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2018奧斯卡.觀點】串流平台入場 勿陷傳統影業窠臼

  • 第9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香港時間今日(3月5日)早上舉行,頒獎禮開始沒有多久,由串流平台Netflix原創的、講述俄羅斯禁藥風波的紀錄片《伊卡洛斯》就奪得第一項電影類獎項——最佳紀錄片獎。不過,Netflix其他數部有份提名各類獎項的電影,在《伊卡洛斯》之後就再無斬獲。上屆奧斯卡寵兒Amazon,今屆只有一部《情人眼裡巴基斯》獲最佳女配角提名,不過就花落旁人。
  • 其實前後這幾屆奧斯卡,除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男女主角等傳統熱門話題之外,串流平台、科技公司繼參與電視劇之後加入電影行業會如何改變行業生態也開始引人關注。目前來看,串流平台能夠打破傳統的電影發行制度,增加小成本電影的曝光面以及豐富消費者的選擇,但未來它們會否造成新的壟斷,或同樣陷入流量導向的電影質量問題,值得警惕。
  • ' ]4 w  }+ `; }1 x: Z4 W8 t) j

    " Y0 k7 P) C) Z* l
  • ; n' r3 f3 C) L9 o; O+ m. u
www2.tvboxnow.com+ r* I, Z- i+ z0 y9 }. h0 P4 a
奧斯卡電影小金人,又是一年一度爭奪大戲。(Getty Image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T9 r- m9 ~* b. Z. A5 z9 ^( A
流媒體布局電影久 進軍奧斯卡有成果tvb now,tvbnow,bttvb3 s$ A2 ?5 h9 K+ x8 L" z) j& |7 `0 F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T* ]$ k; m( `+ v* Q7 d
串流平台布局影視行業,追根溯源,已有幾乎十年之久。2008年,Amazon旗下串流平台Prime Video成立,開始在線付費觀看視頻之路,兩年后Amazon成立影業,2014年開始製作自製劇,兩部原創喜劇《透明人生》和《叢林中的莫扎特》獲得當年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令業內印象深刻。2015年Amazon成立原創電影工作室,簽下獨立電影製作人泰德·霍普(李安部分電影的製片人),以及活地阿倫、占渣木殊、斯派克李等知名導演,投資他們拍原創電影,並開始各大電影節的征程。後來,Amazon以1000萬美元買下《情繫海邊之城》的發行權,以及《推銷員》在美國地區的發行權,成為上屆奧斯卡的大贏家。2 p' P- X% R5 l3 Y5 `
另一方面,Netflix因原創電視劇《紙牌屋》和《女子監獄》一舉成名,其後開始覬覦電影行業,在2014年通過推出《埃及廣場》獲得奧斯卡提名。在2015年,Neflix不斷和各國獨立電影製片人聯繫,意圖通過獨立電影切入電影行業,而經過一番努力,這間公司推出和發行的紀錄片《白頭盔》在上屆奧斯卡獲得最佳紀錄片獎。事實上,購買小眾紀錄片也一直是Netflix的策略。Netflix在今屆奧斯卡上獲得4項提名的期待之作《Mudbound》,就是該公司從知名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尼斯電影節上購得,可惜在獎項上沒有驚喜。
$ {2 @& T+ F. a3 s+ ?. e6 [, V6 |4 O& b( M' K. t( q, O
第90屆奧斯卡頒獎禮香港時間3月5日上午舉行。(美聯社)) f6 f  F! N2 R" D
打破傳統發行模式 增消費者選擇
$ u% T3 l! I# h: S( Ywww2.tvboxnow.com
3 T; @8 i) V% e" q# X& k, b3 \: O5 r這樣看來,無論是Amazon或是Netflix,似乎都只是發行商的一種新身份,除了部分原創影片之外,加入行業主要是通過購買影片發行權的方式。然而,串流平台對電影行業的更大顛覆,是在打破傳統的發行模式上。
