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電/近日,河北清河縣在進行文物普查時,在縣內高裴村村民王垂儉家中發現一塊“文魁匾”,當地文史專家稱此匾有127年歷史,是當地人王殿甲考中舉人之後製作的,這為研究清朝科舉制度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 ~% m# t* n& t
www2.tvboxnow.com! P4 v* S" {. u3 ^* c6 C* @5 q7 n9 D
這塊匾長175厘米、寬75.5厘米、厚2.5厘米。全匾共62個字,除個別字比較模糊外,大部分字跡完整。匾的正中央題有“文魁”兩個大字,右側上部題有“大主考”三個字,右側下部並排有四行小字。
) `2 c* L V. }4 q6 D' r8 _" s6 Y4 H! s; C
村民王垂儉是王殿甲的後人,他告訴記者,祖上曾有一個大院,這塊匾當時就掛在院子的大門之上,分家時他分到了這塊匾。起初他把匾和很多普通木頭一樣放在角落里,直到家里蓋房時,他用這塊匾當板子,才偶然發現上面竟然寫有這麼多字。
9 c+ l/ _9 Q, K8 x. M- Vwww2.tvboxnow.com公仔箱論壇# n- J3 I% a. X4 ? `& A
據清河縣文史專家許超介紹,該匾為晚清時期清河人王殿甲在1891年考中舉人之後製作的,此人曾在四川一些縣擔任知縣,後在直隸參與處理內政軍務等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