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O 酒店 ESO 酒店圆顶 ESO 酒店内部 专访ESO 酒店建筑设计师菲利普.奥尔
借助影片《007:大破量子危机》,一座造型古怪的ESO生态酒店出名了。现实中,这座位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酒店鲜有人住,是欧洲南方天文台科学家们的“避风港”。酒店建筑师菲利普.奥尔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对《007》并不感激,他表示:“《007》把ESO 酒店拍丑了,这座沙漠绿洲其实远比电影里更迷人、更坚固。”
文/ 周一妍
《007:大破量子危机》片尾,詹姆斯.邦德追逐黑帮老大多米尼克.格林到了沙漠。双方厮杀之时,邦德走上一座沙漠酒店屋顶。那是一座异常奇特的酒店,顶层是硕大半透明的玻璃圆顶,酒店其余的地方都被沙尘覆盖。一阵酣战过后,屋顶轰然坍塌,两人从空中坠落到酒店大厅,出现在观众眼前又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原生态的木制墙壁??最终,爆炸中,酒店化为灰烬。
在现实世界,毁灭的酒店依旧存在。酒店位于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这是比撒哈拉大沙漠更干旱的地区,好像火星表面般气候严酷、寸草不生,甚至连细菌也不能存活。这座酒店名叫ESO酒店,即欧洲南方天文台酒店;它的住客几乎都是全世界一流的天文学家和工程师。原来,阿塔卡马沙漠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促使它成为天文观测的最佳地点,在沙漠中的赛罗.帕拉纳尔高山顶峰,欧洲南方天文台在此建设了一台世界上单一透镜直径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绝大望远镜”(VLT)。为了让在艰苦条件下工作的科学家有个舒适的环境,ESO 酒店应运而生。
9+9德国建筑设计师菲利普.奥尔和Dominik Schenkorz 接下这项任务,建筑了一座真正的“沙漠避风港”—4 层高、120 间客房、有游泳池、有绿色植物的生态酒店。
“沙漠里的房子不一定只能是艰苦的修道院集体宿舍,它可以是富有趣味的沙漠地标,并与环境产生有机对话。”菲利普告诉记者。同时,他透露,他来自德国奥尔与韦伯建筑事务所。相比他的名字,他所属的建筑事务所更被中国人熟知:2004 年上海安亭新镇、2007年设计的大连鲁迅艺术学院和2009 年将建成的上海最大植物园—辰山植物园的设计。奥尔本人参与了后两者的设计。
中国西北窑洞的启示
影片中的ESO酒店可以用“豆腐渣”工程来形容。邦德和邦女郎双双被困在酒店的熊熊烈火中,不断的爆炸和燃烧让人怀疑这座楼是用蜡和燃烧弹做的。这让建筑师菲利普有些愤愤不平。“如今我的朋友经常拿‘ESO’的不堪一击跟我开玩笑。”在现实生活中,菲利普声称,“9 级地震都休想把它震垮”,而建筑师对ESO酒店的坚固自信的原因,归功于中国西北窑洞的启发。
与普通建筑拔地而起不同,菲利普选择反常规地把酒店“埋”到地下,4层楼的酒店均建在地平面以下。菲利普回忆说,1998年末,他着手准备设计图资料时,恰好看到中国黄土高坡上的千年古窑的介绍,经过千百年的风沙侵袭,这些古窑能够保存完好,“我对这类建筑的简单实用主义深深着迷,豁然间,我得到一个启示,可以把建筑建在地下。”
对中国西北窑洞的仔细研究之后,菲利普又对类似的梅萨沃德的印第安壁屋,以及理查德.塞纳的雕塑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出酒店雏形。它利用沙漠中现有的下陷地形,将建筑水平展开嵌入地形中,如同坚实的水坝,顶面平整,主入口通过长长的下沉坡道进入主要的圆形大厅。当初,欧洲南方天文台给菲利普的建筑预算不多,采用“嵌入地形”的设计,帮助菲利普节省了很大一笔开销。更重要的是,埋在地下的酒店依靠“地热”,实现了不用空调却四季如春的神话。智利阿塔卡玛地区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最高可达25°C,夜晚最低为零下10°C。但酒店房屋所有的流通面积都在地下,于是恒久不变的地热温度—15°C成为了它的天然空调,而暴露在外的混凝土表面则具有存贮热能的功能,有助于调节室内温度。“只有在极端寒冷的夜晚,酒店的单体房间才需要移动散热器。”菲利普得意地告诉记者。
“设计中我们还借鉴了中国窑洞的抗震性,采用地形学和几何学原理应对地理、地形以及气候变化的挑战。”菲利普解释说,由于ESO酒店位于阿塔卡马沙漠中海拔2400 米的山峰上,这是一个多地震带的环境,曾经发生过里氏8.5级地震。但由于这栋建筑是嵌入地下的设计,所以一旦地震发生,它将随着地震波一起漂移,成为一座“ 移动酒店”。
“地下设计”解决了阿塔卡马沙漠温差、干旱、曝晒、风沙和地震等诸多问题,但也随之产生一个让人棘手的问题:光线太暗,酒店离不开人工照明,但人工光将直接影响距离酒店2.5 公里远的绝大望远镜的天文观测。
