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香港] 紅Van過紅隧成本激增 乘客最貴加6蚊 荃灣 <—> 銅鑼灣 新價$29

Dec-16-2023公仔箱論壇) F! v9 g9 x0 W2 d+ e; w
銅鑼灣  新價$29">tvb now,tvbnow,bttvb' V( F4 G$ l" j1 a8 w4 J

! z9 V# r0 B#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k$ |+ x2 ^2 H5 L; H9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R- R* o' Y  H, c$ w! w

, Q8 i) R" x+ p3 ]- w# ^+ J2 U, q公仔箱論壇分時段收費實施後,行經紅隧的小巴,隧道費將由10元,大增4倍至50元,與所有貨車睇齊。
5 S" k3 `+ Q- c) j1 k+ f公仔箱論壇
( u+ j3 l& q" D/ ]小巴10蚊變50蚊 三隧分流維皮要緊
- Q3 i' `; q% k8 d; K1 E" u1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三條過海隧道明日起實施分時段收費以圖分流過海車龍,但市民未見其利,荷包先受害。俗稱紅Van的紅色小巴,因為其紅隧隧道費由過往10元大幅增至50元,有紅色小巴商會昨宣布,明日起至少有8條紅色小巴路線加價,最貴單程加6元,其中荃灣麗城花園來往銅鑼灣的路線收費由23元增至29元。該會預料,加價後乘客多少有流失,但成本暴漲下為了「維皮」亦需加價。議員指,小巴人手不足問題仍未解決,料過年前後會出現更多加價情況。
. o; v- E' S4 J* W) o公仔箱論壇" z4 k" w* N' G3 s- z
分時段收費實施後,行經紅隧的小巴,隧道費將由10元,大增4倍至50元。香港公共小巴車主司機協進總會昨表示,因應下周日起紅隧加價至50元,當日起至少有8條紅色小巴路線加價兩至6元不等,加幅介乎約21%至43%(詳見表)。其中,灣仔往來慈雲山路線及銅鑼灣往來荃灣麗城路線加得最多,分別由14元加至20元,以及由23元加至29元。www2.tvboxnow.com9 q3 U& N( D* q* n
  }% r3 v2 v# F  ]! l3 n9 U) O
倘乘客流失一半 路線將停運
. g" Z+ d; t$ Q2 K( v0 Z" \該會主席張漢華指,個多月前業界已考慮加價,料加價後乘客多少有流失,但因營運成本增加而無奈加價,直言「好悲哀」。他稱,來往灣仔至西貢路線的紅色小巴一周前已試行新收費,據駕駛該路線的司機反映,加價後乘客流失10%至20%,尚算「捱得住」;若加價後乘客流失40%至50%,相關路線可能會停運,而灣仔來往觀塘等路線,因與巴士有競爭,更屬停運高危路線。公仔箱論壇& q0 x1 W. y9 j2 E5 A9 f( A- z) k

4 R- t, }3 R. w! Qtvb now,tvbnow,bttvb張漢華又指,早前有官員稱小巴隧道費近40年無調整過,但他認為調整隧道費要慢慢來,讓司機及乘客習慣,「加人工都冇話即刻加啦」,直斥港府做事離地兼離譜。他透露,運輸署曾接觸該會,讓其收集隧道費調整後的乘客量等營運情況,他又引述該署指會再研究是否有減隧道費的空間。他表示,業界希望小巴三隧隧道費可劃一收20元,減輕小巴營運成本,繼而減少打工仔的車費負擔。
0 V: [" _$ j4 R6 y8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2 [8 d( J( l" V: F# @www2.tvboxnow.com有過海綠色小巴申加價待批4 K* T7 \+ ?6 g* {6 c
除上述的紅色小巴路線外,本港現有兩條綠色小巴過海路線,分別為來往兆康至灣仔的49S,以及來往小西灣至旺角的61。運輸署回覆本報查詢時指,該署今年6月接獲新界第49S號線營辦商申請調整票價,正在處理中,過程會考慮和平衡一籃子因素,例如營辦商的財政及營運狀況、服務水平、當下社會經濟情況和市民的接受程度及負擔能力等,以決定是否接受調整票價申請,亦可能會調整加幅。另外,該署暫未接獲營辦商就港島區第61號線調整票價的申請。
6 c8 K! ^* |1 j7 @tvb now,tvbnow,bttvb6 W1 H! t% ]- D. u2 q3 W! A4 ^
倡睇齊的士收25蚊 政府懶理
1 s, v5 b) N/ X8 W5 \tvb now,tvbnow,bttvb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恒鑌認為,比起三隧道劃一收費,無論紅色或綠色小巴的加價壓力,更多來自人手不足的問題。他表示,綠色小巴人手不足問題仍未解決,對於輸入勞工,業界多持觀望態度,申請數量不多,料過年前後會出現更多小巴加價情況。他又指,委員會早前已建議港府在調整隧道費一段時間後檢討方案,亦建議小巴等商用車可與的士看齊,劃一收費25元。
- l5 l& U$ r. G9 k' twww2.tvboxnow.com
( u! y4 L+ x2 l* J, ~# m. @小巴以外,現時輕型、中型及重型貨車行經三隧收費各有不同,以紅隧為例,輕型貨車收15元,中型貨車收20元,重型貨車則收30元,分時段收費實施後,所有貨車全日將劃一收50元,變相經紅隧各類貨車全需加價。落馬洲中港貨運聯會主席蔣志偉認為,認為統一隧道收費是好事,業界可選擇更暢通的路線,但行業的營運狀況不好,貨量向下,期望港府可以多體諒業界,冀隧道費有下調空間。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貨運車從業員分會主任孫浚誠表示,運費視乎貨車的載貨量、隧道費等因素,料隧道費增加會直接轉嫁至消費者。
6 o' L2 `0 O9 n1 x; g2 F! H4 Rtvb now,tvbnow,bttvb
, p5 `) V) x( v( Z) e, ^
( k: y% [9 q: F% N5 `! o2 R7 ^tvb now,tvbnow,bttvb下周日起至少有8條紅色小巴路線加價。2 W8 W: i6 b- @# G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9 C6 q. ~/ L1 Q1 T' v: Q1 I

