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香港] 器官捐贈程序 研中央電子化 醫生組織促設專責部門統籌 醫局吹淡

本帖最後由 serrurier 於 2016-3-28 03:16 AM 編輯 tvb now,tvbnow,bttvb" @2 \& j8 `( m! h
- P& r/ q! E" i' H
器官捐贈程序研中央電子化 醫生組織促設專責部門統籌醫局吹淡* Q( ?2 n; m5 C- a$ o' A

7 i0 \3 U; r7 K' Y. n& a
! r5 J6 d" `4 e2 ?( O2 Owww2.tvboxnow.com

% N+ s/ Z6 h9 k/ g  J; O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B3 l1 ?* J$ h$ P! H

* C- @6 Z. o% X2 b" A4 g. C( ptvb now,tvbnow,bttvbwww2.tvboxnow.com" ]9 N8 R! H) `

& n# Z, P2 {! V; wwww2.tvboxnow.com本港器官捐贈率多年來未見突破,政府、醫護及病人組織就此各研對策。食物及衛生局今年上半年將成立委員會,加強器官捐贈宣傳;醫管局則循兩方面改善措施,包括設立中央系統,把各項器官移植流程電子化,減人為錯失,料3年內推行,其二是推行換腎病人家屬「交叉捐贈」,以增器官供應,最快年底公眾諮詢。有前線醫生組織近日則發建議書,促當局設專責部門統籌器官捐贈工作,加強監察各醫院表現,但醫管局對建議吹淡風,認為操作上難中央化。
" T# T2 `2 \8 c% j/ U) M. Y5 Z!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E6 f+ N9 [' m7 G! s: ]5 r7 ^公仔箱論壇
盼減人為錯誤 系統料3年內推行5 B0 {5 x; |* T( I

+ U4 N0 X1 S$ O7 Y! Q" h3 i本港過往曾屢有器官移植事故,瑪麗醫院曾於2013年「換錯心」,威爾斯醫院去年錯捐腎癌病人器官。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接受本報專訪時稱,正統籌一個電腦系統,把捐贈流程、病人配對及責任確認等各項程序電子化。他解釋,以往很多步驟靠醫護人手進行,如看病人報告、配對血型等,曾因此出錯,電子化可減少人為錯誤,預計需時兩三年涵蓋所有器官移植程序,但會分階段推出系統。
9 K% O# E* m6 q; \5 }7 k$ P公仔箱論壇
& h4 x7 t) ^  ^( N推病人家屬「交叉捐腎」增供應tvb now,tvbnow,bttvb4 O' @. U6 v$ E  V, x! \

4 ~& d7 a( i4 z2 _1 m% x$ U* U/ s4 H至於腎移植「交叉捐贈」方案,即直系家屬若不適合捐腎給等移植的病人,可配對另一有同樣情况的家庭,雙方家人若條件合適便可交換捐腎。張偉麟稱仍面對三大難關,一是顧及社會接受程度,二是雙方家屬可能面對一方成功、另一方手術遇阻等情况;其三則要解決責任承擔等法律問題。他說,月內會在醫管局道德委員會討論,下一步是尋求人體器官移植委員會通過及徵詢法律意見,之後便把方案交給政府,預計今年底至明年初可展開公眾諮詢。
8 f/ x1 `/ b; J& s$ p: |, S( l$ O; a公仔箱論壇
6 Z& @/ P/ Q; m) @9 @www2.tvboxnow.com另一邊廂,香港移植學會和香港腎科學會近日去信食衛局、衛生署及醫管局,提出對器官捐贈政策的建議,有關提議參考去年底集思會的12項建議,包括要求醫管局設專責部門統籌,以及設深切治療部外展團隊到普通病房,看顧腦死亡病人等。提建議的移植科醫生解釋,各醫院現無「獎罰制度」,對器官捐贈的表現不一,設專責部門可監察各院從尋找潛在捐贈者至移植的各步驟有否錯失,同時負責統籌人手及資源,包括管理器官移植聯絡主任,期望最終可設獨立於醫管局的機構處理器官捐贈事宜。
/ \! f+ e. w3 Z5 G4 u- N+ s+ [1 _

