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恐龙博物馆*****】【图】

1 什么是恐龙
2 早期的发现
3 恐龙时代的景象
4 大怪兽和小个头
5 长脖子怪兽
6 古老的脚印 1
7 恐龙的食性
8 肉食者
9 素食者
10 奇形怪状的头
11 有三支角的面孔
12 坚韧的皮
13 有骨板的恐龙
14 谁跑得更快
15 两脚,还是四脚
16 古老的脚印
17 恐龙的爪子
18 蛋和巢
19 诞生与成长
20 恐龙灭亡之谜
21 是恐龙,还是鸟
22 寻找恐龙
23 重塑恐龙模型
24 时间表
25 恐龙时代结束
26 神话与传说


[ 本帖最後由 jjj9930 於 2008-10-14 03:34 PM 編輯 ]
★★请珍惜自己的ID,切勿尝试挑战抗衡版规★★
  ★★★★★★链接外网者ID杀无赦★★★★★★
什么是恐龙

   太古洪荒年代,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奇特生物---恐龙。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近一万五千年之久,最后确神奇地灭绝了。今天我们所知有关恐龙的一切,都是由恐龙化石得来的。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恐龙有温驯的素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请珍惜自己的ID,切勿尝试挑战抗衡版规★★
  ★★★★★★链接外网者ID杀无赦★★★★★★
早期的发现

虽然恐龙的化石已在地球上存在了数千万年,但直到十九世纪,人们才知道地球上曾经有这么奇特的动物存在过。第一个发现恐龙化石的是名叫吉迪昂·曼特尔的英国医师。曼特尔医师平时就有收集岩石和化石的嗜好。公元1820年,他和夫人玛丽安发现了一些嵌在岩石里的巨大牙齿。曼特尔医师从没见过这么大的牙齿。当他在附近又发现了许多的骨骼后,他开始对这些不寻常的发现物展开认真的研究。经过一番工夫,曼特尔医师获得一个结论:这些牙齿和骨骼应该是属于某种庞大爬行动物所有,他将这种不知名的动物命名为禽龙,学名的原意就是指鬣蜥的牙齿。不久,英国又发现两种巨大爬行动物的骨骼,它们分别被命名为斑龙和森林龙。一直到公元1841年,这些巨大的爬行动物才有了正式的名字。当时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理查·欧文爵士,将它们命名为恐龙,学名的意思是恐怖的蜥蜴。从此揭开研究恐龙的热潮,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兴致勃勃地投入了挖掘恐龙的行列。







★★请珍惜自己的ID,切勿尝试挑战抗衡版规★★
  ★★★★★★链接外网者ID杀无赦★★★★★★
恐龙时代的景象

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五前万年的时光,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地球的环境也发生了许多变动。原本连成一整片的盘古大陆逐渐漂移,分裂成为如今我们熟知的形态。这些陆块漂移到全球各处后,气候环境也跟着改变。陆块漂移,再加上气候变化,使得地球上的植物种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过,由于这些变迁是在非常漫长的时间内逐渐形成,因此生长其中的动物依然能够适应得很好。在恐龙时代早期,蕨类植物构成的矮灌丛是地球上主要的植被。后来,高大的针叶树林和低矮的苏铁丛林取代了蕨类植物的地位,成为地球上主要的植物景观。不久后,第一批显花植物出现了,地球上的植物景观也因此发生了巨大改变。恐龙当时赖以为生的许多植物和花朵,今天依然存活在地球上。



★★请珍惜自己的ID,切勿尝试挑战抗衡版规★★
  ★★★★★★链接外网者ID杀无赦★★★★★★
大怪兽和小个头

很多人以为恐龙全是高如巨树搬的庞然大物,其实也有不少恐龙体型娇小、不及人类膝盖高呢。地球上曾出现的陆生生物中,以草食性蜥脚亚目恐龙的体型最庞大,腕龙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腕龙重约70吨,身长22米,站起来足足有12米,相当于四层楼那么高!最近人们又挖掘出体型比腕龙更大的恐龙化石—巨龙和超龙。根据推算,超龙比腕龙大三分之一,生前可能有二十头大象那么重!和这些性情温和的巨兽比起来,美颌龙就显得敏捷轻盈多了。美颌龙为小型肉食性恐龙,体重可能还不及一只猫重。


-

-


-
★★请珍惜自己的ID,切勿尝试挑战抗衡版规★★
  ★★★★★★链接外网者ID杀无赦★★★★★★
长脖子怪兽

从这页开始,你会看到一只身长绵延八页的巨型恐龙,它就是曾生存于地球上最大型的恐龙之一—梁龙。梁龙和右页的马门溪龙都属于蜥脚亚目恐龙。梁龙的颈部和尾巴特别长,相比之下,头部显得非常小。虽然这模样看起来十分奇怪,但正好适合它们的生活方式。长长的脖子使梁龙能吃到大树顶端的叶片,例如当时常见的针叶树叶片。小巧的头部则让梁龙能方便地探进树丛,吃到其他恐龙较少吃到的植物。这种觅食本领完全靠梁龙强壮、轻巧、柔软又可弯曲的颈部,才可能办得到。当梁龙把一个地区的食物全吃光后,它们会结伴四处寻觅新食物。梁龙遭到肉食恐龙攻击时,壮硕的身体躯干及鞭子般的长尾巴,就是它们最好的防卫武器。



