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電/ 等離子體被認為是固體、液體、氣體之外物質存在的“第四態”,近年來在生物醫學領域顯示出廣闊應用前景。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在大氣壓低溫等離子體治療腫瘤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了等離子體殺傷癌細胞的機制,以及癌細胞的“抵禦”機制,對抗癌的療效預判、提高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國際學術期刊《生物化學與物理學集刊》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7 e; l c' ^# m& {tvb now,tvbnow,bttvb2 J8 `. g7 N6 {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韓偉研究組發現,等離子體處理會“誘導”癌細胞內產生大量的氧化性自由基,破壞細胞內的生物大分子,導致癌細胞死亡。 www2.tvboxnow.com0 i( i1 h. s6 a% z
9 h4 x- {. H: w& S' \tvb now,tvbnow,bttvb 他們進一步研究發現,氧化性自由基也是一把“雙刃劍”,同時會激活癌細胞的血紅素氧化酶-1等抗氧化信號通路,“幫助”癌細胞防禦等離子體的殺傷,從而降低療效。肺癌細胞中的血紅素氧化酶-1蛋白本底水平越高,等離子體的殺死作用就越差。 tvb now,tvbnow,bttvb( \4 w% q+ j# I% M Y& f5 F
tvb now,tvbnow,bttvb2 D$ C: Q/ @. k
“根據這個研究成果,臨床治療前可以通過檢測癌細胞中血紅素氧化酶-1的蛋白本底水平,預判等離子體療效的好壞。”研究員韓偉說,如果含量較高,則可以通過抑制其“活性”,增強抗癌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