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歲的小芬去年六月因膝蓋及腳踝關節疼痛、腫大,走路困難,膝蓋活動度大幅降低,而後到醫院求診,被確診是罹患兒童特發性關節炎,經生物製劑治療,小芬現在不會腳痛了,還可以跑步、騎腳踏車了。
& P. R8 ]" A& Z* \4 p, }' Stvb now,tvbnow,bttvb7 h: r' i3 ?* z7 _5 D' j
腳痛、不愛走路 膝蓋腫起來
7 [' ~8 N6 `/ N* F- R L# ktvb now,tvbnow,bttvb小芬的媽媽表示,滿二歲的小孩應該是活蹦亂跳了,但小芬卻常喊腳痛痛,不愛走路,要大人抱,後來發現她的膝蓋及腳踝關節腫起來,膝蓋無法伸直,於是帶她去看醫師,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了半年左右。
, r+ [: N# r, v4 U( ]
4 x" j. F2 O0 {% F. g6 v; H+ Z2 m; ~www2.tvboxnow.com關節紅、腫、痛 活動受限制
I6 B+ a8 i" h( M4 S( dwww2.tvboxnow.com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兒童過敏免疫科醫師楊樹文指出,小芬罹患兒童特發性關節炎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 ,是兒科最常見的風濕病之一,發作於16歲之前的兒童,主要原因是關節滑液膜因慢性發炎導致關節發生紅、腫、熱、痛及關節活動度受到限制,症狀出現在膝關節大約6成,佔多數,其次為腳踝、手腕與手指關節,如果不能在早期及時診斷以及給予適當治療,常常會導致關節永久變形甚至造成終身殘廢。
7 X' A1 |9 y9 e3 y" hwww2.tvboxnow.com
) h# t7 N0 F, L# P. jtvb now,tvbnow,bttvb發作於16歲前 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 p3 B: |( ^- j6 B C3 m9 }' w, ^
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兒童特發性關節炎,發作於16歲前的孩童,平均發病年齡為6~12歲,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楊樹文醫師表示,只要症狀持續6週以上,或有長時間的晨僵(早上醒來時,會覺得肢體僵硬、疼痛,但活動後不適症狀會好轉)等症狀,應盡快到兒童免疫科就診,以免病情惡化。www2.tvboxnow.com }7 [+ Y- _* N: ?& k: T$ F
: g, g2 c( k+ x; H& J8 @tvb now,tvbnow,bttvb慢性發炎傷害骨頭 膝蓋活動度降低
' q+ x8 P' \4 X0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多數家長在孩童有關節疼痛狀況時,第一時間常聯想到運動傷害,而尋求復健科、國術館等推拿復健治療,有時候因為時間拉長而錯失治療良機,由於兒童特發性關節炎若缺乏追蹤治療,以常見的膝關節症狀為例,慢性發炎狀態易持續傷害骨頭、軟骨組織等,造成膝蓋活動度大幅降低,且疼痛感持續加重,還可能導致長短腳,或是終身殘疾等損害。
5 K; |2 a& ^4 F. {' T' | E4 Fwww2.tvboxnow.com! @* @2 Y0 N) b
www2.tvboxnow.com: s+ E% @; }, b( |
1 i; W G G- q0 G: V* @' Z j+ V
健康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