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自閉症兒童比率越來越高,但目前自閉症仍無藥可醫,只能仰賴行為治療。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薛一蘋研究團隊耗時9年,不僅找到自閉症的關鍵基因,登上國際頂尖期刊,也發現肺結核藥可有效治療自閉症,若有第一線醫師願意投入臨床實驗,相信對自閉症家庭將是一大福音。
& F3 o. O9 |. g& \, l; y公仔箱論壇薛一蘋表示,台灣目前針對自閉兒的統計尚未有明確數據,不過根據美國最新統計,每88名兒童中即有1名自閉兒,且男童發生率更是女童的5倍;受到環境毒物等因素影響,台灣自閉兒的比率也愈來愈高。/ m/ Q; X- _9 k8 g& i d9 `
自閉兒 男童多於女
. m& P' I" Q. J; z& ]. \公仔箱論壇薛一蘋指出,自閉症泛指社交及溝通能力低弱、缺乏變通能力、重覆行為、學習記憶能力較差,但自閉症不是單一基因突變的疾病,是數以百計基因突變造成,根據美國研究指出,TBR1是發生率第5的自閉症致病基因。
! _5 Y2 M6 g& R2 l) ~" v' z# |tvb now,tvbnow,bttvb於是研究團隊針對TBR1缺失的小鼠做實驗,實驗發現,正常小鼠杏仁核有「後段前連合」,但缺乏TBR1基因小鼠,就缺少「後段前連合」,導致產生類自閉症行為;加上杏仁核是掌控社交能力、情緒反應、恐懼記憶形成,這和自閉症症狀極為相關。公仔箱論壇, q7 v6 q A8 X* l$ H7 Y; }! \
於是研究團隊嘗試用原本治療肺結核的藥物「D-環絲胺酸」,注入有類自閉症小鼠杏仁核中,證實可活化TBR1控制的離子通路,讓原本不理人的自閉鼠,開始追著另一隻老鼠的尾巴跑,恢復與一般正常鼠無異。
( Z! E" p: x/ M0 k舊藥新用 尚待實驗
/ j; X6 p7 B* P3 I; ^1 _研究團隊表示,「D-環絲胺酸」除了可治療肺結核,後來不少醫生也拿來輔助治療焦慮、強迫症患者。薛一蘋認為,未來自閉症病人只要進行MRI(核磁共振造影)確認是否有神經迴路異常,一旦確認就能以「D-環絲胺酸」治療,但「舊藥新用」商品化仍有待第一線醫療學者從事臨床實驗或藥廠開發。
! G U$ ~/ [: N2 c, {1 G此外,薛一蘋團隊發現連結杏仁核的神經迴路異常時,會導致類自閉症行為,這也是全球第一個發現特定神經迴路缺陷,會導致自閉症的研究,該成果登上今年1月《Nature Neuroscience》(國際自然神經科學專業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