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現有官方教材被指偏頗 教法治要計「代價」 唱國歌要叫「為是中國人高興」

教育局正整合現時分佈在小學常識科、國民身分認同活動及德育和公民教育科的官方教材,8月底公布整合後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教材供學校參考,但有學者發現,不少現存官方教材內容並不客觀甚至偏頗,例如要求小學生唱國歌後要集體大聲叫「為到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高興」,教法治時則指維護法治同時要思考「代價」,包括需動用不少公帑。學者認為,教材反映政務官心態,認為政府希望向學生洗腦,令學生日後支持政府,擔心日後國民教育科教材會有同類情况。
* `2 ^8 i* w1 g! W+ m( T5 a1 ?( d公仔箱論壇
, ~) u! I/ y' ]1 j' Z' f$ w公仔箱論壇教育局現透過「德育及公民教育資源網」等網頁為教師提供教材;當局日後會整合現有教材製作國教科教材。其中一份已上載初小的「我學會了唱國歌」教材,當中建議授課期間教師問學生,「會否像運動員一樣,以身為中國人為榮,有感動流淚的感覺?」教材並附有工作紙要求學生完成7項任務,測試他們能否成為「中華好兒女」。測試項目包括要求學生站立,然後大聲說出國歌內提及的中華民族精神;若學生認為對自己是中國人感高興,則須大聲叫﹕「我為到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高興」。tvb now,tvbnow,bttvb5 Q  B9 z. S. X, Y$ r6 O+ e# V
tvb now,tvbnow,bttvb' @% _. T) \: Q- r2 I8 k6 r
教育局去年出版的另一份初中試教版《基本法》教材,其中一個單元談及「公民抗命」和「法治」。教材指出,公民抗命必須是「在別無他法下才採取行動」,而且要「和平、非暴力、理智」,針對法律不義,舉例指若有青年人堵塞交通抗議政府不為基層增加資助,若青年人未試過其他方法便堵塞交通,行動亦只針對政策而不是不義法律,便不算公民抗命。4 K8 P, O" f8 j: C6 R

  n6 |1 G9 V: \+ z4 N6 b0 N初中教材 強調司法覆核非萬應良方4 P/ \3 P6 v) C5 a4 s

$ x0 Q  z2 g/ ^! h2 n# W  g  L5 i' Mwww2.tvboxnow.com教材談及維護法治的「代價」,更大篇幅列出「法治的成本」,包括影響政府施政效率、浪費財政資源,要求學生比較維護法治的「代價」和「效益」,強調司法覆核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萬應良方」。; J/ t7 m* Z5 l/ ]$ E# c
5 C1 k0 a; r% Z% Z' |7 w, L* I9 ]
學者教師批扮持平& F# w* `: X" @/ e, l: w8 u

0 w& w# [- M% d3 I% k教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一級專任導師莊耀洸批評,教材談法治的普世價值,卻假裝持平談及正反兩面,實際上卻是暗中滲入政府想法,如打官司阻礙政府施政效率等,只會令學生價值觀更模糊,將他們洗腦成順民,對法治教育而言是一大退步。他又認為,討論普世價值利弊對中學生過於深奧,屬大學課程。公仔箱論壇7 c& Z* ^9 \) k+ y& s1 \
中學通識科教師、教協教育研究部主任張銳輝批評教材「扮中肯」,因為普世價值沒有爭議,擔心教育局日後推出的教材也有同類偏頗內容。他又指出,要小學生集體大叫做中國人很高興,其實是以群眾壓力灌輸愛國概念,與洗腦教育無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