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一代智能机器人:胡搅蛮缠才更像人(组图)

最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冠军也许根本没接近所谓的技术临界点,模拟人还差得远。它们只是有更精密的语言解析器和语言脚本,编得更好而已。
' Z3 ^% b+ E" U公仔箱論壇


2 [5 |: z" |% J1 n0 ^5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聊天机器人“乔治”,39 岁,单身,正在积极地寻找网友

tvb now,tvbnow,bttvb+ R: D8 ?" |% ~2 U
什么样的机器人看起来会更像人?如果2008 年勒布纳奖的冠军得主埃尔伯特(Elbot)算是标准,那么答案就是风趣幽默加上点歪酷的个性。“嘿,最近混得怎么样?”2008 年10 月,在专门以混淆机器人与真人为目标的勒布纳大赛结束后,《计算机周刊》的伊恩• 格兰特通过键盘采访了冠军——聊天机器人埃尔伯特。“呵呵,我的人工智能脑瓜回答你的问题难了点。你怎么样?”对方的回复有点出乎格兰特的意料,“嘿,你怎么自己说露馅了!”“诶?是啊哈,该死!”
  w5 L6 a2 E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埃尔伯特公开地调侃自己就是机器人,反倒骗取了总共12 名评委中3 名评委的信任。3 个人都误把他当作是人,而不是机器。与想象中的机器人不同,埃尔伯特的幽默感让它甚至比一些真人更加健谈。连埃尔伯特程序的设计者弗雷德• 罗伯茨都感慨说:“我自己都希望能像它那样。它的回答总是很巧妙,突破了逻辑对答的那种机械的感觉。”tvb now,tvbnow,bttvb2 J/ Y5 h: S- ^8 R. z9 G) p: n
埃尔伯特的个性估计很合比赛的创始人“美国牛人”休• 勒布纳的胃口。除了这项比赛,勒布纳在人工智能领域并无其他惊人之举,他只是一个普通的金属配件制造商,掏钱赞助了比赛,仅此而已。他的名声多半来自他在社会活动中的激进表现,比如,公开支持卖淫。他曾拿妓女和嫖客所面对的社会困境与阿兰• 图灵当年所面对的同性恋困境相比——作为计算机时代到来前机器智能的先行者,阿兰• 图灵最终选择了自杀。20 世纪50 年代,图灵设计了著名的图灵测试,成为检验机器是否拥有思考能力的经典标准。他让程序和真人混在一起,同时和参评者进行网络对话,如果程序让参评者分不清它到底是真人还是程序,那么它就被认为具有思考能力。20 世纪80 年代末,勒布纳开始对图灵测试着迷,准备自己开发聊天程序。人工智能最早之所以能吸引勒布纳的兴趣,多半是因为图灵测试那种略带“搞浑”的意味。另一小半,则是因为能出名。
; {' V9 o) y$ r. Awww2.tvboxnow.com

0 V% A# o- w  h" {

聊天机器人

9 r& W7 R+ n! W) X

( N4 \5 n+ I+ u% b, bwww2.tvboxnow.com聊天机器人最早是为心理治疗而开发的。人工智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软件,也是最早的与人对话程序就是由系统工程师约瑟夫• 魏泽堡和精神病学家肯尼斯• 科尔比在20 世纪60 年代共同编写的。他们将程序命名为伊莉莎(Eliza),灵感来自于肖伯纳的一出戏剧。伊莉莎的结构非常简单,它会在对方的言语中进行关键词扫描。关键词被按照日常使用中的频率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伊莉莎会逐一在自己的脚本库里检索,看是否有对这个词的说明,接着第二个。如果这是一句完全陌生的话,它就做出通用的回答,例如“你具体指的是什么?”“你能举个具体的例子么?”,让诸如此类的对话来拖延时间。如果这句话能看懂,也就是找到了对大部分关键词的解释说明,它就会根据说明来造一个新句子。伊莉莎所涉及的人工智能并不复杂,它只是第一个能与人直接对话的计算机程序。1966 年,科尔比在伊莉莎的基础上开发了帕里(Parry),它能够模拟妄想狂患者:
% _" W& y' z1 A9 F. @7 ?公仔箱論壇“为什么你会在医院?”
4 G: g  L! m' W7 J# r: O6 `. n  ]公仔箱論壇“我不该在这儿。”
. C* Y2 q) T( N$ ?; J7 k公仔箱論壇“那是谁把你带来的?”- w' f2 p1 _7 d' O6 O
“警察。”tvb now,tvbnow,bttvb, ]1 C3 |1 D, S/ B5 L6 ^
“警察为什么带你来?”
1 B+ l4 \: G9 \2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他们抓错人了。”
3 h; o: @# ]" ^3 P1 \* W% a6 A帕里比伊莉莎更成功, 很多精神科医生们都无法单纯根据对话来识别出它其实是程序。《人工智能——大脑的镜子》的作者哈里•亨德森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妄想症患者的特点就是思维倾向于机械僵化的反应,这和计算机很相似。
- y, `1 W2 M7 a0 z.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不过,聊天机器人的成功让约瑟夫• 魏泽堡对人工智能的未来产生了担忧。他害怕过度沉迷于塑造虚拟世界的程序员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绝对权力,他举了黑客的例子,对那种欲罢不能的程序员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继而投身到反技术滥用的活动中去。+ |1 e! l, ^. v1 j! P7 `  D6 h
20 世纪70 年代之后,以聊天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发展被认为陷入了瓶颈。伊莉莎的后继者艾丽斯(A.L.I.C.E,人工语言互联网计算机体的缩写)和埃尔伯特与伊莉莎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只是拥有更精密的语言解析器、语言脚本和语句生成器。但是互联网的兴起让许多程序员非常乐于开发这样的软件。网络是一个广阔的平台,在网上用XML 语言编写开源的聊天软件成为一件新的乐事。一些发烧友甚至通过粘贴的方式让两个聊天软件对话。两个机器人互相试探对方的意图,带来了不少乐子。然而,这正是让魏泽堡忧虑的地方。他认为,人们只是用计算机技术制造出了一些人类智能的粗浅替代品。就像这一届勒布纳大赛结束后,埃尔伯特的“老爹”弗雷德• 罗伯茨说的,他不太认为埃尔伯特真的进行过思考。按照规则,如果机器能以文本形式骗过半数以上的评委就能获得银牌,如果在语音对话中一样不露马脚,那就能获得金牌。埃尔伯特虽然是冠军,但也只获得了铜牌。这多少证明魏泽堡没有过于悲观,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到现在,能够“真正模仿同情怜悯等复杂人类感情”的机器还远没有出现。除非图灵的那一套理论根本就错了,否则机器人要像人还早着呢。
真的是昕科技 ,不知什时候能大众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