了在一年一度的預算案中宣佈所謂紓困的措施外,究竟一群在上掌權者有否關注香港社會環境是否適合貧民生活?他們又能否靠合適的勞力改善生活?現今社會實況是,即使獲港府皇恩光照,基層市民仍是等待業主加租(注意差餉寬免,業主待價租出更為有利);物價上漲而薪金永遠追不上,辛辛苦苦儲下的強積金也被「對沖」掉;工時過長,為求生存惟有犧牲生活(選擇不多的中下階層也是如此)。紓困措施聲稱為「派糖」,實質上滿有施捨之意,特區政府的思維正正就是如此扭曲,整體環境足以蠶食這些效用短暫的政策,身為基督徒的陳茂波以至天主教徒特首林鄭月娥膽敢講他們對大眾有多少關懷?
9 `. C) o0 {/ }) O. F/ E最後,如果陳茂波真正服從聖經的教導,他必須遵從三個僕人處理銀子的教訓(馬太福音25︰14-30)。比喻中主人指斥手拿一千銀子但甚麼都不幹的僕人又惡又懶,連他本來擁有的也要取回。這表示耶穌鼓勵信徒盡用恩賜 (也即所擁有的條件)在可行的範圍內盡力做好。預算案裡應如何運用1,380億財政盈餘及一萬億財政儲備,成為最重要的問題。即使陳茂波如何扭盡六壬解釋,也離不開問題的核心;「維持審慎理財的原則。」。他所說的「審慎理財」,顯然是有巨額盈餘下仍不大刀闊斧,沒有盈餘則更畏首畏尾、故步自封。種種說法都得出不作長遠財政規劃的結論。無論如何都不以錢解決存在已久的問題,這與僕人把銀子埋在地下差距不遠。 X; U- y$ F; ~+ a
每當論及香港財政問題的時候,財金官員又擺出一副「你識乜嘢」的模樣,陳司長口中宣認是基督徒,能否以信徒的謙卑、天父教導的愛心來向市民交代預算案各項細節?信徒如果服膺「行公義,好憐憫」的教導(當然可以不理會陳茂波所言),又該如何看待社會的財政政策,本文提出了小量可行方向,其他部分留待信徒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