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日震後重建房屋 僅1%施工

【明報專訊】昨天是東日本震災第500天, 《朝日新聞》報道,雖然當局在災後揚言會在重災區岩手、宮城、福島三縣,合共興建2萬間低於市值租金的復興房屋予災民入住,惟目前開始動工的僅229間,只佔承諾興建的1%,約27萬災民仍在臨時鐵皮屋內蝸居。港人義工莫浩翔曾到訪岩手縣釜石市和大槌町參與災後重建,他也向本報表示,沒見過政府派員重建,當地居民亦告訴他,看不到政府有任何重建計劃。tvb now,tvbnow,bttvb% q3 L) F9 }8 N/ M, i' t. `/ j
1 [0 [" T" V- D; h7 `- `
老婦無援 求助義工
# O4 F3 L+ ]: `/ E& N/ F) k7 J
3 K4 V6 b$ H# W" P- Q- Y* r公仔箱論壇莫浩翔向本報舉例說﹕「釜石市面積頗廣,市中心距離海邊約30分鐘車程,但即使在市中心亦只見過1至2間因震災損毀的房屋正在復修;在釜石市沿海及大槌町等較偏遠地方,被震災摧毀大部分房屋,只見一座座堆起來的瓦礫堆,每天僅得寥寥數架推土車協助清理,從未見到日本政府派員建屋或協助。」他又指,義工們曾協助一名決心重建家園的老婦。她在山坡上的舊居盡毀,堆滿污泥,必須先清理才能重建家園。「老婦曾向政府要求協助但不果,她唯有請求義工協助。」1 ~, C) J$ f8 |

, h9 r5 ?/ K4 X. q+ \7 p# Z  ptvb now,tvbnow,bttvb縣政府揚言:可用土地太少
( t( X; e# F( ]/ Q5 J" {
2 p3 r6 [& a. W' `  |2 t" w6 K9 ~《朝日新聞》報道,對於重建房舍進度緩慢,宮城縣的辯解理由是「公地幾乎已用來搭建臨時房屋,而高地上平地少之又少」;岩手縣則聲言「要徵用面積寬廣的土地,必須花時間和地主交涉」,建築工人和材料也不夠。3.11後災民大多入住臨時鐵皮屋,居住期限為3年。報道直指,由於復興房屋未及興建,到2014年底居住限期屆滿時,預計將有超過6200戶災民流離失所。. b* w* Z1 P' l  \

( K4 J7 B( j; ^. N公仔箱論壇另外,《朝日新聞》又指福島第一核電站轄下一家工程承包商主管,曾下令工人以鉛板遮擋測輻射儀器,以降低輻射讀數,有工人為保飯碗配合造假。www2.tvboxnow.com" G& j& a" T3 S! m! D% S8 u
www2.tvboxnow.com  U5 @' g( m' K) D
明報記者( m% v% G) k& E& }
8 g2 A5 s) Q# b/ d

  P4 w5 p6 P: ^: K義工隊伍為老婦清理在震災後只剩下木地基的「家」(上圖)。下圖為一眾義工辛苦清理,拆除老婦「家」中的木地基。
, u& B2 L+ ~: ?& @. gtvb now,tvbnow,bttvb/ X3 Y/ u; F9 S9 ~% \( F; d
www2.tvboxnow.com' {& J: H$ _* [; t3 G5 h/ S

. `+ P) O" H" K' P4 U' ~! j
; {% e& X. S% v7 [, ]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O! C7 @; t( `
港人義工莫浩翔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