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縫刷」驗鼻咽癌99%準 無創技術收集病毒細胞www2.tvboxnow.com4 m) W' p) h# Z* S _6 H9 `
+ }7 N' q6 m5 A6 f 多倫多大學醫學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學系副教授吳憲威,展示檢測鼻咽癌所需的刷子,該刷子外形如「牙縫刷」,刷頭設有多個微孔,以便收集鼻咽細胞,細胞的基因樣本在溶液中(右)可保存30天。(黃志東攝) 
' P$ h: W, V+ X) M$ y" ^3 N7 x
. y! u7 I' ]$ g% s& S% ]
$ H: D/ ~: f4 R- @9 ?tvb now,tvbnow,bttvb
(明報製圖) 
; I8 u$ L$ C' f _0 x6 T
有「廣東癌」之稱的鼻咽癌是本港第七位常見癌症,但傳統內窺鏡檢測難找出早期腫瘤。香港大學及伊利沙伯醫院聯同多倫多大學,針對可致鼻咽癌的一種人類疹病毒,在10年之間研發出外型如「牙縫刷」的特製刷子,經口腔收集鼻咽細胞,以無創方式進行病毒基因測試,準確度達99%,研究團隊相信新技術可作為鼻咽癌早期篩查,提高治癒率。
* {: L$ D* [$ N8 P# R' T
港大外科學系名譽臨教授、榮休教授韋霖指出,南方的華人較常患鼻咽癌,但早期病徵不明顯,患者一旦流鼻血、頸部腫大,已屆晚期。伊利沙伯醫院臨腫瘤科部門主管顏繼昌稱,醫學界早找出感染伯基特淋巴瘤病毒(EBV)是鼻咽癌病因之一,但過去無針對該病毒的檢測方法,只靠傳統內窺鏡檢測,準確度僅50至90%,且容易鉗傷鼻咽組織。 公仔箱論壇( t6 f& c0 G, f4 \
傳統方法易傷病人 : _' d) z- ?1 q4 J" e% A6 `; @
港大與伊利沙伯醫院聯同多倫多大學,自2001年至2010年研究以EBV基因測試診斷鼻咽癌,並研發出一個可經口腔進入鼻咽、外形有如「牙縫刷」的刷子,刷頭有多個微孔,可收集鼻咽上皮細胞,以便檢測細胞是否帶有EBV基因。
0 m0 Y5 e, S6 G# i% }; z' g4 @tvb now,tvbnow,bttvb
研究團隊邀請578名已確診鼻咽癌患者及潛在高危人士參與臨試驗,接受EBV基因刷拭測試及傳統內窺鏡檢測,結果共98名已確診鼻咽癌患者中,97人經刷拭測試驗出EBV,準確度達99%;反而內窺鏡檢查中,有5名確診者卻沒發現腫瘤,需憑刷拭檢測確診。研究已在美國耳鼻喉學院頭頸外科醫學會的期刊上發表。 ) [1 [8 A5 d0 G1 ^
多倫多大學耳鼻喉頭頸外科學系副教授吳憲威解釋,新技術以基因測試診斷患者是否有EBV,並非直接找出腫瘤,但研究結果顯示感染EBV患者,有99%確診鼻咽癌,加上刷拭可判別極微細的早期腫瘤,故有效作早期篩查。另由於口腔癌亦可由HPV病毒所致,他相信新技術可研究應用在口腔癌檢測。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0 g5 `3 Q6 ?& d$ c
港大臨腫瘤學系系主任鄺麗雲說,鼻咽癌患者接受電療或化療後,仍可能殘留癌細胞,下階段將研究刷拭測試能否準確測出癌細胞復發,現招募30至50名患者進行兩年研究。
) O& _* V0 F8 D* E' U$ k. [; \%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該款刷子在2006年已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在市面售賣,去年獲本港衛生署審批,現只有養和等私家醫院應用,公立醫院尚未正式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