9 U% E4 j8 a5 Q4 V在美國,傳統的電影製片-發行-放映-出碟已形成了一種既定模式,在電影製作完畢之後,通過宣傳、營銷增加電影曝光,在中後階段則要與影院、院線洽談公映新片,目的是以性價比最好的方式把電影商品擺入貨櫃,盡可能佔到最佳位置、最適合的銀幕以及最合適的場次,電影公映數月之後,再發行光碟。而院線行業的利潤水平與票房總收入及分帳模式密切相關,大公司製作、大明星加盟、大宣傳的商業電影更容易得到市場青睞,票房高,利潤也高;而小成本、獨立、沒有明星及宣傳的電影則缺乏種種資源,難以獲得曝光機會。由於高投入、高風險,很多時候電影也變得類型化,比如反復應用成功模板拍出系列電影,減少風險的同時也抹殺了電影的創作力。
. ~8 A4 X! [1 C
5 ^) p& ~* ?1 NApple銳意發展影視業務,惟一直受制於Netflix、亞馬遜等競爭對手。(視覺中國)www2.tvboxnow.com0 T( b5 t0 M, y' l/ {2 B9 I
但串流平台不是這樣做。Amazon仍偏保守,要和傳統影院合作,不過縮短了影院公映到光碟發行的窗口期,從原先的影片放映后39-52星期再出碟,縮短至4-8星期,令用戶可以更快從網絡平台上觀看。而Netflix採取了零窗口期的方式,可做到在影院公映的同時網上也同步播映。
% Q+ z" f) u; h+ h( X8 P6 V$ J+ m$ V: Vwww2.tvboxnow.com公仔箱論壇& |0 P3 ~$ h1 k8 l
對於包括藝術電影在內的小成本或冷門電影來說,這種模式創造了一種機會,令它們無需擔心院線票房收入,也較不需擔心投資相對少、視覺效果不夠強勁,只要通過在網絡平台上曝光,就可以帶動影片網絡的點擊率和知名度;對於擅長拍攝中小成本的導演來說,Amazon及Netflix願意投資不同類型片,又能給予創作者相當大的自由度;而對於觀眾,電影能夠在網上播出後,就不需再苦苦等待戲院公映或因錯過公映而捶足頓足,突破了空間和時間限制,影片的選擇也更加多元。( [+ n. O* q. S
不過,縮短窗口期、零窗口期的舉動顯然觸動了影院利益,長遠也會波及光碟行業。有影院開始拒絕播映Netflix參與製作發行的電影,Netflix投拍的大片,在各大頒獎禮上也受到歧視。例如康城電影節就改變了入選規則,要求從2018年開始,所有競賽片都必須滿足在法國院線上映的條件,以避免由串流平台製作的電影繞過影院播出,以符合法國保護本地影視的文化例外(cultural exception)電影政策。另外,Netflix電影難獲得奧斯卡歡心也被指或與這種播映方式有關,因為奧斯卡評委仍較依賴從傳統院線電影選片,小眾影院、網上上映的電影難以引起評委注意。公仔箱論壇# {, h  d- ^& B5 r# M1 C0 w2 D
不過,串流平台加入電影行業並不是平步青雲。今屆奧斯卡被稱為對串流平台不友好的一年,雖然Netflix參與的八部電影獲得提名,Amazon有一部提名,但都非奧斯卡話題之作。固然奧斯卡的口味不能完全代表電影質素,但在奧斯卡奪獎也是串流平台壯大聲勢的手法之一,未能令奧斯卡滿意,對它們的商業目標提出新的挑戰。
打破舊壟斷 謹防新壟斷形成
0 z: D1 ^: D3 w% A% v& @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u4 o8 ^3 x  U4 j( j
在媒體賦予串流平台顛覆、革命、挑戰傳統的光環下,串流平台購買影片發行權本質上仍是一種商業操作。初涉足電影行業時,Amazon和Netflix以購買小成本、小眾影片打開出路,但在進軍影視行業的野心下,也要考慮市場和回報率,開始出重金購買美國傳統六大製片廠的出產。2018年,Netflix公布將出資80億投拍電影,但新近上映的(有章子怡參演)《科洛弗悖論》口碑不佳,它作為系列電影之一,被批評演員陣容強大但劇情平淡,場景沒有新意,也缺乏與前幾部的聯繫,電影似乎也再落入一般商業片的窠臼。 ( U  @5 M# q, b
# w/ s$ R1 N8 R; h* ~. j4 a+ j
Netflix開創初期,有不少迪士尼大片可以任睇,但隨着串流技術提升,迪士尼決定自己的片都是自己播。
