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宇宙似大腦 暗物質或有新證據(圖)


9 C& l+ F0 z8 s+ L1 c近日,天文學家發現宇宙星系放射神秘粒子,認為可能是暗物質存在的粒子證據。隨着對更多星系的深入探索,發現宇宙的奧秘無可限量。tvb now,tvbnow,bttvb& F% P3 P, c0 J' }0 |8 j
公仔箱論壇8 u+ w" |3 U6 T* H- ^' P

& T# N8 V6 E' _& F
9 f7 L5 \$ s% M- [% t1 q  r

1 `/ g* m! M7 H9 G8 B2 R據科學新聞網站Sci-News.com 12月12日報導,歐洲科學家發現,仙女座星系(Andromeda galaxy), 天龍座矮星系(Draco dwarf galaxy) 和其它銀河系、銀河星團等星系,發射的X射線譜中有神秘的光量子蹤影。這些可能是首次證實暗物質的微觀粒子。
' Y& v% K' _: A. i4 }) Y
! p( h% `: a  u2 T

2 C. n' M( S: [2 o1 `參與研究的荷蘭萊頓大學 (Leiden University )的阿列克謝•伯亞斯基(Alexey Boyarsky)博士說:「我們採集歐洲空間局(ESA)的XMM牛頓空間望遠鏡的探測信號,在排除所有已知微觀粒子和原子的原因後,注意到這些不尋常的信息。」
& T. A' p- g+ O, I" g)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X  M( G; l2 r$ a& A) o

+ U4 t: J# V& V3 W! C另一位科學家、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歐萊格•魯查伊斯基(Oleg Ruchayskiy)博士說:「發現信號和我們預測暗物質如果存在的情況完全吻合:星系中央的信號強度大而密集;而邊緣的信號弱且稀疏。」9 _" L5 n  `6 ^4 }, q0 n
魯查伊斯基博士說:「如果證實發現是正確的,將為粒子物理開創一個新領域。而且,天文學的發展會進入一個新時代。」
9 [: ^5 a' q& W; ?! a
% L$ p. l! w7 `, e" ~! b公仔箱論壇

/ s! y% S- S4 m) J. B公仔箱論壇伯亞斯基博士也認為,這個發現如果證實正確,那麼就能知道宇宙的暗物質組成,因而重新認識宇宙的結構。
# f' Q" ~) B% a: v: k9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至今未發現暗物質粒子另據《探索》雜誌12月12日報導,暗物質的由來是因為它既不吸收也不輻射光線,因此不能直接觀察。科學家通過觀察普通的非暗物質的重力表現,而間接證實暗物質的存在。宇宙中80%是暗物質。www2.tvboxnow.com* S6 h0 I, X) S3 [8 g( W
公仔箱論壇. T/ x/ [# y1 \

6 ?/ _! x. K2 c$ ]- H) X' Xtvb now,tvbnow,bttvb而且,科學家推測暗物質可能生成一些粒子,比如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軸子、惰性中微子等等,但是至今沒有發現這些推測的粒子。! j! o, m1 a$ ~3 ?7 f( Y

8 k8 _! _$ `8 D! B6 ]tvb now,tvbnow,bttvb
www2.tvboxnow.com6 g/ D/ I7 t. N7 I. x2 Q4 B5 h8 Z
而據天文信息網站space.com的12月12日報導,科學家用比以前靈敏度高十倍的儀器探測上述粒子,但仍無結果。參與探索的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科學家哈里•尼爾森(Harry Nelson)認為,探測暗物質就像發現中子那樣需要時間,明確中子的存在花了將近15年。
: Q, H( u5 E+ t8 U! s6 ~4 r& z9 A. o( ^3 N
www2.tvboxnow.com- P, G0 W1 X: f/ N* o& o
又據《物理評論快報》9月19日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的研究小組的最新觀察結果得出:暗物質極可能存在。
& g( b8 m- U7 D7 W7 Etvb now,tvbnow,bttvb
5 n  G* V, Z5 e) s- ywww2.tvboxnow.com

4 Z/ a; P  V% N9 Twww2.tvboxnow.com研究者根據國際空間站的阿爾法磁譜儀的首批觀測數據,找到了可以證明暗物質存在的6個證據中的5個。而且,發現與暗物質有關的正電子的物理特性和理論預計的有很大差異。對此,丁肇中說:「這說明我們對宇宙空間知之甚少。」% [& b# E. C$ l# P) d
浩瀚宇宙極似大腦 奧妙無窮目前為止,科學家觀測繪製了最大的宇宙結構。具有放射高能量的黑洞核心的類星體的轉動軸互相平行,相互之間的距離大的可怕,達到幾十億光年之遙。
. R6 q" t7 f2 t8 a- I' a; t7 y) e3 Pwww2.tvboxnow.com
& x: D1 n% U! u5 w# ?tvb now,tvbnow,bttvb

# W* q- N4 {7 o( E; t" Cwww2.tvboxnow.com據天文性雜誌11月19日報導,比利時列日大學科學家達門•胡森梅克(Damien Hutsem□kers) 說:「令我們奇怪的是,這些相距幾十億光年的類星體的運轉軸向竟然互相平行。」tvb now,tvbnow,bttvb  Q4 E/ B4 R; e8 l: J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P2 X- b) r8 }+ C
tvb now,tvbnow,bttvb# b( m# F" F3 b, [& J) S
科學家繪製了93個類星體的分布圖,發現宇宙中的這些高能量和大尺度的天文物體不是均勻在空間存在,而是像有巨大空洞的網一樣,類星體構成網絲,網孔幾乎沒有星系的空空如也。
3 m/ X# _' L0 ~7 ?2 P' L+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U/ w" u5 _7 v& O: @& a9 q"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w) x8 y' k; F+ w. d3 i& n8 w! t而科學家在研究人腦的結構發現,宇宙星系分布和大腦細胞間的組成極其相似。據每日科學(sciencedaily.com)2010年11月的一篇「研究專題」報導,美國斯坦福神經學家採用最新成像技術,模擬人大腦中2000億個神經元的組織結構。大腦細胞之間的通聯結構看上去就是宇宙星系。1 S, \$ j( Q% d( j/ C) z2 M% V

& u  K$ y0 J, n5 d2 B

8 ?7 e7 f- c) W# Z( L& T% Atvb now,tvbnow,bttvb斯坦福神經學家斯蒂文•斯密斯(Stephen Smith)博士在一篇博客文章描述,成像技術清晰的觀察到,大腦神經細胞之間一種稱為「突觸」細胞間信息聯繫結構的數量大約125萬億個,是我們銀河系中星體數量的1500倍之多。9 L' X+ l# k- q) |- b

+ X  ]! j5 o' [$ }/ \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0 y' f' t# J
2006年8月,《紐約時報》刊登的2張照片,一張是宇宙星系圖,一張是老鼠的腦細胞染色照片,幾乎無法分辨兩張圖之間的不同。跟據天文數據繪製的宇宙中星系互連關係,和大腦神經元相互連接特徵是一樣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