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前的經濟來看,每天工作11個小時似乎是常態,但是經常加班可能會讓憂鬱症風險增加1倍以上。
: [6 `; Y1 p* h1 b* pwww2.tvboxnow.com 8 f9 B( Q9 S6 o9 E% Y% X1 X+ h
雖然長時間工作對身體有害,但也有證據顯示對大腦有益,與憂鬱症之間的關聯性則瞭解的不多。各種遺傳、生理、以及情緒因素,會使人容易因憂鬱而受到傷害。人們在工作場所長期感受到的壓力,被認為是憂鬱症的因素之一。
, i& B6 |. p4 J.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公仔箱論壇- f0 A0 u2 r& S
憂鬱症的警示跡象包括失眠、感覺有壓力、煩躁不安和不滿、或是缺乏常會讓你快樂的事情,還可能在工作時失誤較多、難以組織或集中注意力。
4 f8 p* G% P0 ?) ]www2.tvboxnow.com 6 [' _! A5 t6 ]; j' q5 x4 @$ `; D9 r
目前的經濟環境使得數百萬人只是為了糊口工作時間極長,或是有2、3個工作,你要如何分辨是否是這些工時影響你的心情?工作狂也不能倖免於憂鬱症,但他們罹患憂鬱症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因為他們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工作較時間更長的人好一些。
g* I: ?% E& o% ^: {$ V
) p5 Z" T7 c6 y; z 發表在PLoS ONE期刊網路版的最新研究,是從1991年開始觀察2千多名英國公務員,平均年齡47歲、沒有心理問題,6年後接受心理健康篩檢,結果發現有66件嚴重憂鬱症的案例。公仔箱論壇& I# s, I6 g# R0 R" P) b
0 m6 E: w0 h. Y. K( s# | 工作超過11小時的男女,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會比上班不到8小時增加1倍,適度飲酒的較低階年輕女性公務員也比較可能憂鬱並有慢性病。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3 F0 n* L2 G" A* b
" `( N4 u1 ?7 H- twww2.tvboxnow.com 芬蘭職業健康研究所的Marianna Virtanen博士認為,工作時間長可能與放鬆的時間較少和睡眠較少有關。也可能工作時間過長造成與親密的人關係緊張,可能會引發憂鬱症。
8 i: ^; K! s6 I M$ X;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X2 ~" u5 o A( L6 y
雖然這篇研究是在90年代做的,但近來科技將我們與工作綁得更近,Virtanen博士表示,工作不再限定時間和地點,讓一些人覺得他們的工作會用到上班以外的時間。1 r! A8 d( w' _3 O. V
' |/ x5 L' J+ k( a 麻州麥克萊恩醫院的Randy Auerbach博士認為,工作時間長不是憂鬱的唯一原因,但它可能扮演一定的作用。現實情況是員工往往被迫做更多,以保有他們的工作和收入,如果無法減少工時的話,就要問自己,能為自己的精神與身體健康做些什麼?
, O! o% ]: `: n7 B/ kwww2.tvboxnow.com
% Q, [% f+ y1 T' d7 twww2.tvboxnow.com 較長的工作時間會導致與親人共渡、關注自己健康的時間更少,睡眠往往不足,運動和吃健康食品的計劃也不足,與家人和朋友的時間可能會排在次要位置。
. b0 T) w. t2 K) Ctvb now,tvbnow,bttvb
! `( W" l, q6 b.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irtanen博士認為,工作壓力和工時較少是重要的,她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其他建議包括區隔工作和休閒時間,不要省略掉休假時間,並且注意健康,特別是睡眠和運動。
$ K, r; _3 M5 n* x
6 a) ^- P d# b8 F5 M4 b" y+ l* f公仔箱論壇 這篇研究只有觀察白領的公僕,對於藍領或私營部門的員工是否有類似的結果目前還不清楚。tvb now,tvbnow,bttvb U: X2 X# C$ S7 `/ ^(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U2 k* P: E, h0 u1 m7 e; D! |7 x
) O+ ]" I( ?+ l) b" C: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z) D2 w5 e$ s' ]9 j; J8 P4 W
* x# U+ `$ Y+ h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D* O* |9 p, m% y. A
出處: WebMD Health News 公仔箱論壇% y9 A# z) J4 V1 p N
作者: Cari Nierenberg
, q6 z" N, _, _+ P7 S審閱: Brunilda Nazar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