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千奇百怪] 傳說中能預知豐年與否的朝天門靈石(圖)


嘉陵江、長江兩江交匯處的江面下隱藏着長約200公尺的“靈石”。



據史料記載,在兩江交匯的朝天門水域,有一塊長約200公尺的巨型石頭暗藏在江中。巨石上鑿刻着12處碑文,記錄了從東漢建武年間到清朝康熙年間共17個年份的枯水情況。但自乾隆十九年(1754年)以來,再也沒有巨石的出水記錄。


根據重慶日報報導,朝天門碼頭,人來人往。放眼望去,碧綠的嘉陵江水與褐黃色的長江水激流撞擊。激蕩的水域下,會藏有傳說中的能預知豐年與否的巨大靈石嗎?“我小時候就聽說過這塊石頭,據說是一塊記錄川江水文的枯水石刻。”在朝天門碼頭長大的、現年60歲的渝中區居民盧延輝說,“聽老人們說,這塊石頭相當神秘呢,它一出現,這一年就會豐收,但遺憾的是我至今還未見過。”


專家肯定朝天門水下有靈石 朝天門真有這塊靈石嗎?


大陸重慶市考古專家胡昌健給出了肯定的答案。“靈石位於朝天門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的石樑中部的水下石盤上,長約200公尺,上面鑿刻着12處碑文,有從東漢建武年間(西元25~西元27年)到清朝康熙年間共17個年份的枯水記錄。”胡昌健介紹,因東晉義熙三年(西元407年)上面鑿刻的《靈石社日記》,於是便將這塊石頭稱為“靈石”。


記者在《劉規》中看到,關於朝天門靈石一事,有如此記載:“朝天門外漢江水底石磐上,碑形天成”。不僅如此,在《諸道石刻錄》、《復齋碑錄》、《寶刻叢編》、《劉規》、《全唐文》等史料文獻中,都可以看到朝天門靈石的記載。渝中區文管所的工作人員透露,據目前考古所知,朝天門靈石在唐代出水13次,宋代1次,明代1次,清代4次。最後一次出水記錄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距今已有250年。史無戲言,既然有文字記載,朝天門靈石看來是真的存在。


傳說靈石見了天光就豐收


“傳說朝天門靈石非常靈驗,只要見了天光,這年就會豐收。”盧延輝說,這個神秘的傳聞,也讓他從小對這塊石頭充滿了好奇。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關於靈石顯現是否能預言豐收之事,相關史書的記載也是各執其詞。


清代巴縣詩人龍為霖用“百穀穰穰兆年豐”來描繪的朝天門靈石露水兆豐年,而同代詩人周開封也寫詩“舊傳見則年必豐”跟隨附和。然而據歷史記載,明弘治十七年(西元1504年)靈石露出來,該年卻大飢。清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靈石又一次現身,該年又是大災,5月至8月沒下大過雨,樹木幾乎都枯死完了。在民國時期的《巴縣誌•金石》中,當地知縣王爾鑒寫道:“明弘治改元,碑現,年飢。”


種種各執其詞的記載,讓朝天門靈石的“預言”更加神秘。


推測石上文字早已被磨損


“朝天門靈石有重要的考古價值、民俗價值。”胡昌健說,這也是考古專家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找尋它下落的原因。大陸水文專家易哲文曾透過水文法,推測出朝天門靈石出水的海拔水位應在159公尺左右。這無疑為找尋朝天門靈石提供了一條捷徑。“159公尺左右是出水線的話,我們很可能曾對朝天門靈石視而不見。”考古界有專家如此推論,引來一片嘩然。甚至有考古專家以此大膽推測,1937年朝天門靈石應該露出過水麵。


據相關資料顯示,1936年6月到1937年5月,四川盆地連續300多天沒下大雨,川江水位異常低,支流嘉陵江的很多地方可以徒涉而過。因為枯水,輪船被迫停航,望江興嘆,盧作孚的民生公司也不得已使用川江“枯水三段航行”。“枯水三段航行”就是將長江上游宜昌至重慶的航線分為三段,每段根據不同的水位、流速、地形來調整馬力、船型、速度合適的輪船分段航行運輸。可見,因為這次枯水,給當時的航運造成了諸多不便。但遺憾的是,因缺失1937年朝天門靈石出水的文字記錄,因此,這也僅僅是種推測。


不過1999年和2003年,當朝天門水位在159公尺左右時,重慶的考古工作者又集體做了兩次努力,尋找朝天門靈石,胡昌健也參與了這次行動。“當時找到了約200公尺長的一塊大石頭,但沒有找到石頭上的題刻文字,所以大家不敢斷言那就是朝天門靈石。”他遺憾地說。2007年2月,朝天門水位甚低,胡昌健獨自一人再次去尋找朝天門靈石,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早已看見了它——就是曾經的“江上明月”囤船邊的那些長且闊的條形石樑!它們已經露出水面了,只是上面布滿了坑坑疤疤的“點”痕,那是支撐桿“戳”所致。


為何這塊石頭就是朝天門靈石?


胡昌健推測,根據水位線判斷,朝天門靈石的位置正好是船工支撐桿要“戳”的地方。晚清時期的朝天門碼頭十分繁忙,支撐桿“戳”得更厲害,到了近現代,輪船船底又對朝天門靈石長期磨損,因此,長且闊的條形石頭上沒有發現任何文字,只能說明靈石上的文字早已被磨損掉,不存在了。不過這到底是一家之言。朝天門靈石究竟是“相見不相識”,還是“長眠江中”,還有待考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