“我们必须把光源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整栋建筑所有的光排放不能超过一只100 瓦的灯泡。”菲利普首先想到的是把房间所有的开口都用特殊的屋面材料封闭,以防止光线外露。
室内外的冰火两重天
《量子危机》最后,大漠中,邦德扔下了反派人物多米尼克,丢给他一罐机油,随后驱车扬长而去。
到过沙漠的人都知道,大漠之中最贵的不是石油,不是黄金,而是水。阿塔卡马沙漠是地球上最干旱的地方,每10 年的降雨量,只能用毫米度量,沙漠的某些部分,数百年都没有降水迹象。
建造ESO 酒店的过程中,负责运送水的,不是汽车,而是坦克。坦克车从2400米的山角下,一吨吨水运送到沙漠深处。在菲利普看来,打造沙漠绿洲的关键,是水源充足。酒店内,除了足够的水源供人饮用以及洗澡之外,菲利普执意要添加两个外人看来可有可无的两大附属设施——一个五六十平方米的热带花园以及一个位于未来派圆屋顶下的游泳池。在电影《量子危机》中,当多米尼克与梅德拉诺将军签约垄断水源的时候,背景依稀晃过一些绿色植物的影子,但这些零星植物只是点缀,酒店最中心的敞开式温室才是一个真正的绿色世界。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和高大的棕榈树,四周遍布小青蛙形状的喷水头向空中喷射水束,让人恍然产生走进热带雨林。温室旁边的游泳池,通过自然蒸发加湿空气。ESO酒店外,空气度仅为5%,酒店室内湿度则维持在让人舒服的35%,湿度已高于我国规定冬季室内空气需大于30% 的标准。
欧洲南方天文台对菲利普的“水环境”相当满意。天文台的助理新闻官Raquel Yumi Shida 告诉记者,2002年在酒店竣工前,所有天文台工作人员只能选择简易金属住宅箱度过漫漫长夜;恶劣的天气让科学家们因口干、舌燥、咽痛选择提前打道回府;一般驻智利的欧南台工作人员每隔4-5 星期轮换一批,但许多人都坚持不了这么久。当ESO酒店开张后,工作人员轮换期加长,大多数人回欧洲后皮肤还是润润的,没有脱皮现象。
除了让酒店内的住客能够更好的享用水,菲利普还提供了所有住客一个欣赏水的好机会。在酒店造型设计时,他独具匠心把酒店设计为L形,其中朝南的一面最为狭长且立面暴露在外,其他三面嵌于地面之间。120 间房间户户朝南,住客打开窗户走进阳台,几千米外太平洋的壮丽风景尽收眼底。
与沙漠“共生”
建筑学家格特.克勒评价ESO酒店说,“它不像大多数酒店建筑以经济利益为目标,而是单纯从特别的空间和建筑美学上加以考量。”在荒芜的沙漠建造一个史无前例的建筑,菲利普也曾有过担心。“任何一栋在都市里看上去再标准不过的建筑在沙漠中出现,只要有一点点设计不周,看上去都可能成为一个‘怪物’。”菲利普对记者说。
在设计时,菲利普特别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共生性”,使建筑与位于赛罗.帕拉纳山顶的高科技的观望台形成直接而富有意味的对比。酒店内部全部选用混凝土、钢、玻璃、木头等材料,暴露在外的立面使用粗糙的混凝土板,砖红色的材质在风沙磨砺下与环境融为一体,有些颜色突兀的地方还被涂上红色粉末,与沙漠的色调相吻合。
酒店唯一突出地平线的是由钢骨架构成的穹顶,直径达35 米;它从中部的休息区域升起,同时形成一个与望远镜上巨大的凹面镜相对比的体量。茫茫沙漠中,整座建筑只有微凸的圆顶弧透露出它的下面还存在着一个人造的世界。
“这个建筑看上去像是一个自然的高原,长年累月强风的侵蚀,让它产生断垣残壁的废旧感,与沙漠融为一体。”菲利普表示。
《量子危机》中有一个镜头,两个“波利国”的警察坐在ESO酒店主立面阳台悠闲地喝着啤酒,遥望远处的太平洋。菲利普说:“设计这个西南向立面是一个极有趣的过程,一是需要尊重自然条件,另外是要满足人的需要。起初,我们计划用半透明的玻璃,后来我们发现玻璃的种种弊端,如白天过多的日照,和夜晚过多的人工光外露等,决定改用不透明材料。结果却遭到欧南天文台员工的强烈反对,长期与高科技器械打交道的他们极度渴望拥有一个自由开阔的视野。于是,我们接纳了他们的建议,从120间客房的每一间向外伸出用作餐厅的凉廊,人们的视野可以从这里穿过沙漠眺望太平洋的壮丽景色。”
据悉,整座酒店的建筑共花费1100万欧元;建筑材料均属于环保材料,不会导致任何污染,鉴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可谓是全球最别具一格的“绿色建筑”了。但让人遗憾的是,正由于人迹罕至的沙漠,大多数国际建筑奖项的评委在评定前无法前往现场考察,导致这座建筑失去许多应有的“礼遇”。而媒体记者也很快将它遗忘,ESO 酒店竣工那年,外界对它的报道加起来还不如《量子危机》热映全球后来得多。
对此,英国《卫报》知名建筑评论家Jonathan Glancey 站出来为ESO 酒店打抱不平。他表示,这种纯真、朴素的建筑虽不能被定义为“五星级”或“七星级”,“叫我说,我觉得它是百万星级,因为在它头顶上,拥有超过一百万颗星星闪耀。”
“现代社会的摩天高楼努力使人们被人世间的欲望束缚得更紧,不断渴望索取和花费,周而复始。ESO 酒店告诉我们需要将这一切终止,才能摘得最亮的那颗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