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顏面痛 病位在下頷最常見

顏面疼痛是指臉部神經支配區域,有時候出現疼痛症狀。開業中醫師李淑芬表示,傳統中醫認為,顏面疼痛是指某些臉部神經分布區出現短暫反覆性劇痛,常跟肝、膽、胃等臟腑密切相關,倘若患者出現痛性抽搐,病情嚴重時甚至刷牙、洗臉、咀嚼等都可能誘發。
  [( [/ E% H* t* y&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6 B& I* E& J( f" x2 P
李醫師指出,顏面疼痛依臨床特徵屬於中醫所稱偏頭風、面痛等範疇,誘發病因還有外感、內傷之分,又跟風邪有關,倘若患者久病不癒,等到病情拖久之後,往往導致瘀血痺阻,進而形成頑痛病症。tvb now,tvbnow,bttvb& ^% R. e( \2 m$ Y4 C% t) F& r

- K& S4 g7 Q1 L- y: \. ^  Y公仔箱論壇李醫師指出,臨床上,疼痛主要以面頰上下頷最常見,發作時,痛的感覺就如同電擊、燒灼甚至被針刺到一般,可能引起反射性面肌抽搐、口角牽向患側,有時可能伴隨面紅、流淚、流涎等症狀,這種情況稱之為痛性抽搐。- G" A  _# Y( a6 v8 n$ u5 K! D& N
公仔箱論壇8 o1 n( c  U7 Y9 Z
臨床診斷上,一般病人每次發作時間大多僅數秒或幾分鐘,開始和停止較突然,間歇期則完全正常,多半呈現周期性發作,發病之後病程長,很少有自然痊癒者,治療重點在於止痛,中醫常分風寒、風火上炎、瘀血痺阻等分別治療,不過,倘若用藥無效時就必須採用西醫療法,包括外科手術治療。
, ~! r* \( R9 n; X) l1 @3 [, G* `# r. U4 K0 ?, ~1 X, }% Z; B
如果是風寒,患者常見發作性劇痛,多半以前額及眉梢骨周圍較嚴重,患處出現麻木感,甚則患處肌肉抽搐,治療應以溫經散寒、袪風鎮痛為主;如果是風火上炎,患者常見面頰上下頷部出現陣發性電擊樣劇痛,患處有如火灼般或有齒齦腫脹痛,甚至出現面肌抽搐,治療應以清熱瀉火為主。
- i5 L( |9 v. u4 S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d$ j. B& R- S& R9 V3 v( o
瘀血痺阻患者為風寒、風火上炎反覆發作所致,日久不癒且疼痛固定不移,持續發作時間長,治療應以活血通絡、袪風鎮痛為主。        
" K' H: z; F9 ~: ntvb now,tvbnow,bttvb9 K3 }- U) S& K* z+ l7 B; [
台灣新生報
1

評分次數

  • soforle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