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FI可破解 5分鐘控制用戶微博”追蹤公仔箱論壇* F7 q# z @. J- h& t* P
近日,網友“Evi1m0”通過微信公眾號,曬出了一個劫持路由器的案例。在北京一信息技術公司擔任安全研究員的“Evi1m0”還為記者現場演示了如何破解WIFI,並控制終端電腦微博賬號的過程。(新京報3月31日曾報道)tvb now,tvbnow,bttvb' w; g( \' f2 U- c; x$ \; H
4 ]1 ~# s4 @# c3 L2 x
昨日,記者按照“Evi1m0”的演示步驟實驗後發現,按照一定程序安裝黑客軟件後,不僅可以在家庭WIFI局域網下劫持同一網內的其他用戶微博賬戶,還可以在公共WIFI下實現對別人微博賬號的控制,整個過程耗時均不超過5分鐘。. d, |# ^7 W. L) N3 |) q6 N
4 T$ y# ?- ^' n: Y. A Evi1m0表示,這是“黑客鑽了網絡協議漏洞”,遇到此類情況,應第一時間退出賬戶,隨後退出WIFI網絡。 8 Y1 b% w7 ?6 x3 i3 o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6 [2 c* B M {( M. B( n6 C
同時,知名IT法律專家、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認為,使用黑客軟件劫持他人網絡賬號,無論對被侵害用戶是否造成實際損失,都涉嫌侵犯用戶的隱私權,用戶可根據受到的侵犯程度維權。他表示,如果軟件使用者將盜取的用戶信息倒賣或公開,就構成民事侵權,用戶可以要求其停止侵權、賠禮道歉和賠償損失;情節惡劣者,軟件使用者或要承擔刑事責任。 3 Q1 b' ?, R5 d# l" jwww2.tvboxnow.co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y* K8 f8 v9 E
實驗 1www2.tvboxnow.com0 {$ F. M+ u0 i% E" p; h
家中WIFI五分鐘“劫持”網內賬戶. U, C+ H M! s: L6 {- @5 G
實驗目的:測試家中WIFI內,利用黑客軟件是否可以“劫持”其他網內用戶資料。公仔箱論壇: F4 U" L) k1 d* y: v2 f3 ^+ @! l
: H }" V( {5 T$ _" I
實驗背景:在同一WIFI網內,“Evi1m0”使用一款黑客軟件對另一台電腦上已登錄的微博賬號實施“劫持”,成功控制該微博賬號的演示。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5 l: B& Y. N6 m" ~+ z: h0 i!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0 i2 z* l T d
實驗過程:按照“Evi1m0”的演示步驟,記者首先找來一台已經越獄的智能手機,將兩款必備的黑客軟件安裝進手機。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 k/ A: O; _: W1 W. `
" \1 i H/ k* z0 |: k, \, B' s. S 隨後,記者將手機接入家中的WIFI,同時接入一台IP尾號為119的電腦,並在電腦上登入網頁版微博賬戶,隨後打開黑客軟件。 : A" g5 {, X, T6 _# s, R# H! J公仔箱論壇9 C# k8 s2 F( V3 V
此時軟件直接進入了路由器的WEB管理界面,包括該台電腦在內的所有連接了該WIFI的電子設備都被顯示出來,記者點擊電腦IP後,出現一個“會話劫持”的按鈕,點擊進去顯示出電腦打開的weibo.com頁面。 ' L6 F" d' M! h7 e6 A0 n9 p2 r K m
記者點擊該頁面後,軟件主頁瞬間轉入與電腦微博賬號相同的頁面,此時,賬號中的所有信息均可操作,甚至查看賬號與好友的私信。 0 Y" c9 W6 Q u. _. Twww2.tvboxnow.com公仔箱論壇# J( s. o. g& R7 x$ n' _- m
當記者在電腦中登錄百度賬戶、人人網等社交賬戶後發現,手機上的黑客軟件均可以對這些賬戶進行劫持,實現在手機中悄無聲息地操作電腦中的賬戶,操作過程耗時均不超過5分鐘。7 z5 w! b* |: U& V& S+ R! t
/ u, S- I! q/ K6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實驗 2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5 I' m) E$ v2 v$ |+ R
公共WIFI網內賬戶輕易被“劫持” ) ]! n1 m4 E8 V" v$ J 實驗目的:測試同一WIFI環境中,利用黑客軟件是否可以“劫持”同一網內他人資料。6 \+ n% u K) }4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