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健康資訊]
怕被別人傳染針眼?破解常見3迷思
[打印本頁]
作者:
nt1972
時間:
2015-7-3 01:20 PM
標題:
怕被別人傳染針眼?破解常見3迷思
「一定是亂看不乾淨的東西才長針眼!」你是否也曾聽過長輩這樣告戒小朋友呢?眼科醫師指出,針眼屬睫毛底部皮脂線發炎,與迷信無關,如同痘痘一般不會傳染,平常嗜吃油炸物、作息不正常引起內分泌失調、體質較差、抵抗力低落就容易反覆發生,但常見民眾未去改變飲食、作息習慣,發作時反而自行擠壓患處,產生更嚴重地感染。
% d& D$ k5 ~* ]% Z7 {4 Q @
公仔箱論壇' f! w& h+ q7 o8 t# n" P z8 ~+ S
* {% v( p: c/ D' J, g
針眼會傳染嗎?眼科醫師顏敏芳強調,如同痘痘一般,針眼不會傳染。
6 |, |3 u' o q4 l
公仔箱論壇* V; B b$ p8 q1 \6 G3 A, w5 e! ]
嗜吃炸物、抵抗力低 針眼易反覆發作
! w: a9 ^2 t4 i( V( l公仔箱論壇
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顏敏芳表示,最近就有個5歲的小男童,因喜歡吃炸雞薯條,3個多月來,大大小小長了8顆針眼,最大的有如綠豆一般;另有位4歲的小女童,同樣餐餐炸物,導致雙眼針眼齊發,消了又再長出來,且眼睛的上下左右都長,只能靠開刀劃破患處引流膿包,輔以抗生素治療。
& Z g7 t5 p3 X. u! p' c' I1 A
tvb now,tvbnow,bttvb: `5 R% s* \ f* }1 w3 I
顏敏芳醫師推估,小朋友常常吃高油脂的食物,引起皮脂腺分泌不正常,讓針眼頻繁發作;另外,少部分體質較差的幼童也容易長針眼。治本的方法還是從改變飲食、作息著手,通常到了成年時期就會好轉,但若睡眠不足、過度勞累、忙碌,或是疏忽眼部清潔,成人還是有相當大的機率長針眼。
www2.tvboxnow.com8 h. ^8 Q7 A9 Z. l) D |5 T
7 J5 \' r0 d }& }6 {9 c公仔箱論壇
發生針眼初期,若眼皮只有輕微腫痛、局部泛紅,可用手指沿著眼瞼,輕觸眼睛找出痛點,加以熱敷,以促進患部血液循環,紓解發炎反應,有時症狀會自行消失。但若已經到急性期,長到眼頭、顆粒明顯,連太陽穴都隱隱作痛,則要用冰敷,熱敷反而會讓症狀加重!另外,常見民眾因不了解針眼,而產生3大迷思如下:
公仔箱論壇1 x3 `. T4 g; T- @0 v* k) S- y' W
* Z# {+ N' L6 {( }; J; gwww2.tvboxnow.com
【迷思1:勤拉眼尾可消除?】
tvb now,tvbnow,bttvb0 c% N2 c, T7 r* X* z1 E
當右眼長針眼時,就用左手中指繞過後腦勺拉眼尾,真的能消除針眼嗎?其實,這種以物理性促進血液循環的方法,在發生針眼初期,配合熱敷,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但重點在於要保持雙手乾淨,以免誘發更嚴重地細菌感染。
公仔箱論壇1 I. l9 r! Z# ]: o8 `- }
公仔箱論壇; M' e6 w& h* h2 _+ @
【迷思2:用針戳破膿包較快好?】
$ i; l. _, q5 l& K'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當膿包變大,自行用針戳破引流看似消腫了,但若部分血液回流進入腦部,嚴重的感染可能擴散,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和腦內感染,還是需請醫生施以小手術,在局部麻醉下以消毒過的刀具割開膿包,引流膿液,過程僅需數分鐘。
tvb now,tvbnow,bttvb9 i& u/ g! e5 S/ J7 c& l
. |! z! X2 ~0 C4 o3 O
【迷思3:被別人傳染針眼?】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V# d6 p" H: v% A6 _; M3 C
針眼並不會傳染!針眼就如同眼皮長痘痘一般,而不同於結膜炎類的傳染疾病,皮脂線或汗腺開口因細菌感染而發作的主因,仍是因為體質、抵抗力不足,並不是被針眼患者的細菌傳染,其實,細菌本身就存在於眼睛四周,只要健康生活、免疫力強就不會引起針眼。
0 ?6 V- N, Y+ U( ]3 E3 c2 e2 S
公仔箱論壇8 ?- ^3 s4 W! B3 M! [! ]' @; H
另外,也有民眾覺得為什麼一家人會接二連三發生針眼,是不是與傳染有關?顏敏芳醫師指出,因為一家人體質相近,飲食習慣相近,才可能會有這種情況發生,與傳染無關,而「不要和針眼患者共用毛巾」的說法,其實是怕健康的人臉上細菌,繼續傳給針眼患者,影響治療!
' A0 j) l- ^" y3 e& C, g* `1 Stvb now,tvbnow,bttvb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2.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