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X( p2 {4 X) ~( O* E$ P圓胖胖的“林鵙鶲”雖然可愛,但身上鮮豔的羽毛彷彿就在宣告“我有毒”。
# f; y9 E( G, s& i5 V; x. D公仔箱論壇
# G) ~) v7 N0 A, ?1 G, V' S公仔箱論壇
" D' d) m0 k3 {" {: _8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除了 從天而降的鳥屎有點煩之外,鳥類大多給人小巧而無害的形象;不過在一些鳥類美麗的外表背後,其實藏有非常致命的毒素。這些“毒鳥”並非自身會分泌毒液,它們是透過攝取特定食物,讓羽毛、組織、皮膚等部位獲得毒素保護,“林鵙鶲屬”(Pitohui)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林鵙鶲”是新幾內亞特有的鳥屬,它們具有明亮的羽毛顏色,並藉由食用某種含有神經性蛙毒(batrachotoxin)的甲蟲,使體內同樣充滿這些效力強大的毒素。由於極強的毒性,只要碰觸到林鵙鶲就會產生刺痛感,若誤食更有如吞下千根針,甚至有可能導致死亡,當地住民氣得稱它們為“垃圾鳥”。公仔箱論壇5 _- g0 [6 x# @
公仔箱論壇4 g9 t0 s7 G& |4 X" P1 X* B+ f
+ K: {# i, H" @; F |7 Q# M( A0 \
事實上,新幾內亞的“毒鳥”不只有林鵙鶲一種,藍冠鶥鶇(Blue-capped Ifrita)及棕鵙鶇(Little Shrikethrush)也都因為食用有毒甲蟲,而帶有神經毒素。公仔箱論壇$ r8 U. ?6 D" a) ^
其他如撒哈拉沙漠裡,也有一種名為距翅雁(Spur-winged goose)的鳥類,因為以水泡甲蟲為食,而獲得相同的毒性;此外,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見的鵪鶉,也被認為當它們在遷徙時,體內會產生毒性。專家指出,毒鳥是一種化學防護手段,用來抵禦寄生蟲及掠食者的侵犯,增加繁衍的機會。
5 d) I" E. Q3 g/ ]. A& N9 P! L" v' j"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