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植物化石的新發現帶來對進化論的疑惑

進化論是現代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但是近年來,不少的科學新發現對進化論的正確性提出了質疑。最近一項由美國北卡大學和加拿大的一些科學家對植物化石的研究發現也支持了這些看法(1)。
( X3 n6 l3 J- ^- [公仔箱論壇
, a# Y& e) K: [
公仔箱論壇( @  j8 H; ]( ?( d
這些被稱為維管束植物的化石標本來自於距北極只有800英里的巴瑟斯特島(Bathurst Island)上。研究顯示這些維管束植物(vascular plants)已有4億2千萬的歷史。
. W# E: Y5 [+ U1 N" p$ vtvb now,tvbnow,bttvb科學家們認為,現在已知的最早陸地植物奧陶紀(Ordovician Period)時期的,距今約5億年。北卡大學的帕特麗夏・簡塞爾(Patricia Gensel)教授介紹說,最早發現的維管束植物則距今約4.25億年。和現在的植物比起來,它很矮小,大約才3毫米高。
) U% S3 L/ @$ r) J7 o' ^9 F4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a% ^$ Y7 h5 f, K

4 v: H% z1 s7 }5 z5 a/ G7 @.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o& d. U5 w" q# D1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7 y/ ?8 r) |
然而這次發現的4.2億年前的維管束植物化石,雖然時間上相隔不多,但不管是大小還是雜程度,或者從多樣性上講,它們的確令人驚奇。研究發現,這些植物則至少有四寸高,和現在的草類有些相似。而且其結構比古生物學家先前認為的要複雜得多。$ k8 c3 I8 N" g& D% l
www2.tvboxnow.com6 s6 p3 W6 g5 {  G% I
www2.tvboxnow.com0 J2 h& R' x8 x& \5 |, h, H
這項成果發表在《美國植物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上。
3 `2 K1 n* `+ B" t7 ^* Owww2.tvboxnow.comtvb now,tvbnow,bttvb7 e. G, d! T% U% Z8 P  {

+ w4 y2 a* |4 F3 \9 n( M公仔箱論壇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生物的進化應該是一點一點漸變的過程。然而,大量的化石記錄卻顯示,儘管在同一地層中的化石差異很小,但不同地層中的生物化石卻區別很大。也就是說,物種與物種間缺乏過渡階段,存在明顯的跳躍性。而且這種跳躍階段時間極短。據地質學家考察的結果,物種經常是幾百萬年沒有什麼變化,而在相隔只有幾萬年的另一地層化石中,物種則會有根本性的區別(2)。3 x% |& b1 ]4 |: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H( m' u' ]

! B. e' J! Z0 o8 {tvb now,tvbnow,bttvb不僅如此,科學家們還發現,古生物學的很多發現按進化論來解釋都是講不通的。最簡單的比如說,要是按時間順序排列古生物學的全部發現,得到的結果足以否定進化論了(3)。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T" q8 H, j1 y* [% l; _/ h
www2.tvboxnow.com$ g- l' x+ _. y. l1 Y5 G( G7 ?" q

* ?7 Q- i- J- B6 r3 ~www2.tvboxnow.com更令人驚異的是,在進化論的三大理論支柱中,不僅古生物學存在着危機,比較解剖學和胚胎髮育的重演律也同樣存在着難以解決的問題(4)。www2.tvboxnow.com: F* W" _9 H  c3 j; ]* M' M
' [/ Q2 k7 b4 f+ v1 L$ v7 M6 Q; n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m  P6 p) O# T( \
隨着進化論越來越讓人疑惑,有許多科學家提出其它的假說,比如一茬一茬史前文明的存在。而且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這些觀點。- T8 }, y+ ^8 o& }+ T& Q

+ U  }5 a" i3 d  \9 S; x! Utvb now,tvbnow,bttvb
1 G( F! M& ^- f9 c
文章作者指出,“很多的科學研究都投入到探索和治療疾病上,當然這也是應該的。但是我們也應該弄清楚生物從何而來。”
返回列表