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千奇百怪] 重慶發現瀕危蛇蜥 像黃鱔又像蛇(圖) [打印本頁]

作者: qqonqq    時間: 2014-5-12 07:12 AM     標題: 重慶發現瀕危蛇蜥 像黃鱔又像蛇(圖)




昨天,市林業局透露,重慶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蛇蜥,該物種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列為瀕危保護等級。


4月17日,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職工王二志巡山途中 發現一條方形蛇,經重慶自然博物館黃永昭、西師附中羅鍵等兩棲爬行動物專家鑒定,該物種為脆蛇蜥,像黃鱔又像蛇。


這條脆蛇蜥的背光滑無鱗片、黃褐色,頭上長着兩隻似人的眼睛,會四處爬行。“蛇與蜥蜴最大的區別在於,蛇沒有眼帘但是蜥蜴有。”羅鍵說。據了解,蛇蜥屬於蜥蜴目蛇蜥科脆蛇蜥屬,又稱為脆蛇蜥、土龍,是一種無四肢的蜥蜴。蛇蜥現在我國僅2種,主要分佈於長江以南及台灣省。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稱,該物種的發現,豐富了縉雲山保護區的動植物名錄,也為縉雲山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


編者按:在七彩的人生旅程中,有人追求濃烈的紅色,有人追求深邃的藍色……他們卻在孜孜不倦地追求那片綠色。他們是大自然的守護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他們秉承“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樸素念頭,在建設美麗重慶的平凡崗位上,以林為根、以綠為榮,愛綠、植綠、護綠,建設和守護着這座碧水青山、綠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諧宜居的生態文明之城。今天起,商報推出系列報道,與大家分享5位來自我市基層、懷揣綠色夢想的普通林業工作者的故事。


很多到縉雲山觀賞野生動植物的孩子和家長,都知道山上有位自然名叫“鬼見愁”的叔叔。他就是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31歲的龍傑。2002年從四川林校畢業后就一直在縉雲山上為綠色事業貢獻着青春。


休息時他還在當講解員


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第一天,陽光明媚。原本可休息的龍傑,帶着自己的孩子來到山上,並義務為一些帶着孩子來玩耍的家庭做講解。


“我的自然名叫‘鬼見愁’。”這是龍傑自我介紹時的開場白,很多小朋友都記住了這個奇怪的名字。


“這其實是一種植物的俗稱,縉雲山上也有。”龍傑說,山上有種中藥材叫衛矛,花和果實都很漂亮,但都長在懸崖上,人們去採的時候,很容易掉下山崖,所以就把它叫做“鬼見愁”。


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蘭雪蓮介紹,每到周末或休息日,都能在山上看到龍傑為孩子們講解的身影。“孩子們都喜歡他,因為龍傑把每一種植物都用自己的故事來講解。”


“我們山上有一種植物叫猴歡喜,因為它的果實很好看,但裡面卻是空的,猴子摘了后就空歡喜一場。”龍傑一邊說一邊比劃,十多年下來,這樣的故事積累了很多,比教科書直觀多了,孩子們也更容易認識大自然。


紮根深山發現罕見蛇種


2012年8月23日,龍傑發現了三條從沒見過的蛇,拍照后發給重慶市動物學會理事羅健。

http://d4.sina.com.cn/pfpghc/70ec8ed85f1d4b7a9e1b0029116fc82f.png



看到第一張照片,羅健就激動了,這不會是尋找了半個多世紀的福建華珊瑚蛇吧?上一次在縉雲山發現它是在1957年。三天後,羅健上山近距離觀察,確認其中一條果然是福建華珊瑚蛇。


手腳受傷仍不下“火線”


去年,縉雲山管理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西南大學等合作,在保護區試點修建庭院人工濕地,龍傑主動承擔起這項工作。


今年初,在做化糞池一塊特殊瓷磚時,工人們不曉得如何做,龍傑就拿起切割機上陣了。結果切割機把手、腳都割傷。簡單地縫了幾針后,他又蹲守在工地上。


今年3月25日,縉雲山上第一個人工濕地建成,如今濕地周邊的生態環境保護已初見成效,有十多家農家樂願出錢推廣這個項目。


在縉雲山10多年,龍傑多次受到表彰。“這些榮譽其實是一種壓力和動力。”龍傑笑了笑說,綠色是他的夢想,他將繼續在縉雲山上圓夢。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2.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