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電/中原地產董事施永青14日在730發表文章說,朋友剛退休,召好友飯聚;席間表示:他最感覺安慰的,是已為子女各自買了一層樓,以後他們的生活該不會成問題。 : V% D& d% v7 l! Q8 X
1 |. h, A4 X, m: W% fwww2.tvboxnow.com 文章說,如果一個人得為子女買好樓之後才可以退休,那香港真是大部分人都沒法退休。因為,在香港能為自己買到樓的人也不足60%。
. i8 k: ?, ~- B0 y8 S3 Wtvb now,tvbnow,bttvb
; B4 Q1 l, t/ ] 不過,由於樓價飆升得很快,遠超年輕人收入增長的速度,要香港的新一代憑自己的能力買樓,確是並不容易。 www2.tvboxnow.com, g- G- j* a; @6 g8 K Z G
* @1 n( i) j6 I. D- B: w
這種現象並非香港獨有。有20%的美國父母表示:曾資助子女置業。英國的調查則顯示,只有20%的青年人可以憑自己的能力置業。 tvb now,tvbnow,bttvb! V% D+ R; B3 }% j
tvb now,tvbnow,bttvb3 {7 b7 q( z2 l$ b3 V
文章說,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二次大戰後經濟起飛,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一代,職途發展順利。他們的父母較窮,所以他們很有危機感,知慳識儉,較能積累起財富。他們在為自己買樓後,還為自己的家人買樓,惠及的對象包括父母、兄弟、子女。
9 h0 s5 c7 c2 ?3 Z8 }tvb now,tvbnow,bttvb
+ f z; |' W. `, c; Y7 m; L 西方人替親人付錢買樓後,多會要求親人日後本利歸還。但中國人最多歎一句“一生兒女債,半世老婆奴”算了。久而久之,子女們反而以為,父母為他們買樓,起碼是付首期,乃理所當然的事。香港的樓價與年輕人的負擔能力脫節,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樓價已被父母的負擔能力扭曲。如果父母都不替子女買樓,樓價可能升不到這個水平。子女買不起樓的原因,可能是父母既有本事,又願意為子女犧牲。 公仔箱論壇: A# F0 M' `* e" L
tvb now,tvbnow,bttvb: M+ f" L, H s! w
文章說,我們年輕時候的心態與現時新一代的不同。我們知道要買樓就得節衣縮食儲首期,但現時的年輕人卻不願意犧牲自己的生活質素,要節衣縮食豈不是等同要做“樓奴”,他們可不願意向“地產霸權”低頭。但這並不表示他們會安心租樓算了。他們覺得自己讀書這麼辛苦,沒有理由讀完大學,做了律師、醫生,仍未能成為業主?政府在這方面責無旁貸。 tvb now,tvbnow,bttvb1 F# ^9 ]" o: M3 ~" q8 b& b
- [8 }# W" T$ s6 ` 現時在青年人之中,父母有能力為他們置業的,對社會的怨氣較少;父母沒有能力協助他們置業的,就把矛頭指向政府,認為這是官商勾結,任由地產霸權橫行的結果。 tvb now,tvbnow,bttvb3 S% b+ i k2 n' \- U
. A, \6 S4 H, {) x( V9 X! stvb now,tvbnow,bttvb 現實確是:有樓的人才較容易透過樓價上升分享經濟增長的好處;沒有樓的人乾收一份薪金,往往連通脹都趕不上;以至社會出現了嚴重的分化。有樓的人比較容易變成保守派,他們是既得利益者,不想社會大變。沒有樓的人,覺得自己是受害者,他們較容易成為反建制派,希望藉著改變社會去改善自己的命運。 , y0 k, u Y1 [. H
5 L( I9 X8 y+ J, K#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文章說,因此,父母若果想自己的子女將來成為革命派,就不要協助他們買樓。這會把他們困死在供樓的責任上,失去鬥志。相反,父母若想子女安分守己地做人,就應該早日鼓勵子女儲首期供樓,背上了樓按,就只好修心養性,並希望社會不要動盪,這樣不動產的價值才會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