>

>


>



★★请珍惜自己的ID,切勿尝试挑战抗衡版规★★
  ★★★★★★链接外网者ID杀无赦★★★★★★
古老的脚印

除了留下化石作为生存过的证据外,恐龙也在地表留下了足迹。这些足迹是当初恐龙寻找食物和水源,走过柔软、泥泞的河岸时留下的。后来,这些足印被太阳晒干、变硬,雨水和洪水又夹带大量的泥沙把足印掩埋起来。慢慢地,它们就变成了化石。这种化石称为遗迹化石,因为它们并属于动物身体的部分。遗迹化石提供了许多有关恐龙行动方式的资料。例如,在一大群相同脚印的中间,往往发现一些较小的脚印。科学家们推测这些小脚印可能是恐龙成群移动时,由被保护在中间的小恐龙留下的。

>



★★请珍惜自己的ID,切勿尝试挑战抗衡版规★★
  ★★★★★★链接外网者ID杀无赦★★★★★★
恐龙的食性

很多人以为恐龙全是可怕的肉食性动物。其实,许多恐龙是温和的草食性动物,只穿梭在树丛间,撕扯树梢的叶子吃。还有些恐龙和人类一样,属于吃肉也吃植物的杂食性动物。至于肉食性恐龙不只吃恐龙,任何能动的东西,如昆虫和鸟类,都是它们的捕猎对象。从恐龙化石遗骸,我们可以得知许多恐龙生前的食性。其中最重要的线索,来自恐龙下颚骨及牙齿的形状和排列。此外,整副恐龙骨架的形状也能提供一些线索,如肉食性恐龙通常具有大的头部、短而有力的颈子,以便把猎物的肉撕扯下来吃。而大多数草食性恐龙则具有长长的颈子,以方便它们取食树梢叶片。

>

>
★★请珍惜自己的ID,切勿尝试挑战抗衡版规★★
  ★★★★★★链接外网者ID杀无赦★★★★★★
肉食者

肉食性恐龙是以群头大、后肢有力而前肢很短的大型恐龙。它们都属于兽脚亚目,常常被称为食肉龙或食肉蜥蜴。肉食性恐龙靠后肢行走;由于后肢要负荷庞大身躯的重量,因此行动起来可能不怎么快速。它们的头很大,双颚很长,颚骨上整排巨大弯曲的利齿,看起来就像牛排刀边缘的锯齿一样。肉食性恐龙主要以其他恐龙为食,有时也吃动物尸体。它们可能是先用有利爪的后肢捕杀猎物,然后再借助利牙和前肢利爪的帮助,把猎物的肉撕扯下来吃。虚骨龙也是一种肉食性恐龙,但它们和一般肉食性恐龙完全不同。虚骨龙的体态轻盈、行动敏捷,有一双便于抓取的长手臂和手掌,以及长又窄的颚骨。它们奔跑的速度很快,以追捕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为食。此外,虚骨龙也常会在大型肉食性恐龙吃饱后,捡剩下的残渣碎屑吃。



/
★★请珍惜自己的ID,切勿尝试挑战抗衡版规★★
  ★★★★★★链接外网者ID杀无赦★★★★★★
素食者

很多恐龙都是草食性的,其中包括了体型最大的蜥脚亚目恐龙,以及所有的鸟臀目恐龙。事实上,恐龙吃植物要比吃肉麻烦多了,因为植物是由纤维素和木质素构成的,这些坚韧物质必须先被分解处理后,才能被胃消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草食性恐龙演化出各种解决方法,例如:蜥蜴亚目恐龙根本不咀嚼,直接把咬下的食物吞进肚里,让胃里的细菌来发酵食物或让它们故意吃下去的小石子来磨碎食物。鸭嘴龙类的恐龙具有特殊的牙齿,可以先咬碎及研磨食物;角龙亚目的恐龙则用格外强壮的颚骨和利剪般的牙齿撕碎坚韧植物。

/

★★请珍惜自己的ID,切勿尝试挑战抗衡版规★★
  ★★★★★★链接外网者ID杀无赦★★★★★★
奇形怪状的头

有些恐龙具备非常奇特的头形,例如头上长出怪异凸出物或骨质突起—它们可能呈现小块、肿块、新月、棘刺或头盔状。这些古怪头形和现生爬行动物、鸟类或哺乳动物身上的特殊构造或鲜艳彩斑一样,具有吸引目光的作用。它们醒目的造型,可能是用以吸引异性、吓退敌人或表达自己心情好坏。此外,头部的骨质突起也是防卫或攻击武器,可以当作天然安全帽或坚硬的冲撞工具。众多奇形怪状的头颅中,最别具一格的要数鸭嘴龙类的头。鸭嘴龙是因为拥有宽扁无牙、鸭嘴般的喙部而得名的。