, m, x- g1 w% v3 L. h" K' g另外,在自製內容方面,Netflix一直希望電影也能夠複製《紙牌屋》的成功模式,營銷口徑上聲稱要以大數據支持內容生產,以更好地捕捉觀眾心理。對於網絡平台而言,票房收入仍然是涉足影片行業的一大目的,在無法和院線分享利益的時候,更要靠影片本身創造口碑效應,但由誰來定義影片的口碑呢?對此,「01觀點」就曾討論大數據與電影創意的關係,過於迷信大數據,或令電影傳播中心由作者完全轉移到市場,令電影成為市場附庸,如果沒有精彩的原著,就算擁有大數據,也難獲得成功。  I: n4 j2 j4 d- u
公仔箱論壇( p- h% \* Z7 `  V/ ^' V
而打破一種壟斷,又要警惕會形成另一種壟斷。相對而言,Amazon和Netflix對電影發行的門檻相對較低,但伴隨着尤其是Netflix的全球擴張,出現了另外一種指摘Netflix壟斷的聲音,一是批評該公司用巨資收編行業精英,二是在美國以外的地區惹起當地媒體不滿。對於Netflix落地國的影視產業而言,該公司拿着最好的資源到當地傾銷,但又對購買當地劇集、電影沒有興趣,以其制訂的國際標準(主要是美國口味)來培育國際觀眾,似會有損文化多元性。) X0 I/ C7 K1 d% H" n" F
誠然,串流平台不是慈善機構,其一舉一動都有商業考慮,對電影行業一些規則的打破也產生革新效應,一定程度上會改變行業及觀眾的放映、收看習慣。不過電影行業除了商業因素之外,仍然是一種藝術形式,以宣揚、推廣人文意義為根本。串流平台靠「燒錢」可以入行,但靠「燒錢」不是扶持這個產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之道。
迷信大數據 電影界恐失創意
  • 近日,著名電影導演、監製徐克接受訪問時指出,華語電影近年缺乏創意,原因之一是投資者開戲時只看大數據,並批評華語電影工業傾向保守,電影人遇上未處理過的題材,就會慌張。徐克乃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大旗手,對於華語電影革新功不可沒,他對影業的建言值得各方正視。影圈中人固然不需全盤否定大數據的價值,但是必須警惕其負面影響。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W- j, a* X# j% a6 p
    tvb now,tvbnow,bttvb* C) k7 t" ~% B; ^1 L9 {: l
  • 公仔箱論壇8 R0 a9 S1 I' f- p8 B- `7 {
    # V  u& z; u  B) F3 y( R

0 o" N3 G! `% T  g徐克覺得做創作凡事都要看先例,就不是創新。(陳順禎 攝)公仔箱論壇, Z# n& M4 X; `4 g: c1 c& J
近年中國電影業發展蓬勃,票房收入從2003年電影產業化時的10億元到2017年已突破550億元。在550億元當中,有近300億(約54%)為國產電影票房,去年7月的國產大片《戰狼2》更錄得超過56億元的票房。電影業界有巨利可圖,自然吸引不少投資者開拍電影。隨着大數據技術發達,現時不少投資者都憑此預測市場動向,務求獲取最大利潤。
9 J# @% H$ `* }' X  Ftvb now,tvbnow,bttvb於2014年,國內電影分析平台「數太奇」(idatage)開始結合大數據和問卷調查研究觀眾口味。及至2015年,中國廣電總局開放實時票房數據平台,更為投資者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大數據資料。此舉普遍被認為展開了中國電影的大數據時代,使中國電影業界的營銷策略更有效。現時的大片成本動輒上億元計,電影投資者為求萬無一失,使用大數據預測觀眾口味也是無可厚非,但電影業界在處理大數據時必須謹慎,否則大數據最終可能成為阻塞創意的枷鎖,扼殺了中國的電影業。tvb now,tvbnow,bttvb8 R' I/ t8 F2 ]% `: s
www2.tvboxnow.com5 c: L( B9 m4 `, y% G5 c  L9 g

  J' C6 {0 P/ X5 R  A! D& e( v6 F' C
《擺渡人》的製作公司阿里號稱用上大數據製作,結果卻招來劣評如潮。