. Z5 `$ |- w  q! u9 C" H6 t! Gtvb now,tvbnow,bttvb另外,該醫生稱,腦死亡病人的器官質素需有人監察,惟普通病房醫護未必有足夠意識,建議由深切治療部醫護負責,確保腦死亡病人的器官不會遺漏。
8 X" @( Y0 o( `  _
! D3 Q( f( A: \0 u$ {- H1 e. owww2.tvboxnow.com回應中央統籌 張偉麟:地方事地方做tvb now,tvbnow,bttvb( C. f! f4 d3 N$ S# c* \- E4 ]  x

/ }2 u# ]$ P: y8 ?) g9 r' v% b4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然而,張偉麟說現已做到中央統籌,即由各聯網護理總經理統領器官移植聯絡主任,聯網也會定期向中央移植委員會匯報工作,如接觸過多少病人、多少移植成功個案等,但承認未細分到監察各院所有步驟。他強調「地方事要地方做」,「政策、系統及訓練一定是中央化,但如果要把操作也中央化,是做不到的」。www2.tvboxnow.com9 w7 c% X; w2 K/ `
www2.tvboxnow.com/ z7 A  `+ E! g8 a5 v* _
至於加強看顧腦死亡病人,張偉麟強調捐器官程序「不能過早,也不能過遲」,因醫護首要責任是救治病人,病人進入環繞腦死亡前後的階段,才會考慮器官捐贈,「邊個階段需要ICU支援都可以出去支援,包括不是與移植有關的病人」,他說並不是反對建議,但即使多派醫護監察器官狀况,也不會增加腦死亡病人數字,反而現有六成家屬拒捐器官,故主力應加強宣傳,「為何不去首先處理呢個問題,處理後會double (雙倍)的,器官供應可以翻一番」。
1 c+ J2 M; `* k% o/ v* Z公仔箱論壇1 k; \9 t3 Y5 c; e. {( B
張又說,各地民情不同,不可能事事把外國經驗套在香港,推動器官捐贈仍要考慮法例及社會價值觀。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病人組織謀轉型 擬示威爭政策改革www2.tvboxnow.com0 I/ R) m2 t+ c# Y7 n7 v

: x' A' Q) {. |4 j) P) btvb now,tvbnow,bttvb
/ j/ \- Z- _! [" swww2.tvboxnow.com
, J; @  b6 M& e2 w8 ^5 f
19歲少女勞美蘭去年因等不及換肺離世,引起社會對器官捐贈的關注,連病人組織也因此籌謀轉型,多個心、肝、肺、腎及骨髓移植的病人組織,去年底組成「爭取政府檢討器官移植政策大聯盟」,發展重心從以往的宣傳教育活動,轉為推動政策改革,促醫管局設立專責部門監察器官捐贈流程,及加強醫護培訓,並指日後會採示威、請願等方式表達訴求。tvb now,tvbnow,bttvb: Z. s% b: h( e3 D
  h7 z" P  X9 p
稱勞美蘭事件反映宣傳作用不大公仔箱論壇# V4 F- b2 r3 w# Q( B( \

