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最近發現,在浩瀚無垠的茫茫虛空中相隔數十億年的類星體竟然以一種人類無法理解的方式排列着。天文學家們研究了將近一百個類星體,然後發現這些超亮星系中央的黑洞的旋轉軸彼此之間是相互對齊的。這種排列在整個宇宙中都是最大的。
類星體,又稱為似星體、魁霎或類星射電源,是一類離地球最遠、能量最高的活動星系核。類星體與脈衝星、微波背景輻射和星際有機分子一道並稱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四大發現”。
在光學望遠鏡中觀察,類星體與普通的恆星看上去似乎沒有區別。類星體距離我們如此遙遠,而亮度看上去又與銀河系裡普通的恆星差別不大,可以想到它們具有相當大的輻射功率。計算表明,類星體的輻射功率遠遠超過了普通星系,有的竟達到銀河系輻射總功率的數萬倍。
現在科學界已經達成共識,類星體實際是一類活動星系核。
類星體是人類已知的最大的物體之一,在每一個類星體的核心都有一個超級黑洞。這些超級黑洞周圍都被一個由高熱材料組成的旋轉環轉結構包圍着,這些物質會沿着黑洞的旋轉軸高速噴射出來。
利用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台的巨型望遠鏡,演技小組對93個類星體就行了分組觀察和研究。他們所觀察的宇宙是只有當前宇宙年齡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他們在觀察遠古時代的宇宙。小組注意到儘管這些類星體像距數十億光年,它們的旋轉軸仍以某種規律排列着。
於是乎研究小組想看看在那時的宇宙在大尺度的空間上這些類星體的旋轉軸是否相互連接着。當看着屏幕上百億年尺度的類星體分佈時,天文學家們發現,類星體的分佈並不均勻,它們形成了一個網狀結構,之中有許多的空隙。這種布置被稱為大型結構。
研究團隊並不能直接觀測到各個類星體核心的旋轉軸或是其形成的射流。為了了解各個類星體的旋轉軸方向,研究小組不得不通過測量各個類星體發出的光偏振方向。這個偏振方向有利於研究小組對類星體的旋轉軸方向進行推斷。
研究結果表明,這些類星體的旋轉軸都趨向平行於它們所處的大型結構的方向。這意味着如果將這些旋轉軸延長,各個類星體的旋轉軸將組成它們所組成的大型網狀結構的樣子。如果這是一種偶然的結果的話,可能性會不到百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