* [1 ?3 S0 F$ ?& k誠然,電影從來都不只是藝術品,電影與文學、畫作的分別在於其製作成本高昂,需要花上大量的人力物力。文學、畫作尚且要考慮市場因素,電影工作者對於投資者、觀眾的口味就更加不能等閒事之,也因為如此,電影作者的創作空間本來就較少,電影因而出現類型化的傾向,各片種均有不同的範式可循。但是這些類型、範式一般都是憑經驗所得,沒有大量客觀清晰的數據可考,電影作者尚保留一定的自主性。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z) O( L  M7 x; I, o8 g  u$ E
評論者指出,隨着大數據年代來臨,無論是觀眾的觀影心理、滿意度、院線觀影行為、觀影互動、跨屏觀影行為(電腦、手機之類)、廣告接觸行為、消費行為,均能歸納成清晰可考的指標,企業的營商模式已經由B2C(business to consumer),一改成C2B(consumer to business),消費者、市場才是電影主人、創作者。
% H4 Z) I2 T5 ~8 J(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1 e1 G' T4 r4 n# P6 B" ~在資本、科技的高度結合下,電影容易失去創意。須知,大數據可謂無孔不入,電影人可以據此分析觀眾的細微習慣,這些數據可影響到每一個鏡頭的長短,以至電影的情節、對白、配色、橋段。電影人對大數據盲目信任,恐怕會令電影傳播的中心由作者完全轉移到市場,令電影徹底成為市場的附庸。5 l8 N6 m" f1 ?% t9 x& k5 n4 S' v6 Q& F
尤有甚者,由於影商掌握大數據,在宣傳時可以輕易、精準地投觀眾所好,電影的生態將進一步逆轉,故事完整、角色塑造、創意一一成為次要,重點反而是如何捕捉觀眾的心態,最終電影卻成為雷聲大雨點小的爛片,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tvb now,tvbnow,bttvb# b$ P: O  @: N% l4 F
事實上,現時大數據技術不一定是穩勝之道。亞里影業在2016年製作電影《擺渡人》,亞里自言這電影用上了「計算平台與大數據技術」、「充分挖掘消費者的需求」,然而,電影上映後劣評如潮,更有指該片打破了監製王家衛的金漆招牌。故此,在大數據技術年代,電影作者仍不能忘記技藝、創意才是電影的根本。
8 A) s4 m5 u2 _4 n+ \# [! G' _公仔箱論壇 tvb now,tvbnow,bttvb' f, e+ E, k+ ^1 ~! @+ J1 t! l
# ?. k' ^: k. F& u9 i5 A

- d) ^: b1 N# ?, H創作《紙牌屋》等受歡迎電視劇的Netflix及其他大型網絡供應商,未來可能需要向網絡供應商支付更多費用,以確保客戶可以得到同樣的服務速度。(視覺中國)
9 H' H3 [. U! B7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D# u' N0 u! Q& s
也許有人會搬出Netflix製作《紙牌屋》的成功先例,論證大數據可成創作鐵律。但是必須注意的,是Netflix並不完全是《紙牌屋》的原創者。追源溯本,《紙牌屋》劇本由英國保守黨政客麥可道布斯(Michael Dobbs)的小說改篇而成,並由BBC於1990年拍成迷你劇集,此劇在當時已頗受歡迎。及後再由美國獨立電影製作公司Media Rights Capita創作劇本,Neflix最終決定投資開拍該片。故此,Netflix用大數據「拍出」《紙牌屋》的說法並不成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1 H7 k# s& J# [
無可否認,Netflix以租借影片起家,擁有大量用家數據,對一般人的觀影習慣可謂瞭如指掌。但是如果沒有精采的原著,就算擁有大數據,也難以獲得觀眾口碑。Netflix負責全球公司通訊的約里斯埃弗斯(Joris Evers)在接受《紐約時報》時曾言,公司將主權放在創作者的手中,並言不會太過干涉創作。由此觀之,大數據無疑是影視作品行銷的利器,但是影商並不能本末倒置,忘記技藝、創意的重要性。華語片影人大可從這案例吸取經驗,善用大數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