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世界最小鑷子 可夾住單個病毒或分子(圖)


2 e( _5 W. P) \+ o( h0 H8 Y#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H) n( I5 ]( S: a, A3 s據國外媒體報道,西班牙和澳大利亞科學家研製出世界上體積最小的鑷子,可夾起單個病毒或分子。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物理學家馬修-胡安表示這種裝置能夠為希望操作生物學樣本或者使用納米晶體建造微小結構的科學家帶去福音。他說:“據我所知,這是迄今為止製造的世界上體積最小的鑷子,允許科學家操作、掃描和移動病毒等非常微小的物體。”
, H, I8 S) _4 R( f2 A' Hwww2.tvboxnow.com
7 z' O3 x3 Y+ o  \www2.tvboxnow.com
tvb now,tvbnow,bttvb& |- ]5 z) G- P1 k$ M- d! g
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鑷子不同,這種鑷子利用高度聚焦的光束抓取和操作物體。在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雜誌的研究論文中,胡安和研究論文合著者——西班牙光子學研究所的羅麥恩-奎達特描述了這項技術。研究過程中,科學家讓聚焦的激光束穿過帶有金屬層的光纖。在光纖的頂部,激光束形成一個類似蝴蝶結的開口,由兩個重疊的三角形構成。胡安表示這種形狀的開口允許他們對光束進行精確控制。' o; U: L8 Q* R% b- y

8 ?! y+ Z7 Y3 G1 ^% P  }2 |公仔箱論壇

  ^* U! D1 u8 I" i公仔箱論壇胡安指出這種激光鑷立基於所謂的“自感應反作用機制”。在設計上,激光鑷能夠在存在物體情況下進行自我調整,而後抓取物體。科學家在論文中表示:“換句話說,被抓取的標本在這個抓取機制中扮演了一個活躍角色。”這種蝴蝶結形激光鑷只會產生非常微小的力,不會因為溫度的升高增加,防止破壞生物學分子。
9 L% {. W4 L$ d$ u; l8 T1 uwww2.tvboxnow.com7 N0 ?! M" o/ B, e' h/ Y

5 s# F" ~9 N1 d; H3 V7 R7 K科學家在論文中指出他們成功利用這種裝置抓取一個直徑只有50納米——相當於人類頭髮直徑的千分之一——的塑料球,並在幾分鐘時間裡將小球移動較遠距離。胡安稱:“這是一次概念驗證。我們的目標是將我們操作生物學分子等微小物體的能力推到極限。”一直以來,科學家便在尋找操作微小物體的方式,尤其是在生物學研究領域。生物學結構非常脆弱,容易被熱量或者物理學壓力破壞。他說:“這種非入侵式方式開闢了納米科學的一個新世界,提供了一種空前的方式,操控納米尺度的物體,包括對熱量敏感的生物學樣本。”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