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口腔健康日」,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少人懼怕到牙醫診所檢查牙齒和洗牙,令口腔問題未能及時發現。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公共衞生講座教授盧展民醫生大派定心丸,指牙醫對環境衞生的要求極高,一直都有穿上全套保護衣為病人診症,而牙醫為減少水花,儘可能避免產生大量氣霧的牙科程序,進一步降低病人感染風險。www2.tvboxnow.com' O$ v) u( h9 C. W9 O
公仔箱論壇" w' ^# r; M$ x4 z6 `7 J, V
tvb now,tvbnow,bttvb0 b6 B- H, I8 c* l
定期檢查牙齒是老生常談之事,盧展民指,香港僅得一半人有定期看牙醫,令許多口腔健康問題未能及時察覺。他舉例指港人常見的牙周病,初期只會令牙肉輕微紅腫亦不會痛,一般人都會不以為意,直至牙齒鬆動、流牙血情況嚴重、進食時牙齒乏力等,才會主動求醫,惟為時已晚。他指,這些症狀顯示牙肉已發炎多年,病情相當嚴重。他提到曾經有病人,出現牙骨損毀、牙腳暴露等,牙周病已病入膏肓。
) ]) j! X* j/ I: V/ I& V* Itvb now,tvbnow,bttvb+ x3 L2 s+ j! ]# |2 d' A4 z. V6 ^& J
蛀牙是另一常見口腔問題,除了因刷牙「唔夠勤力」外,年輕人的飲食文化也是元兇。盧表示,年輕人愛吃零食,他們亦喜愛酸辣米線及珍珠奶茶,這些食品甜度和酸度都高,增加細菌製造酸素的機會,令牙齒的礦物質流失,增加蛀牙風險。他強調,定期找牙醫檢查牙齒才可及早發現口腔問題,對症下藥。
% k3 @$ d8 |- Y9 F/ w7 `) k, Uwww2.tvboxnow.com
( ]- a) O) N* A0 s# [- f惟疫症肆虐,市民有牙患也不敢求診。盧指,牙醫對環境衞生要求很高,在疫症爆發前已穿上全套保護衣物,每位病人離開後會更換一套新裝備,更會把全部儀器消毒、抹乾淨診所表面。他坦言,「口罩荒對我哋嚟講都係好大問題」,但業界會守望相助,共度時艱。他又指業界會依足指引為每位病人量體溫、詢問接觸史和旅遊史等,暫緩處理高風險個案。
8 n" \" q- w d- wwww2.tvboxnow.com& w* m" C0 N8 [/ b6 }5 Q! D
不少人擔心洗牙、補牙時產生的水花會增加感染風險,他表示,為減少極高危的氣溶膠,牙醫會儘可能減少產生大量氣霧的牙科程序,包括會減少使用超聲波洗牙機,亦會加強吸水、吸氣的步驟,減少水花和氣霧飄出;他們同時會減少環境污染及與病人接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