/

/

/
★★请珍惜自己的ID,切勿尝试挑战抗衡版规★★
  ★★★★★★链接外网者ID杀无赦★★★★★★
有三支角的面孔

顾名思义,角龙亚目的三角龙是因为头部的三支犄角而得名。角龙目恐龙的头颅间都有一圈朝后延生的骨质褶皱、喙部呈细窄钩状,以及鼻子上长着尖角。它们和现在的犀牛很像:体形粗壮,以四肢行走,而且都是草食性动物。角龙亚目恐龙的化石往往成群地被发现,可见它们生前有群体生活习性,可能也会成群结队地对抗肉食性恐龙。在演化过程中,角龙亚目恐龙的犄角有越来越突出的趋势,其中以恐龙时代末期登场的三角龙最为明显,因此它被称为角龙之王。三角龙拥有角龙亚目中最特出的犄角和褶皱装备,头部几乎占了身长的三分之一!一旦遭到攻击,三角龙只要收缩其庞大的身躯,压低头部以犄角指向对方,就能构成坚强的防御架式,以吓退霸王龙之类的猎食者了。





★★请珍惜自己的ID,切勿尝试挑战抗衡版规★★
  ★★★★★★链接外网者ID杀无赦★★★★★★
坚韧的皮

从残留皮肤化石看来,恐龙皮肤和爬行动物皮肤一样覆盖了鳞片,有些甚至具有盔甲般保护作用的盾牌。恐龙皮肤防水、坚韧并带棘刺,十分适合陆地生活。由于恐龙皮肤有防水功能,不会因风吹日晒而快速丧失身体水分,因此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不像皮肤薄而不防水的青蛙,只能待在潮湿的环境里。此外,恐龙有鳞片的坚韧皮肤还可以让它们在陆地行走、在尖石或石缝拖曳身躯、甚至在不小心摔倒时,都不致于受伤。到目前为止,人们所发现的恐龙皮肤化石大都很小,这是因为恐龙死亡后,皮肤通常还来不及形成化石就已经腐烂了。只有在少数特例中,恐龙皮肤痕迹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能留下皮肤印痕的恐龙,大多在干燥地区死亡,在风沙淹埋之前,它们尸体的皮肤已经被太阳晒干了。日久天长,沙子转变成砂岩,紧密地包裹在恐龙皮肤上。当皮肤朽坏消失,岩石依旧留下逼真的皮肤印痕。但是,单从皮肤化石,无法知道恐龙的皮肤究竟是什么颜色,或有没有条纹斑点?这就难怪图画中的恐龙往往尽是灰暗的墨绿色或咖啡色了。







★★请珍惜自己的ID,切勿尝试挑战抗衡版规★★
  ★★★★★★链接外网者ID杀无赦★★★★★★
有骨板的恐龙

剑龙可说是恐龙家族中最奇特的一群了。它们的背上有两列明显的骨板,尾端还带防卫用的尖刺。从外表看起来,剑龙似乎相当可怕。其实,它们是温和的素食者,只会用细小牙齿吃柔软的植物。剑龙进食方式和它们的体态很相配。通常,它以四肢并用方式边行走、边低头咬低矮植物。剑龙这个学名原意指有屋顶的蜥蜴,可能以前的人认为平贴在剑龙背上的骨板,看起来就像覆盖在屋顶上的瓦片吧!假如骨板平贴在剑龙身侧,可能在遭受肉食性恐龙的攻击时可以稍微起保护作用;但现在科学家认为:剑龙的骨板应该是呈两列直立于背上。有些人认为,剑龙背上的骨板应该和骨头相连,其实它们只是嵌在厚厚的皮肤里。



★★请珍惜自己的ID,切勿尝试挑战抗衡版规★★
  ★★★★★★链接外网者ID杀无赦★★★★★★
谁跑得更快

并非所有的恐龙都是体型庞大、行动缓慢的!有些恐龙体型构造就很适合快速奔跑,以逃避攻击者或追捕猎物。不过,它们的体型构造和现代能快跑的动物有很大不同:现代动物大多用四肢奔跑,恐龙则只用后肢奔跑。善跑的恐龙体型都很相似:长长的后肢,可以加大步伐;而细长的腿和窄窄的脚,则能够让它们跑得更快、更有效率;身体其他部分通常很轻、也很短;至于细长的尾巴,则是平衡杆。此外,它们的前肢细小,手掌末端还带着爪子;而小小的头部位于细长颈子的顶端。有些行动敏捷的恐龙奔跑起来,最快时速能高达56千米,相当于赛马奔跑的速度。快速奔跑的本领,使这类恐龙比别的动物占优势:一是追捕猎物;一是逃避敌人攻击。于是,行动快捷的草食性恐龙和肉食性恐龙开始了一场速度竞赛:为了逃避跑得越来越快的肉食性恐龙,草食性恐龙也必须能越跑越快才行!

**

★★请珍惜自己的ID,切勿尝试挑战抗衡版规★★
  ★★★★★★链接外网者ID杀无赦★★★★★★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