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北京胡同的典故及“門當”與“戶對” 的特色由來

本帖最後由 busyfun 於 2010-3-22 07:46 AM 編輯

北京胡同的典故及“門當”與“戶對” 的特色由來

    到北京不到北京的胡同看看,那您可太遺憾了。北京的胡同裏蘊含著濃郁的平民氣息,多彩的百姓風情,像陳年老酒,越品越有味兒。全世界所有的城市都有街、巷,稱謂大體相同,某某街、某某道,而只有北京叫“胡同”。胡同一詞的由來至今有幾種說法,但都與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有關。以下是在網上搜索到的一些資料:

(1) 蒙古語稱城鎮為“浩特”,大家熟知現在我國內蒙古省會名稱是“呼和浩特”。蒙古人進入中原後,建元朝,將北京作為大都,便按照自己的習慣,將中原城鎮街巷也稱為“浩特”,後被京城漢人讀音詐叫成了“胡同”。
(2) 胡同”本是蒙古語“井”的意思,其發音為“忽洞”。現在我國內蒙古地區用“井”做地名的也很多,“賽因忽洞”(好井)、“哈業忽洞”(雙井)。因為城鎮居民生存離不開水井,所以“井”漸漸成為人們居住地的代稱。蒙古人建立元朝後,也將此語帶入中原,“忽洞”諧音變為“胡同”。
(3)
金、元時期,中原漢人將北方少數民族稱為“胡人”。蒙古人建立元朝後,京城漢人仍私下叫他們“胡人”,胡同為“胡人大同”之意。




    在北京的胡同當然可以看到很多“門當”與“戶對”。“門當”與“戶對”是古民居建築中大門建築的組成部分,這種用於鎮宅的建築裝飾現今存留不多了。有“戶對”的宅院,必須有“門當”,這是建築學上的和諧美學原理。因此,“門當”、“戶對”常常同呼並稱。後成了社會觀念中男女婚嫁衡量條件的常用語。在上傳的照片中,你們可以看到很多的“門當”與“戶對”。


    古時候, 三品官以下的門上有兩個戶對,三品官門上有四個戶對,二品官六個,一品官八個就到頂了,只有皇帝才能有九個,九鼎之尊也是這個道理,因此四個戶對的兒子娶四個戶對的媳婦就叫門當戶對。



   
門當是門旁的兩個石雕,方的是“文官”而圓形的是“武官”。附圖以前是一個文人的大宅:
文人大宅的方型門當


武官大宅的圓形門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1

評分次數

  • dereklam

From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oint of view, the 門當 was used to strengthen the upper door frame, such that the door frame could support the weights of the bricks & roof structure on top of the door ...
elloi 發表於 2011-2-19 02:59 AM
In the above, I think you wish to express your views on   “戶對”instead of  “門當”. May I refer you to the following description in the essay at #1: “門當”是門旁的兩個石雕,方形的是“文官”而圓形的是“武官”。....

I understand that both “門當”與“戶對” are intended to serve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and to sound out the status of the people living inside. The following is also quoted from the essay at #1:     “門當”與“戶對”是古民居建築中大門建築的組成部分,這種用於鎮宅的建築裝飾現今存留不多了。 有“戶對”的宅院,必須有“門當”,這是建築學上的和諧美學原理
1

評分次數

  • derekla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