( _5 D! d) H8 W' U( A4 L8 v0 ~+ O# g部分行經紅隧紅色小巴路線收費調整安排(12月17日起生效)www2.tvboxnow.com4 i5 F" ^# T! S% O; A

; O; J# k# E5 H' I/ d  w3 @" i公仔箱論壇
) s, j$ C+ W/ L0 _www2.tvboxnow.com三隧明起實施分時段收費。
市民斥小巴車費加幅大 擬改乘港鐵
9 C) X" M3 O8 z# s公仔箱論壇' y& ?& m' u9 L5 @6 a" k$ N# k! {
Dec-16-2023
" q) h3 D8 F* ?2 c9 A/ ^6 A5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M- F4 W& v- P3 K
王小姐表示,紅色小巴加價或令市民百上加斤,給予市民緩衝期會較為合適。
5 x8 Q8 S% r' x& f' m6 }  r公仔箱論壇
2 c" y' f6 }" y' Z! zwww2.tvboxnow.com【本報訊】3條過海隧道即將實施「分時段收費」,其中小巴隧道費調整至50元,以紅隧而言加幅達4倍,引發部分行經紅隧的紅色小巴加車費。有市民批評車費加幅太大,認為現時市道不景,港人生活艱難,加價只會令市民百上加斤;有市民則認為紅色小巴加價後,市民會改乘港鐵。
2 u% R. d5 T, s7 d+ w/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o( U! q9 O7 h( |, D0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市民就嚟搭唔到」: {- C7 @; z9 M) @( l0 ?
市民王小姐表示,紅色小巴加價短期影響不大,長遠計算則有影響,或令市民百上加斤。另一名市民莫生則批評車費加幅太大,坦言「搭港鐵都唔使咁多錢」,認為加5角至一元最為理想,若是加價一元仍尚可接受,但一來便加價兩元至6元則太多,他寧願選擇改乘港鐵。他又提到,現時市道不景,港人生活艱難,「再加價,市民就嚟搭唔到」,故希望業界可再作考慮,不加價。2 o$ F" U5 }# G* d; N; _
www2.tvboxnow.com6 C2 H$ G* R, M& a8 C# D) X
市民陳先生則承認,乘坐小巴過海無疑是較巴士方便快捷,因「坐滿人就飛站」,較為「點對點」。但他稱,是次車費加幅不小, 加價後的紅色小巴車資幾乎已直逼港鐵收費,故他相信加價後,日後大多市民只會蜂擁改乘港鐵。
# x; [$ e+ l* N& C8 [
6 u% T- u6 v% o! J$ e0 K2 z' btvb now,tvbnow,bttvb
9 `/ H6 O. }$ O7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陳先生表示,相信紅色小巴加價後市民會改乘港鐵。
& o- N, l( H% Y, {1 b2 F* c3 h# rwww2.tvboxnow.com公仔箱論壇0 ~6 b/ k5 ?3 F/ N7 Q. Y0 |

. k" I' ?' i& L& u1 stvb now,tvbnow,bttvb莫先生批評加幅太大,若是加價1元仍尚可接受。(袁志豪攝)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