  O+ J8 X5 m. a! g) P' `0 r; L* G聯盟發言人張志騰於2001年因患肝腎嚴重衰竭,靠胞姊及胞妹捐出活肝及活腎而重生,此後積極參與器官捐贈推廣工作,現身兼香港移植運動協會主席。他指病人組織以往多着重病人資訊交流,及推廣器官捐贈活動和義工服務,較少觸及政策發展,然而勞美蘭事件揭示器官捐贈「僧多粥少」的不幸,政府雖宣傳多年,但力度仍不足,有必要檢討整個制度,病人作為器官捐贈過來人,是適當時機推動政策倡議,正約見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下月聯盟亦將開會商討往後行動,示威、請願也會考慮,但傾向「溫和」一點。
1 F8 C4 }& N- H6 `6 ^www2.tvboxnow.com
- p5 a( T9 E! H# Q/ C1 y, M# Q6 Hwww2.tvboxnow.com張提出,醫管局應設立專責部門監察器官捐贈流程,並舉例指瑪麗、伊利沙伯及威爾斯等醫院器官捐贈數字較理想,其他醫院數字則偏低,然而此情况難監察,外界不清楚整個器官捐贈流程,亦難知道各病房與器官捐贈聯絡主任的溝通有否不足,若有專責部門,則可全面檢討資源分配及有效監察。
" D7 k. V9 P! Q7 B
3 c3 f- G) H1 F9 G
捐贈數字無突破 有煽情個案才推高
$ Y6 Q6 v9 A# W6 p' x9 H: `公仔箱論壇
5 t8 f# g4 n% J- ?5 _# [0 r對於醫管局指器官捐贈的操作難中央化,張志騰認為這是「知難而退」,他說明白改變的難度,因涉及資源運用有很多考慮,但「唔做又點知得唔得」,器官捐贈數字多年來無大突破,只待出現煽情個案報道時,才短暫推高捐贈率,反映除了宣傳以外,也應檢討不同措施。www2.tvboxnow.com, v, r# q' f1 l3 m
tvb now,tvbnow,bttvb# a; A+ y, X# W/ G
另外,目前本港的器官捐贈數字每隔半年才公布一次,亦無提供最長輪候數字,對於加密至每月公布的建議,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稱,日後會推電子化系統,有需要時可加密公布,但坦言數字變化不大,「係咪個個月都報(新聞)先?」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瑪麗ICU外展護士 保腦死病人器官www2.tvboxnow.com3 O& m- s9 u1 e/ @  v( v
& h$ l0 s4 ^  F: _
本港腦死亡病人數目有限,影響遺體器官捐贈,有移植科醫生提出加強外展服務,讓深切治療部(ICU)醫護到其他病房照顧腦死亡病人,以防器官壞死。作為其中一間主要移植中心的瑪麗醫院,一年前起已試行「外賣式」護理服務,由ICU派醫護到內外科等病房監察腦死亡病人,確保其器官質素適合捐贈,但仍需時檢討計劃成效。
+ |* m9 d9 A2 B+ G  V. ]. a+ O&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H3 ^& i3 k7 v/ B3 @$ F
有瑪麗醫院醫生透露,該院長者及癌症病人較多,且因地域問題較少收交通意外病人,故合適捐器官的腦死亡病人有限,每年只有數人。該院約一年前推行試驗計劃,在ICU加派一兩名護士,由ICU的醫護到內科、外科及腦外科等病房「送外賣」,為相關病房的醫護作器官捐贈培訓,一旦有病人確認腦死亡,ICU亦會派醫護駐守,以監察其呼吸、心跳及供血情况,確保器官在移植前不會壞死。
; M, j7 G: Z$ P$ r
$ ?  n* z% s- d& w0 `有道德爭議 成效待評估tvb now,tvbnow,bttvb5 Q9 j3 e$ Z+ c( m% K

& T' K( H$ X5 I# R# b5 T該醫生解釋,ICU的護士與病人比例較好,但其他病房很難騰出人手專門看顧腦死亡病人,亦未必熟習程序,若有遺漏便容易浪費合適器官,推行新措施後,其他病房醫護對器官捐贈程序的知識及接受能力有提高,感覺上可捐的器官也較以前多,但因腦死亡病人基數太少,難判斷是否因新措施所致,仍需時分析成效。+ g; m+ n# t  s9 m6 e
tvb now,tvbnow,bttvb8 E& b& j; N- t: P7 R
該醫生說,有關計劃醞釀了一兩年才推出,因始終要面對道德爭議,之前曾有方案是把腦死亡病人送進ICU作長期監察,但因ICU牀位有限,照顧病人要排優次,前線醫護擔心其他病人感受,而現在由ICU醫護到其他病房幫忙,爭議則較少。該醫生強調,任何病人腦死亡前,醫護也是先盡力搶救,「救不到才會想器官會否幫到其他病人」,目前待經驗足夠後,才想下一步發展。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